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美国打击伊核设施,加快“去美元化”进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4 18:23:2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对伊朗部分核设施发动空袭,引发环球关注。
这一军事行动与此前美国对伊朗等国实施的经济制裁相结合,进一步损害了美元作为国际金融结算工具的信誉。
美国近年多次将美元体系作为地缘政治工具,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考虑对美元体系的依靠度。
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加快了已经在进行的环球金融多元化进程。它不会立刻终结美元主导职位,但会推动以“去美元化”为特征的长期结构性变革,国际金融体系正向更加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长期充当环球贸易、结算和储备的主要货币。
据估算,目前环球大宗商品中仍有约八成以美元计价,美元也依然在国际跨境结算领域占据重要职位。通过这一体系,美国获得了超出本国经济规模的金融红利,并对环球资金流动和供应链分布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这一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在近年逐渐暴露。美国多次将美元支付体系作为外交和制裁工具,使环球多国深感外部冲击和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自身高通胀、债务攀升、经济结构性题目频现,也削弱了美元吸引力。
IMF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在环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降至57.8%,创1994年以来新低。从2016年的64.7%到如今的不足六成,这种下滑并非偶尔。
分析认为,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可能产生"二次和三次影响",进一步加剧环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霍尔木兹海峡每天约有1700万至2000万桶原油通过,约占环球消费总量的18-20%,因此地缘冲突对国际油价影响巨大。
虽然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有所缓解,原油价格回落,但是这场地缘政治的激烈博弈并没有结束,也不可能在短期结束。不确定性在加大。
石油输出国,尤其是中东国家,近年来持续关注石油结算体系的稳定性。美国军事介入可能促使部分产油国加快探索利用非美元货币(如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步伐。
伊朗在美国长期制裁背景下,正将部分石油贸易转为非美元结算。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主要能源进口国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石油支付方式,以减少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靠。原油贸易曾是美元霸权的基石,如今正成为“去美元化“的前沿阵地。
各国正加快建立独立于美元体系的跨境支付网络。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4年已覆盖约120个国家和超过1680家机构。俄罗斯SPFS、印度UPI、非洲泛非支付(PAPSS)、拉美共同货币“苏尔”、金砖国家BRICS Pay、欧盟SEPA等多元化支付基础设施也在各自区域内不断发展,为环球金融格局的多极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些区域支付网络不是要彻底推翻美元体系,而是形成"1+N"的多元化格局。
美元仍是主要国际货币,但区域性货币和支付系统影响力持续上升。
人民币在环球SWIFT支付中的份额已由2022年底的2.2%上升至2024年2月的约4.5%,增速显著,但间隔美元(约40%)和欧元(约20%)仍有较大差距。
人民币国际化更多体如今区域性影响及基础设施建立上,而非替代美元
有观点认为,美国在中东军事行动将加剧环球各国寻求建立新的经济、贸易、金融战略合作与联盟,这些合作旨在提高自主性、减少对单一体系,尤其是美元体系的依靠。
整体上看,这是环球金融体系向多元化方向的渐进演变,焦点是“去美元化”。
美元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主导职位,但其份额将渐渐降落,金融格局将更加多样化,体现为三个层面的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支付系统多元化和交易计价多元化。
各国央行会增加黄金和非美元货币在储备中的比重;区域支付系统提供SWIFT以外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双边贸易利用本币结算。
特朗普让美国重新强大的政策,实际上在不断自损强大的基础一一美元的环球信誉。
这场由战火引发的经济冲击,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推进重塑国际金融秩序。
the end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24A07VX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