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餐饮创业“停业三件套”,究竟坑了多少中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2 09:48: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餐饮创业,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网红经济学家吴晓波及其团队曾花了6年时间、调研50万中产人士,整理出一份《新中产白皮书》。报告提到,中国近40%新中产阶层谋求职业转型,创业人数占比在2021以来持续上升,短短两年内便激增64%。
中产阶层的创业方向多种多样,这当中,又以门槛相对较低、包容性强、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固的餐饮创业最为热门。
不过最近几年,餐饮创业市场并没有那么风光,中产们热衷的“创业三件套”——咖啡馆、茶馆、酒馆,更是本轮餐饮隆冬的重灾区。无数中产怀揣梦想与热情而来,盼望过上不内卷、没有职场斗争和中年危机的理想生活,但等候他们的,却是截然相反的冰冷现实。


△图源:小红书

咖啡馆、茶馆、酒馆,坑了多少中产?

餐饮一直是创业界的顶流,声势赫赫的创业大军也有明显的差异。经济实力较弱、只为养家生活的创业者,大多从低成本赛道切入,比如最近几年很火的地摊经济和小吃、快餐等品类。这部门创业者大都做好了赚辛苦钱的生理预备,且由于启动资金较少,往往会更在意成本和风险,严格管理每一项支出。
而热衷于开咖啡馆、酒馆和茶馆的中产创业者,则有截然不同的心态和经营理念。
一方面,大部门中产进入餐饮创业赛道并不是为了“谋生”:有的人是为了兴趣爱好,有的是为追求理想生活状态而来,也有的单纯只是想打发时间或者证明自己能“做点有价值的事”。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产喜欢选择咖啡馆、中式茶馆、小酒馆这些创业项目:和品质生活挂钩,日常工作情况舒适;节奏相对缓慢,可以治愈被职场内卷、996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身心,也能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获得感。
比如小余。他选择创业开咖啡馆,就是为了逃离职场。2021年下半年,任职某科技大厂的小余感知到了公司情况的变化,公司内部的推进流程越来越慢,项目落地遥遥无期,这往往是收紧项目审批的信号。因为不想陷入无意义的内耗之中,他萌生了创业的动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开一家咖啡馆——原因很简单,他自己本来就是个咖啡迷。打定主意后,自带学霸属性的小余认真学起了冲咖啡,还在次年的中国咖啡冲煮大赛武汉赛区拿到了优秀选手称谓,这给了他更多信心。
但等到把店真正开起来之后,他才明白自己远远低估了创业的难度。
小余的咖啡馆定位偏中高端,客单价20-30元,但店面小且周围没有太多人流大的商圈,以至于到店客流一直不理想。由于价位偏高,线上渠道也很难走量,两头不讨好。强撑泰半年后,这次创业之旅以失败告终。提及亏损情况时,小余没有正面回应,只无奈地表现要“再回去当牛马”了。


△开业时,小余在店里打卡留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另一方面,中产们大都有殷实家底、高学历被页粳没有履历过什么大的风浪,创业往往少不了亲人、朋侪帮忙,开店容易经营难。
安琪留学的时候,曾在一个朋侪的酒馆做兼职调酒师,加上她本人也是十足的“酒蒙子”,结业回国后,开小酒馆这个想法很自然就冒出来了。拿着父母赞助的启动资金,安琪就开始拉人组队、查看选址、设计门面和餐单。
2021年春天,酒馆顺利开业。彼时阴霾尚未消散,完全依赖线下的酒馆客流量受到很大影响,第二年年初业绩确实有点起色,头两个月因为有春节旺季委曲保本,但从3月开始又回到亏损的老路,之后一直没有明显起色。委曲又撑了泰半年后,安琪的酒馆在2023年春节后宣告结业。
二孩“宝妈”胡胡的创业履历和安琪有许多相似地方。带着培养新爱好的想法,胡胡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创业,在江浙沪地区的一个三线小城开了一家茶馆。
一开始有熟人帮衬和宣传,胡胡逐渐积累了一些熟客。然而,生意不能长期靠几个熟人支持。当地人的消费能力和习惯,并不能支持起茶馆的生存,年轻人聚会的时候更喜欢去奶茶店、咖啡店。即便是在2022年底“围炉煮茶”最火的那段日子,店里的生意也没太大好转。去年8月,不温不火经营了近3年之后,胡胡关掉了这家茶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压垮中产创业的四座大山

为什么中产“创业三件套”,一不警惕就会沦为“停业三件套”?中产创业者们的的硬条件比绝大多数的草根创业者好得多,为何却无法把上风连续?
上述创业者的履历绝非特例。失败背后,固然有创业者自身的问题,整个大情况的变化同样值得注意。
第一个问题,中产创业者容易被过去的成功履历、优渥生活麻痹,对自己过于自信、对市场预判过分乐观,对风险反倒预估不足。
要知道,餐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固定成本、低净利,现金流就是生命线。小余、安琪这样因为个人爱喝咖啡、爱喝酒而萌生开店动机的创业者,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是有缺陷的,很容易陷入“理想主义”窠臼: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忽视了资金链压力;用料、装修和经营规则上有自己的一套坚持,却没有考虑当地消费市场的现实状况。
小余的咖啡馆试业的时候,头几天反响其实挺不错的,乃至有了第一批回头客。但小余认为产品还没美满,所以坚持限量供应,且将每天打烊时间定在下战书5点半,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调试产品。他本意是为了让产品尽善尽美,却忽视了客户的需求和工作效率,“说到底还是有点太固执,也太自信了”,小余反思道。


△小余盼望每一杯咖啡都做到完美,但却忽视了效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安琪也反思过,自己的坚持大概带来反效果。在酒馆装修上,安琪没有做太多调研,就拍板采用自己喜欢的欧式风格,采用大量木质材料和冷色调灯光,卡座的位置间隔也比较大,因为根据她在英国时的经验来看,“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喜欢保留距离感的社交场合”——但她忽略了一点,她现在要面临的是喜欢热闹的小城消费者,而不是外国的潮男潮女。
和几个客人熟络以后,对方才对安琪直言,超过三个人的聚会不太会选择在她的酒馆,因为“氛围嗨不起来”,当地的年轻人对酒馆的明白还停留在传统港式夜总会的时代,热闹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安琪固然后来也听劝,改良了店里的灯光效果和位置间隔,还尝试多组织周末活动、请乐队驻唱,但已经错过了建立门店形象、笼络当地年轻人的最佳时间。


△听劝的安琪努力改变酒馆的氛围,但效果有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次,过去两年经济大情况处于下行状态,理性消费大行其道,走小资路线、溢价明显的餐饮业态受影响严重。咖啡馆、小酒馆、中式茶馆某程度上都属于“享乐型”消费场所,当消费者主动削减开支、捂紧荷包,往往会先抛弃这些非必要消费。
再退一步来看,就算这些小店愿意贴地飞行,也很难玩过财大气粗的连锁大牌。
以咖啡为例,瑞幸、库迪的9.9元价格战打得火热,就连星巴克都在发券,愈发突出了独立咖啡馆在价格上的劣势。为此,小余曾经在网上找攻略,有人建议他将产品价格带从20-30元降到15-20元。小余无奈地表现,独立咖啡馆本就不是靠性价比取胜的,靠的是氛围感、品质和差异化,和大品牌斗性价比只会“凉得更快”。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来了:咖啡馆、小酒馆、中式茶馆这三大热门赛道同质化严重,大多门店缺乏特色。
正如前文所述,近年来涌入这三大赛道的创业者实在太多了,不仅摊薄了客流量,也快速消耗了消费者的新鲜感。国内许多城市都有所谓的咖啡一条街、酒馆一条街,但放眼望去,全是相似的装修、产品,几乎没有差异化可言,更遑论培养顾客忠诚度了。而且由于营销能力和资源上的欠缺,独立创业者受同质化的影响明显比连锁品牌更大。


△国内几乎每个着名城市都会有所谓的咖啡一条街。图源:小红书

最后,这几个行业的连锁化率正不断提升,大品牌加速开店挤占独立小店的生存空间。和独立小店相比,连锁品牌有许多上风:着名度高、经营模式成熟、上新快。要玩性价比,小店的供应链议价能力无法和大品牌相比;玩高端、讲故事,又玩不赢连锁品牌背后的专业营销团队,尴尬的定位似乎注定了它们只能腹背受敌。
这一点在咖啡行业里体现得尤为明显。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30家连锁咖啡品牌新增门店数合计达到6380家,净增4219家,此中8个品牌的净增长率达到双位数,包罗我们耳熟能详的瑞幸、Peet's Coffee皮爷咖啡、Manner咖啡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一线品牌开始加速下沉,全方位“围剿”独立小店。
小酒馆的连锁化程度固然不像咖啡行业那么成熟,但也有海伦司、COMMUNE幻师、跳海酒馆等连锁品牌。
这也侧面表明,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独立小店想长久做下去是十分困难的。有实力、有运气的,大概能得到资本青睐,走向连锁化的道路;能力欠缺或气运不佳的,大部门就只能接受苦涩的失败了局。
凛冬已至,餐饮创业需打起十二分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餐饮业正身处隆冬,创业者的热情并未被完全浇灭。根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餐饮开关店数量都居高不下。归根结底,就业情况恶化、职场内卷等问题一天不办理,就永远会有人盼望通过创业摆脱现实困境。
客观地说,和其他行业相比,餐饮创业门槛确实不算太高。不过这种“低难度”,其实只是相对的。无数惨痛案例证明,餐饮业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咖啡馆、小酒馆、中式茶馆这“中产停业三件套”的遭遇是很好的例子,假如创业者不能从这些失败教训中罗致经验,未来大概还要栽更大的跟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方面,餐饮其实是一个经营流程繁琐、横跨多个行业的赛道。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餐饮只是看起来门槛很低,实则对经营者要求很高:大到选择合适的赛道、门店选址和供应链,再到门店的日常经营、人员管理,乃至小到物料设计、宣传,都大有学问。具体来讲,选择原材料和供应商,需要懂农业、养殖业;门店选址,成本、地段、人流、附近业态都需要考虑,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难题;再到门店的日常经营,管人要懂点管理学,和顾客打交道要有精良的服务意识,想搞好宣传还得学会互联网流量玩法……
认知偏差,是大多数失败的根源,放在餐饮创业这件事上也一样。暴虐点说,许多创业者的失败,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因为他们在进入这个行业前,根本就没有完全读懂行业。
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竞争加剧的大情况下,餐饮经营状况变得更加复杂。许多头部品牌、连锁企业都进入“微利”时代,讲究“降本增效”,正在举行着一次高难度的结构性调整。
对于没有团队加持的“一人创业项目”来说,假如无法跟上这个变革节奏,很难在当下立足。
对于个体创业者而言,现在的市场情况就是那么苛刻,假如自知无法达到这些要求,那就该问自己一句:现在还是不是创业的好机遇?
餐饮不是一个能赚快钱的领域,想在这里深耕下去的人,需要秉持长期主义,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假如现阶段能力不足,那至少也要对市场有清楚认知,三思而行。
应讲述者要求,文中的人物名均为化名。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安托万;编辑:洪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2A02I7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