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23|回复: 2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厌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9 20:20: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爱学习,如果孩子“厌学”,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父母具有以下7种行为,那您就中招了。
一.看不到孩子“掌握”的知识和“进步”,总是不满孩子“没有掌握的”,让孩子没有结果感。
好比有个三年级的妈妈,孩子数学考了80多分,不是看到孩子掌握了80%多的内容,总是盯着没掌握的10%多的内容,片面夸大负面效应,认为这个结果未来就没有盼望了,于是,对孩子大动肝火。
这么做的目的,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感觉自己不行,会越来越差。
如果父母说:你所学的80%多都掌握了,你真了不起,我信任你那丢失的10多分,也一定能掌握,这么说孩子能不自信不努力吗?



二.对孩子期望过高,寻求完美。
白岩松:“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寻求完美和到达极致。”
当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孩子就会由无望到达绝望。
有个小女孩,总想自尽,原因是测验结果在班上排第六,可父母对她盼望很高,盼望她排第一。

小女孩说:“我妈对我期望很高,我妈对我那么好,可是我怎么努力也考不到第一,我对不起我妈,我死了我妈就不会跟我费心了。”这是对孩子的严重摧残。
实验证明:过高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和影象功能,因为负面感情对学习与影象的影响水平主要是杏仁核、海马和应激激素调节的。
与负面感情同时发生的身体反应,如心率加快、出汗、肾上腺素水平上升等,也会影响脑皮层的活动
三.比较。
有些父母认为,比较可以刺激孩子努力,如:你看邻人家的小明数学考了99分,你只考了85分,真没出息,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上进的孩子,下次考不过小明就别回家。
这些破坏性语言的危害是:
1.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
2.由于恐惊担心,不但大概达不到,还大概会真的离家出走。
3.让孩子形成学习就是竞争的意识,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如嫉恨等,性格决定命运。
好比,有个孩子总考第二,想把第一的杀了,另有的用投毒、诽谤等伤害比他好的。
北大留美博士生卢刚因为博士结业论文没有拿到最高奖学金,杀了最高奖学金的留美博士山林华和3位教授、一位副校长共5人,之后自尽,可悲可叹。

他给他姐的信中写到:“人的生存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在美国虽然吃穿不愁,但上边有大富人,跟他们一比,我还是个穷光蛋。”
他的一生都是在比较中生存,谈不到幸福,因为“山外有山”。
国家出台了不让排名的政策,目的就是让家长明确不要统统以名次评判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的使命就是要发现孩子的天赋,支持孩子走向自己想走的路。
4.比较还会让孩子内心反感,不自信,终极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四.过分注意结果。
把结果做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考好了,父母高兴,考不好,唠叨、讽刺、挖苦甚至吵架,其结果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造成孩子痛恨、自卑甚至离家出走、犯罪等严重结果。

五.父母忽视孩子的心灵发展。
孩子缺乏爱和关怀,内心空虚,造成迷恋网络。
六.夫妻经常吵架,家庭气氛告急。
孩子每天生存在焦急、恐惊的环境中,内心压抑,没有安全感,影响孩子影象力和专注力,由结果差变为厌学。

七.只要看到孩子没学习就唠叨、指责,不给孩子放松、娱乐、玩耍时间。

孩子将父母厌烦的行为内化成了学习的烦恼,结果是:
1.坏感情影响学习结果。
2.把孩子推到了和父母的对立面,孩子形成和父母的对抗,“越让我学我越不学”。
盼望我们都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顺应孩子心理,孩子才乐意互助!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咨询,结果更多幸福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9 21:09: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深教师推荐!必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0 06:35: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深教师的分享,必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