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亿美元的交易协议,在中国和美国发布联合声明之后,忽然按下了暂停键,这个曾被称为"环球港口帝国重组"的贸易动作,在中美关税联合声明落地后不到24小时,忽然改口称"绝不违法"。但明眼人都知道,李嘉诚家属的忽然改口,绝对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又一次国际形势巨变下的改变押注方向。
李嘉诚家属忽然改变主意说明了什么?除此之外还需做出什么补救?
关税协议落地,资本巨鳄的急刹车
5月12日晚上,长江和记集团忽然发表新闻稿,称价值228亿美元的环球港口交易“绝对不会在不合法或者不合规的情况之下进行”。同时也强调,这笔交易必要经过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

这种说法和之前李嘉诚家属的做法大相径庭。
就在两个月前,长和集团还高调宣布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甚至被曝通过开曼群岛注册、天价违约金条款等手段规避中国法律审查。
中国官方和本地政府三令五申的劝阻并未取得明显效果,李嘉诚家属像是铁了心一样,要和美国的资本集团签订交易协议。
纵然是知道美国可能会通过港口来控制环球贸易,甚至针对中国的贸易船只收取天价的过盘费,但是李嘉诚家属依旧在我行我素的推进交易的进行。

在被中国以反垄断的名义拦阻之后,李嘉诚计划通过第三方进行转道交易。逼得相干部门的发言人在新闻发答记者问的时候,不得不再次用严厉的口吻警告。
要知道交易中涉及的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掌控着中国21%的远洋货运量。这些港口一旦落入与美军火商关系密切的贝莱德手中,相当于给美国递上了掐住中国海运咽喉的遥控器。
在这笔交易在3月份被爆出的时候,香港大公报就连发几篇檄文来提醒李嘉诚家属,赚钱可以,但是别忘了国家。
用香港《大公报》的话说:"这不是贸易,是赌桌上押注国运的筹码。"甚至连香港特首梁振英对这笔交易不得不亲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劝阻李嘉诚家属别进行伤害国家利益的交易。
资本游戏撞上国家铁壁
克日李嘉诚被爆出已经抱病住院,但是当交易风波轻微平息之后,有媒体爆出96岁的李嘉诚现身五月天的演唱会,周凯旋全程护驾,现场有人高声追问李嘉诚对售卖港口,这笔交易的有什么说法。

李嘉诚无奈的回应道,他已经退休了,家属的事务已经交给别人打理。试图用这种理由撇清关系。
但是作为香港首富,这种说法很难让大众信服,毕竟曾经李嘉诚大幅砸盘香港楼市,在中国捂盘惜售的做法怎么看都令人生厌的。
现在一句“我已经不管理公司事务”就想撇清“卖港”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有些人出卖国家利益是因为“无知”或者说是偶然的,但是李嘉诚家属的做法就是“明知故犯的”。
要不是国家出面及早做出防备,这笔卖港交易或许就快速签约,迅速成行了。
卖港不是单纯的贸易举动,否则国家不会动用各种法律政策来进行阻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反垄断审查,发现贝莱德收购后将控制环球10.4%集装箱吞吐量,美资控制港口比例从12%飙升至19%。
交易包含智能调度系统和船舶数据库移交,这意味着中国货轮的出发时间、货品清单等机密数据可能落入美国情报系统。
这场交易踩中了中国《反外国制裁法》和《数据安全法》的双重红线。而李嘉诚长子李泽钜的加拿大国籍,更让其家属资产暴露在《反外国制裁法》的射程之内。
资本与国运的终极博弈
当李嘉诚在深夜发出声明时,香港中环中央顶层的会议室里,律师团队正在疯狂修改合同条款。他们知道,这场交易已不再是单纯的贸易博弈——它成了检验资本与国运关系的试金石。

1996年张子强绑架李泽钜时曾说:"我们都是在抢钱,只是手段不同。"如今这句话在港口交易中得到了新解:当资本膨胀到威胁国家安全时,法律就会成为那把"抢回钱袋"的手。
从囤地20年坐等升值的"龟速开发",到试图绕过反垄断法的离岸架构,李氏家属一贯的投机哲学,这次撞上了国家利益铸就的铜墙铁壁。
眼下留给李嘉诚的补救时间窗正在缩小。法律专家提出三条生路:引入中资财团参股稀释美资控制权、主动切割巴拿马港口等敏感资产、向监管部门提交完整数据安全方案。
但正如《大公报》警告的:"当国家机器启动时,资本游戏规则就得改写。"
当特朗普那句露骨的威胁里:"巴拿马运河应该重新回到美国手中,哪怕动用武力。"李嘉诚家属就应该明白,这个港口对中国环球贸易的重要性。
这个时候李嘉诚家属就此悬崖勒马还不算晚,立即停止交易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卖给中字公司也很不错,毕竟中远航运曾经有过收购这些港口的想法,并且开出的价码也不算低。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3A05UD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