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Yue Wang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历经5年漫长审批,阿洛酮糖终于在中国市场获得合法身份。
2025年7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4号公告,正式批准D-阿洛酮糖等5种物质作为新食品原料。
要知道,自2020年11月首次受理申报以来,这个被视为赤藓糖醇之后下一个战略级甜味剂,先后经历多次技术审查,终于在2025年3月21日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如今修成正果。
当下,减糖浪潮席卷全球。全世界已有超百个国家征收“糖税”;中国在《健康中国举措(2019-2030)》中,则明确提出“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需控制在25克以内”的目标。
消费者需求同样迫切。根据ADM的消费者调研,有八成消费者有意避免或减少饮食中的糖分。根据观研陈诉网数据,2024年我国代糖产品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
可以说,这场对阿洛酮糖审批的持久战,终结得恰逢其时。
阿洛酮糖为何被称为“甜蜜新宠”?此次获批后,阿洛酮糖可否成为下一个代糖新风口?
1
[color=rgba(0, 0, 0, 0.9)]天然低卡、媲美蔗糖、卓越性能......
[color=rgba(0, 0, 0, 0.9)]阿洛酮糖,当之无愧的甜界“新星”
D-阿洛酮糖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的六碳酮糖,少量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葡萄干等天然食物中。
D-阿洛酮糖被认定为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成分。阿洛酮糖几乎无热量,每克只有0.4卡路里,仅为蔗糖的十分之一。其甜度大约是蔗糖的70%,甜味与蔗糖类似,没有苦味或人工香精味。
它可以抑制脂肪肝酶和肠道α-糖苷酶,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并抑制血糖浓度升高。多项研究还证实阿洛酮糖具有控制食欲、改善高血糖症状的作用,并能通过调控肝脏代谢酶的活性来抑制脂肪蓄积,从而辅助体重管理。
D-阿洛酮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制取:第一种是微生物发酵工艺,即通过特定微生物发酵生产阿洛酮糖,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国内企业微元合成正是依附其独特的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成为首家获批且采用生物发酵工艺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第二种为酶转化法,即利用特定酶的作用,将果糖等其他糖类转化为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的优势
图片来源:www.tateandlyle.com
在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深陷安全争议的大背景下,甜味剂“新秀”的开辟过程中,对安全性的研究受到格外重视。
在一项日本的临床研究中,17名健康受试者举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恒久服用试验,受试者每日随餐服用5克D-阿洛酮糖或D-葡萄糖,连续12周。结果未发现D-阿洛酮糖连续服用导致的任何异常反应或临床问题。

图片来源:NCBI Literature Resources
同时,阿洛酮糖的安全性获得多国监管机构认可。早在2011年,美国FDA就正式批准D-阿洛酮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和配料投入使用。随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陆续批准。目前,欧盟对D-阿洛酮糖还处于风险评估阶段。
此次新食品原料公告中,D-阿洛酮糖的每日推荐食用量不超过20克。鉴于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敷,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公告指出上述人群不宜食用。
寻找、开辟新型甜味剂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方兴未艾。而阿洛酮糖被视为代糖范畴的“潜力新星”,这得益于它的性能优势。相较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甜味剂,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稀有单糖,符合消费者“天然、健康”的饮食理念。
Foodaily了解到,阿洛酮糖不但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诱人的色泽和香味,还能有效降低冰淇淋等冷冻食品的冰点。这些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食品、冷冻甜品、调味品等各个范畴。

图片来源:hoosierhillfarm.com
2
[color=rgba(0, 0, 0, 0.9)]从食品巨头到新锐品牌,
[color=rgba(0, 0, 0, 0.9)]阿洛酮糖在海外“甜”潮涌动
尽管阿洛酮糖在国内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在全球市场,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为1.477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到30%。预计2025年至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4%。阿洛酮糖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泰莱 、宜瑞安、希杰第一制糖、嘉吉和三养等全球行业巨头。
同时,Foodaily研究院在研究全球食品创新时,发现在海外,阿洛酮糖已被众多知名品牌应用于产品中,其中一些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
例如2018年,适口可乐在美国市场推出的两款Fuze茶饮料中,就添加了阿洛酮糖。Fuze Meyer柠檬红茶和Fuze热带芒果绿茶均使用了糖、D-阿洛酮糖和甜菊叶提取物的混合物,实现了口感与健康的平衡。

图片来源:H-E-B
联合利华旗下的Liquid IV,作为美国排名第一的粉末补水品牌,于2023年推出一款“无糖”粉状电解质饮料,成为其时同类产品中第一款大规模上市的阿洛酮糖基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补水的新需求。

图片来源:Nutraceuticals World
美国蛋白棒品牌David推出的蛋白棒一周内就创造了100万美元的销售额。产品采用麦芽糖醇和D-阿洛酮糖作为甜味剂。这种组合既能提供抱负的粘合性和甜度,又不会引起血糖飙升,且热量极低。

图片来源:David Protein
洛杉矶零食制造商Joydays在其开辟的低升糖指数耐嚼饼干中,不使用糖醇或甜菊糖,而选择阿洛酮糖、罗汉果和枣泥的组合,复刻传统软饼干的甜味。产品上市第一年就打入2200家零售店,彰显出消费市场对此类“更健康”甜味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

图片来源:Joydays
3
[color=rgba(0, 0, 0, 0.9)] 17万吨产能储备,
[color=rgba(0, 0, 0, 0.9)]可否成就下一个创新风口?
随着D-阿洛酮糖的正式获批,中国市场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FMI预测,我国阿洛酮糖市场在获批后增速将快于全球市场,预计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8.65%,到2030年有望达到1.1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比重超过25%。
早在阿洛酮糖获批之前,巨大的市场前景就吸引到众多国内企业争相布局。目前,国内已有百龙创园、保龄宝、山东星光首创生物、山东福洋生物、河南中大恒源、北京瑞芬、三元生物、金达威、微元合成、四川盈嘉合生、安徽金禾等多家公司已布局或正在扩建阿洛酮糖生产线。Wind数据显示,到2025年,预计国内将形成17万吨的阿洛酮糖年产能,预示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将展开。
一些头部企业依附其焦点技术和前瞻性布局,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微元合成作为全国首家获得D-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的生产企业,亮点在于其独特的生物发酵工艺。其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的技术获批,是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案例。

图片来源:微元合成
保龄宝作为国内甜味剂行业的资深企业,在阿洛酮糖的布局同样积极。据悉,2025年3月,保龄宝启动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二期)扩产项目,预计到2026年,其阿洛酮糖年产能将达约3万吨。
中粮团体则是国内首家酶法生产D-阿洛酮糖获得批准上市的生产企业。其在2023年就获批国内首款高性能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类食品加工用酶制剂,打破了技术壁垒对D-阿洛酮糖产能的制约。
尽管性能优势十分显著,但阿洛酮糖的应用目前也存在肯定范围性。
阿洛酮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70%,这意味着在某些必要高甜度的应用中,大概必要更高的添加量或者复配其他甜味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成本方面,阿洛酮糖出厂价格约为3万元/吨,欧美市场的销售价格在3-4万元/吨。而在国内普遍应用的赤藓糖醇价格仅为1万元/吨。相对较高的成本,会影响阿洛酮糖在初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4
[color=rgba(0, 0, 0, 0.9)]小结
D-阿洛酮糖是继赤藓糖醇之后,国内代糖市场的又一战略级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它不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健康的甜味选择,也为食品企业带来了新的创新机遇。
此外,D-阿洛酮糖作为国内首款遗传修饰微生物来源的新食品原料获批上市,也为中国生物制造产品的落地应用释放了积极信号。
Foodaily认为,随着众多企业的布局,产能连续释放、工艺日益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阿洛酮糖有望成为代糖市场的新领跑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3A01X9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