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85|回复: 0

做得当品尝者口胃的美食,让配方比例一边待着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8 14:58:07|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因为烧麦引发的感悟。作为地道四川妹子,打小对面食相识少少,在查看了几个烧麦做法后,发现食材丰富风格迥异,且口感差别甚远。忽然想吃咋办,根据家里有的食材,现做一个(根据家有食材进行命题烹饪,自由发挥空间小,但也减少选择困难)。口感以参照家庭重要成员少爷老爷为主。

本人食品链过于繁芜,至今为止尚未发现自己不敢吃或不吃的食品,加上必须负担家庭煮妇这个职责,故而在烹饪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作为一个真吃货伪美食家,在烹饪这条路上乐此不疲的瞎折腾,多年以来总算是探索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总结最本质的一点,就是烹饪之道,“食无定论,适口者珍”(摘自《山家清供》,一本古代美食录,可见古今吃货好汉所见略同。)
中餐中最常见的炒蛋饭,险些只要下过厨房的人都会做。可每家作出来的总有差别,与厨艺高低有关,更与品尝者偏好有关。例如我家老爷,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光会点评的主。老爷偏幸焦黄的鸡蛋块,而我偏好犹如桂花一样的淡黄碎蛋。但凡老爷要吃蛋炒饭,都会自己切身下厨,而我只能在观看战,摇旗擂鼓。因此,你要在家做饭,得抵家人的喜欢,在掌握踏实的厨房基本功外,还得下心思相识客户的偏好。酸甜苦辣咸的口味偏好,煎炒烹炸煮炖焖的做法偏好,食材的偏好,都必要逐一了然于心。
那配方、比例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也不是。我从川菜开始,常常利用的是少许、一把如许的概念,而在做烘焙的时间,由于没有履历,栽了不少跟头。对于未知领域,照旧走在前人踏出的道路上更为符合。我也是在跟着配方比例做了多次之后,对于面粉的吸水性、面团的软硬程度有了不可言喻的感觉后,才逐步丢掉配方,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在暗中系列上越走越远。
以是,若你是个厨艺小白,发起照旧按照配方利用教程一步步的来,究竟配方是试验多次,符合大部分人口味总结后的心得。若你和我一样,属于随性之人,又在美食这条路上略有小成,那就发起你按自家口味利用,配方教程啥的能起的作用也无非是启发你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美食而已。
做美食,现实是对生存一种热爱,当然第一动力来自于品尝者毫无吝啬的歌颂。无论眼高手低抑或高处不胜寒,总归得记着一点,食品是做出来给人吃的,只有品尝者以为好,那才真是好。
伪植物学家与真吃货随笔
2021-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