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26万股民慌了!中芯国际,跌落神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3 21:44:2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披露了一季报和二季度业绩指引后,中芯国际(688981.SH)惨遭暴跌。
2025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
看起来大幅增长,然而:
一季度收入低于此前指引(168.72亿到171.9亿元)。
公司还披露了二季度业绩指引,预期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环比下滑4-6%。
利空冲击下,5月8日中芯国际A股暴跌4.61%,港股盘中一度杀跌超10%。
中芯国际26万股东,瑟瑟发抖。


中芯国际,为啥“翻车”?
与美国制裁有关。
在一季报电话会议上,中芯国际透露,“年度维修时出现突发环境,影响了产品的工艺精度和成品率题目”,同时“一季度新进设备较多,在设备验证过程中,发现设备性能和工艺表现需要改进,导致产品良率波动”,影响预计延续到未来四到五个月。
所以,一季度收入低于预期,二季度预计环比下滑。
所谓“突发环境”是怎么回事呢?
所有芯片制造商都会进行年度维护。然而,美国政府禁止晶圆制造设备制造商在中国维护先进的设备。
2025年3月,《参考消息》援引报道称,美国正要求盟国收紧对中国芯片制造设备的维护服务。所谓“盟国”包罗荷兰、德国、韩国和日本等。荷兰方面即光刻机生产企业阿斯麦,过去,包罗中芯国际在内的中国厂商向阿斯麦购买了大量的芯片制造设备,一旦禁止阿斯麦为中国厂商提供维护服务,就会影响中国芯片制造厂商的良率。
对中芯国际而言,良率下降,扰乱了生产,意味着可供出货的晶圆淘汰,收入也随之下降。
那么,中芯国际是不是就此“没戏”了?
不是!
首先,这次制裁影响其实很有限,只是需要时间消化。
据中芯国际,产线题目系单一事件,对公司而言实际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后续需要一定时间将产线晶圆质量及成品率交付至最高标准。对公司影响预计延续到第三季度前半期。
此外,中芯国际先进制程量产在加速,意味着公司盈利本领后续会得到提升。
2024整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73.3亿美元,折旧摊销费用同比增长23.3%达32.2亿美元。这部门开支大量投入先进制程。现在,公司有中芯深圳、中芯京城、中芯东方、中芯西青4个12英寸28nm及以上先进制程的晶圆厂在建合计产能规划34万片/月(等效8英寸产能76.5万片/月),晶圆厂产能较2023年险些翻倍,等于短时间“再造”了一个中芯国际。
从少数股东权益环境也可以看出,中芯国际部门高毛利产品如14nm已开始贡献利润。
中芯国际通过控股子公司开展先进制程研发和量产,这些子公司并非100%控股,其利润需按股权比例分配给少数股东。当子公司盈利本领提升时,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会显著增加。
2024年,中芯国际少数股东权益达到5.02亿元,同比增长4.9%;到了2025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少数股东权益1.01亿元,同比增长29.86,增速显著加速。
从行业逻辑看:
在芯片国产自主的叙事和消费电子、AI、汽车、AloT等产品等越来越巨大的增量需求下,国内芯片市场的蛋糕将足够中芯国际在未来很长时间都吃到撑,而加速扩建产能,就是它未来营收实现高速增长的有力保障。
最后我们再看中芯国际的估值。
2024年9月以后,中芯国际股价爆炒,最大涨幅一度接近160%。此后自高位最大回撤近30%。
现在,中芯国际港股PB是2,A股是4.5。作为对比,同行的台积电的PB是6,联电是1.44。
可以看出,中芯国际无论是港股照旧A股,估值对标台积电和联电都不算离谱。
A股中芯国际估值更高,但考虑到A股独有的定价逻辑,也很难说它不合理。
从机构持仓来看,2024年末,持有中芯国际的机构家数达到1290家,创出上市以来新高,较2023年末增加461家。反映机构坚定看好。
各人说,中芯国际如果杀跌下来,是否时机大于风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2A02NL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