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马斯克Neuralink估值90亿美,脑再生科技成“中概上涨王”,谁在改写游戏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0 20:05:3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既不是高盛选出的中国民营“十巨头”,也不是港股反复创新高的“新消费三姐妹”,一家零营收,以致官方给出了“可能永远无法盈利”警示的概念企业,成为了2025年上半年最火爆的中概股“上涨王”?
截至6月18日,在美上市的脑再生科技今年股价已累计涨超599倍,当前估值高达385亿美元(折算约2772亿人民币)。
放在消费赛道,这一体量介于今年同样火爆的泡泡玛特与蜜雪冰城之间;而若在AI科技方向,这一体量虽然仍与腾讯、阿里、小米相差甚远,但完全足以媲美AI贸易化可期的快手、以及老牌互联网大厂百度,足可见脑再生科技的火爆程度。
透过这个“造富神话”的表层,这背后其实是随着AI时代的不停演进,脑机接口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财产反复传来捷报,刺激板块炒作行情持续爆发。
日前,受多个消息驱动,美、港、A股三市,脑机接口概念股再次团体爆发。6月16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脑再生科技股价暴涨283%,创出历史新高,盘中多次触发熔断;17日,A股南京熊猫、麒盛科技、创新医疗等相关概念股出现封板涨停潮,港股南京熊猫电子股份盘中一度涨超56%。


站在时间维度,2023年马斯克的“神经毗连”公司一举让脑机接口概念成为二级市场的焦点,此后千亿级的想象空间,以及日趋硬核的技能能力、应用条件、贸易化可能性成为板块行情持续频发的底层支持。
那么,2年多的时间过去,此轮脑机接口概念行情的爆发又是否发生了某些“质变”?距离财产在资本市场真正走向技能性走强行情的成熟时机还有多远?
超过50余年的技能长跑,终于等来资本局
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能”的脑机接口,本质是构建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的“神经桥梁”。详细点来说,就是大脑在运动时,差别部位会发出差别电波,而这些脑电波可以被特殊的电极装备收集起来,然后使用内置芯片将其转化为信号,传输到脑外的设备上,最终实现“意念操控”。
从本领上来说,这是一个融合了神经科学、材料工程与AI的跨学科前沿技能,与当前社会的科技气质非常适配。
尽管脑机接口的概念由计算机专家雅克·维达尔于1973年提出,并在21世纪初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直至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财产爆发,其贸易化潜力才有了被资本看中、认可的苗头。
特斯拉首创人马斯克当年一句“‘神经毗连’公司(Neuralink)正在研发视觉芯片,将在几年内停当”的推文,如同导火索般引爆资本市场对脑机接口的关注热潮。
同年,Neuralink获批向瘫痪患者大脑植入设备,开展首次人体试验,这无疑是脑机接口从概念向财产质变的真正出发点。
资本市场的爆发式炒作也由此开始。彼时,基于过去几年材料科学、半导体工艺和神经科学的超过式突破,尤其是AI算法对脑电信号解析、执行赋能能力的提升,脑机接口开始有了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和消费市场的可能,且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400亿美元,2040年突破145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亦将在2025年从2024年的32亿元扩至38亿元以上,到2027年将超过55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很显然,虽然未来空间很大,但当时这个赛道仍处于从概念向财产过渡的阶段;对应在二级市场上,当时的脑机接口其实也还只是一个能承接AI主线资金热度的一个小分线——概念充足新、与AI关联度充足深、想象空间充足大、领头羊特斯拉影响力充足强。
2025加速颠覆医疗边界:拆股、融资、临床试验聚连番撑起热度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
来到2025年后,脑机接口在技能、应用等多个环节的突破性进展愈发加速,应用成效也愈发凸显。但总体上来说,脑机接口仍属于“政策催化+事件驱动”支持市场热度,尚未形成自主“造血能力”。
以这一轮爆发行情为例,其实还是缘于龙头企业的利好动态消息,叠加此前持续更新的临床进展刺激引起。
企业层面,不少玩家的相关研发成果密集持续披露。
作为受益于“脑机接口概念”行情,最暴富的一家,脑再生科技5月份曾宣布其新一代神经调控芯片通过FDA临床试验审批,并将与全球顶尖医疗机构梅奥诊所合作开展帕金森病治疗研究,直击全球约1000万患者市场,再叠加日前的拆股计划落地,年内其已累计涨幅达486倍。
更能对整个财产带来重大影响的是,2024-2025年期间,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和阶梯医疗先后完成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前瞻性临床试验。
据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公布的一些消息,在临床实验中,Neuralink通过脑植入技能,实现猴子视觉感知重构,让其“看到”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通过xAI技能资助渐冻症患者重建语言功能,展现出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范畴的颠覆性潜力。据悉,目前Neuralink已经在第三例受试者体内植入脑机芯片,2025年计划再植入20-30例。


基于强大的技能突破实力,就在6月初Neuralink以6.5亿美元E轮融资成功将估值推高至90亿美元。一定程度上,龙头玩家强大的融资实力以及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均或间接或直接地加强了市场对于脑机接口财产的信心;也印证了资本对硬科技的长线押注。
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在临床的突破也非常具备标志性意义:年初,上海脑虎联合华山医院等完成“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的人体试验;不久前,中科院团队携手复旦附属医院成功开展了中国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研究,这意味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具备该范畴临床试验能力的国家,技能领先实力非常凸显。
应用端,监管上更是持续释放支持信号,包括国家药监局批准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数据集质量标准立项、医保局单独专设脑机接口技能服务价格项目、湖北省率先制定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取出/适配费政府指导价(6552元/次、3139元/次、966元/次)等,这些意味着国内市场正在加速从技能规范、支付体系、定价机制等维度构建财产基础设施。
无疑,脑机接口这两年在临床应用、技能突破等维度取得极好的成效。
在这种多维度突破的大趋势下,市场对汇聚海内外顶尖科技企业的展览会也是抱有极高热情,并愿意抢先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些超预期买单。
据公开信息,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能展览会将于6月20日-22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8号馆举行,汇聚特斯拉、阿里云等200余家顶尖企业,揭秘Tesla Bot焦点技能,体验仿生智能与脑机接口。
这些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短期对脑机接口概念的炒作情绪。
财产链尚未成型,大行情火候仍不够
然而,作为一个牟利的贸易化财产,脑机接口试验案例展现的不完全“成熟”结果,以及盈利问题依然是该技能正式在应用端落地,实现规模化推广的焦点掣肘。
2024年Neuralink举行的首例脑机接口人体试验,几个月后植入的一些接线就出现了脱落的环境,导致所捕获的大脑数据量减少;而脑再生科技则在2024财年财报中表现:“尚未从任何中药候选配方中获得收入,也未申请任何监管部分的批准,也没有分销能力或履历,也没有任何已授予的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并明确提示“可能永远无法盈利”“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等盈利风险。
此外,从概念到一个真正的财产,是需要全链条达成共识后协同努力去实现的。
目前脑机接口财产链的全链条协同效应初步显现。详细来说上游焦点器件取得突破,如“脑语者”编解码专用芯片、高通量柔性微丝电极等国产化率提升;中游系统集成能力加强,南京熊猫真正开发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伟思医疗在神经康复范畴的技能布局可实现“采集-解析-调控-执行”的闭环康复链。
下游应用场景拓展至医疗、教育、工业等范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设华中首个脑机接口门诊,北京天坛医院成立临床与转化病房,推动技能从科研驱动转向临床牵引。
不外在三大焦点技能环节,还仍需要更大的突破:传输、芯片、算法。
譬如在传输系统中,对信号信噪比与质量要求严苛的侵入式电极贸易化短缺,无法大规模成熟供应,国内研究多集中于非侵入式脑电采集;芯片上,用于脑电信号预处理与数字化转换的芯片原材料严重依赖海外供应;尤其是实现高效“脑-机”交互的核默算法目前是整个财产发展的关键瓶颈,其对脑电信号的特性提取、意图辨认精准度将决定技能应用的可行性与普及。
脑机接口真正的财产行情可能还要到消费场景、医疗场景(脊髓损伤、渐冻症治疗)产品上市,叠加标准完善,市场规模向百亿级突破时才会出现。
在这期间,短期爆发行情依旧会不停出现。毕竟在流动性层面,2025年本身就是处在科技主线之中,而在脉冲式的行情中,大多资金都汇入了腾讯、阿里等大盘子科技公司中。相对来说,医药板块仍旧处在低谷期中,即便是时不时有“脑机接口概念”的刺激,反弹空间依然很大。
此外,有观点认为,“今年将是财产从科研到临床的关键转折点。未来3年至5年,脑机接口医疗产品有望迎来爆发期。”这也是驱动今年脑机接口概念板块异动反复的焦点预期之一,基于这类预期,接下来,这个概念可能仍会在新事件发生时出现脉冲行情。
要强调的是,站在中长期维度,脑机接口的资本热度将远超普通概念股。
这一方面源于技能本身的前沿性——它代表着人机交互的终极形态;另一方面,则源于脑机接口比贸易代价更为不可估量的社会代价。据统计,当前全球超过1/3的人口受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包括中风、婴儿脑损伤、痴呆症、癫痫、孤独症等。
来源:港股研究社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20A080K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