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娃哈哈的水,核心不是“代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6 04:43:2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娃哈哈的水,到底是谁生产的水?

北京商报评论员丨张绪旺




近几日,“娃哈哈+今麦郎+代工”,将这家刚刚完成“创二代”交班的国民品牌推上风口浪尖。


争议泾渭分明。持反对态度的消费者,质疑声浪裹挟着“代工即原罪”的偏见;而一如既往的支持者,不免出现“偶像永久没错”的饭圈式盲从。


娃哈哈反应很快。面对网络热议,客服给出“代工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肯定性回复,继而公司官方公布“与今麦郎竣事代工合作”的声明。





争议背后,是消费者对企业生产谋划模式的讨论,但“代工”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只管公众对“代工”“贴牌”等供应链术语有大概率的负面倾向,也影响品牌格调的定位。但生产谋划、产品营销,最终的决定权是质量。


娃哈哈的水,到底是谁生产的水?之所以吵起来,反映的是当下商业社会中公众认知与产业逻辑的深层断裂。


代工,本是当代工业体系中司空见惯的供应链模式。从苹果手机到耐克鞋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已编织成密不可分的协作网络。


在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本日,企业选择自建工厂或是委托代工,本质上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理性考量和适时调整。集中管理、成本自控,自产自销很正常;你有产能、我有渠道,代工也很正常。


产业链供应链从来不是封闭的,与其纠缠于代工还是自产,不如聚焦质量和品质。之于娃哈哈,代工与否是生产谋划策略的心里有数。消费者需要关心的,是一视同仁的品质保障。





就代工而言,建立在严格品控体系基准之上的代价共创,应该也必须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共识。


再往深想一想,数码、鞋服等行业的同类规则落在饮用水行业时,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道德审视。舆论场对娃哈哈代工的过度反应,是不少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情感投射,与企业谋划的现实需求之间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认知错位。


这一次是娃哈哈“炸了锅”,其实许多具备热搜体质的企业,都面临了被过度审视的困境。


风波源于消费者质朴的关爱和监督。审视企业、监督企业、批评企业都是公众的权利,但要警惕关注点肆意跑偏。无中生有、乱扣帽子,不管是水军作祟,还是好事者带节奏,这些偏离知识的舆论风暴,都给企业谋划带来新的难题。


企业谋划需要好的营商情况,其中就包罗友爱的舆论情况。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不能异化成予取予求。甚至于看似“连声赞美”,也可能催生虚假繁荣,制造无妄之灾。


争议不可骇,可骇的是理性讨论的空间被不断压缩,企业不得不淹灭大量精神应对偏离究竟的错误审判。


因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生产者的自主决策、企业家的意志精神,都需要在舆论场中被尊重和掩护。



编辑丨林琴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5A09DQ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