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978|回复: 12

父母会发脾气,对孩子有多紧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1 16:13:2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0.882em]作者|郝景芳

[size=0.882em]编辑 | 朗门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这种感觉:


母慈子孝都是少数,鸡飞狗走才是常态。



来源Paula



生存里,引起父母脾气爆炸的事变很多: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玩起来没完没了,顶撞义正辞严,屋里七零八落…


说了多遍都不管用,脾气很容易直接点燃。


这些辩论时候要如何处理?


发脾气,怕伤了孩子,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
不发脾气,又感觉本身要被憋坏了。


咋办?


在这里,我想说一点现实履历:


如果这时父母强忍住怒火,但是心田还是有怨怒,就会制造一种低气压的氛围。


无论是铁青凝重的脸色,还是带有赌气成分的话,孩子都是能感觉出来的。


有位朋侪分享她小时候雷同的经历。


妈妈有时生我气时,也不语言,也不笑。晚上吃完饭,不看电视就直接睡了。


家里头突然冷冰冰的,连个语言的人也没有,我心情特殊糟糕,感觉家里的灯都暗了很多。想着她还不如直接吼我一顿呢。


那么,那脾气是该发还是不应发呢?







[size=1.176em]01



首先,假想你进入如许一个的情境:


晚上下班回家,发现孩子不绝在看漫画书,没写作业。


你提示孩子快点写作业,提示了频频,孩子都说把这页了看完,结果翻了一页又一页。


你失去耐心,拿走了书。


孩子由于被打断而充满肝火,大声喊叫抗议。


你更生气了,开始吼他,说脾气怎么这么坏。


他被你刺激了,让你走开,而你被他的态度越发激怒了,各种情绪同时涌来:


生气孩子没有自觉性;
生气他的猛烈反抗和坏脾气;
生气本身的教育怎么这么失败……


当统统情绪涌来时,你根本无法控制本身想要发脾气的冲动,觉得委屈,恼怒,想指责孩子。


这个场景,大概很多人都不陌生。


先不急着说解法,我们先来看看,这统统是如何发生的?


这里,你生气的第一步,是觉得本身的指令没有被服从。


当孩子对你的指示充耳不闻,还是沉醉看书,你会觉得受到了得罪,家长的地位不被恭敬,这伤了你的自尊心。


接下来,你进入了一个“想要证实孩子是错的”的执拗时段——


想要证实孩子是坏脾气的、想让孩子认识到他对你造成的伤害,于是开始用越来越狠的话语。


孩子的反抗,又触发了你更大规模的联想——


你会觉得,孩子对本身这么无礼,是由于家里其他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又会想到朋友只顾着陪孩子玩,从来不管管孩子的礼貌问题,全让本身负担;


又想到朋侪的家庭多美满,她的丈夫靠谱,孩子乖巧,跟本身家氛围差太远。


刹时你感觉孤立无援,似乎全世界都和本身过不去。


……


这种时候,被抛弃的情绪占据了主导,你很想大哭,更想找个人把你的情绪发泄出去。


你很盼望有人能接得住你的情绪,可越是如许,遭碰到的对抗就越多。


于是,最后天雷地火地发作。


好了,我们把整个过程的情绪细节复盘了一遍,你发现这里面的问题了吗?







[size=1.176em]02





《父母的觉醒》书中有如许一段话:


“大多数人都有本领在浅层次上认清:本身会在什么情况下受到刺激而闹情绪。


好比:


“孩子对我无礼,我就会生气。”
“孩子不做功课,我就会发作。”


这些都是表层的原因,那我们真正受刺激的原因是什么呢?


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须要探索。


在上文的案例中,孩子看漫画书,被妈妈拿走,他产生的情绪包括:


看书的快乐、被打断的不快、事变无法完成的焦躁、被指责的冤屈感、自主感受到干涉产生的反抗情绪。


所有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吗?
——全都是正常的。


一个成年人,做事被打断,也会不快;
被人冤枉了,也会产生不公平的怒火;
被别人干涉了自主感,也会不自觉地反抗。


孩子产生这些情绪,只能说明他们是正常人,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


孩子是正常的,为什么爸爸妈妈会如此生气呢?


主要有2个原因:


① 父母对现实的不敷接纳。


首先是对孩子情绪的不接纳。


孩子只是正常人,有正常的七情六欲并不能让父母满意,父母盼望孩子做到的,是某种“想象的形态”:


能够本身自律地安排生存;
父母只要说“不玩了”,就能立即不玩了;
只有快乐的情绪,没有一点反抗的感觉;
生存里只有喜悦和对父母的感激,没有愤怒。


一个人大概活得只有正面情绪,没有负面情绪吗?


当然不大概。


孩子有这些情绪,不是由于他们是坏孩子,而只是由于他们是正常人。


但是父母本身并不接纳这些负面情绪,觉得孩子有点情绪就等于坏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因此对孩子的指责,会超过他们错误的程度。


除此之外,父母对本身的负面情绪也难以理解。


当负面情绪袭来,父母会觉得来了洪水猛兽,想要对抗,否认,或者想找个人攻击。


妈妈第一步经历的负面情绪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孩子没听父母的指令,妈妈感觉权威受到贬低,接不住如许的情绪,因此要向孩子攻击。


所以会对孩子说出贬低的话,这就是一种进攻。


而在遭到了孩子更大反抗的情况下,父母感受到了来自孩子的攻击,而又蒙受不住这种攻击。


于是酿成了亲子之间的战争。


在战斗模式下,父母只想到要赢,因此各种打骂都有大概。





② 孩子的行为,激发了父母很多深层次的情绪的联想。


当孩子行为不好,父母会觉得这意味着本身的教育是失败的、丢脸的,跟其他家长相比无地自容,产生羞愧,所有的矛头只指向“罪魁罪魁”——孩子;


刹时激发的负面情绪大概还有很多,所有这些联想,也会让父母发作出「超出正常」的怒火。


就在一系列的情绪刺激之下,亲子关系走入僵局。


那么,一种更好的局面要怎样达到呢?


紧张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觉察。


像我们复盘如许,觉察出来本身和孩子的情绪,其实都蛮正常的。


这时就能在头脑中隔离一下,不让其不好的想象肆意伸张,而是聚焦到当下的事故中。


理解事后,也就发现没须要再冒火了。





第二点是:父母要成为一个好的情绪容器,对本身多一些包容和接纳。


这对很多父母来说,一个非常紧张的功课是分清现实与敌意想象。


也就是不会把所有他人的情绪,都上升为对本身的攻击或者抛弃。


很多时候,孩子或者其他人,只是正常的不快情绪,如果父母接住了,孩子的情绪很快也就已往了。


但如果父母很敏感地认为,这是专门针对我的攻击,这是嫌弃我或反对我。


一旦有这种“被攻击”或“被抛弃”的认知,就很难平静了,此时只想要狠狠让对方难熬。


这种对于他人敌意的想象,很多时候来源于本身心田的不安全感。


而相反的,“容器”是一种“自我确信”的感觉,就是本身接纳本身,让本身心田有底。


如许即使对方情绪不好,也不会觉得自我受到威胁。


这二者合起来,就是一种“接纳”的感受。


接纳时时候刻的情绪,也接纳时时候刻的本身。


其实,在他人或本身情绪不好的时候,本身最须要的是一个拥抱和安抚,而不是防御反击。


先让本身给本身如许的接纳和拥抱。


如许才气让本身对各种情绪能从容应对,随时回到平静状态,想到这个场景下最好的方案,不让本身容易瓦解。


有的人会担心,接纳本身、接纳孩子,会让孩子变得骄恣,只有严肃管教才气劳绩一个好孩子。


但这是肴杂了“接纳”和“溺爱”“放纵”。


接纳指的是:


看见真实存在,理解情绪和自我的真实,不扭曲、不回避,也不作战,而是能从容处理。







[size=1.176em]03





《觉醒的父母》这本书中还有一段描述:


一个觉醒的人不仅有本领容忍情绪的波澜,还能接纳所有的情绪。


没错,是所有的情绪。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恭敬、欣赏本身的感觉时,
也就不会恭敬、欣赏孩子的感觉。


平静地见证本身的想法与情感,就能接受它们的本来面目,允许它们在体内潮起潮落,而不会做出消极的反应。


一旦学会了同本身的情绪共处,它们就不会再让我们手足无措。


一旦我们毫无保留地接纳,而不是简单地放弃它们,我们就会发现:


痛楚仅仅是痛楚,没有附加的意义。


所以,接纳不光不会导致溺爱、放纵,反而是真正能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我的唯一方式。


由于父母的自我接纳,也会让孩子能够处理本身的情绪,不会冲动就去做恶劣的事。


很多做恶劣的事变,或者自卑过甚的孩子,都有某种本身难以面临的情绪。


越是“接纳”真实的本身,并能坦然面临本身,越容易生成内在喜悦并积极向上的孩子。


平息的情绪、被接纳和包容的感受,会让孩子更愿意配合父母。


父母可以跟孩子展示:


即使不,也不要用发脾气的暴躁来表达,可以用更加平和礼貌的方式表达;也可以让孩子在理性状态下,公道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


如果不能让情绪稳定、理性占据孩子的头脑,孩子是不大概接受的父母道理的。


因此,
良好的辅导,建立在对情绪的疏导上;
而对情绪的疏导,建立在自我觉察和接纳上。


接纳本身,接纳孩子,接纳时时候刻的自然感受。


所以,下一次,当父母再次面临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发脾气”的时候,告诉本身:


正常的孩子就是如许的。


他们只是被激起了不快的情绪,越是在这种时候,父母越是要平静面临本身的不快情绪,只有父母展示出处理情绪问题的岑寂,孩子才气学会平静面临。


接纳情绪、接纳自我,像是给心田筑起一个安全的地面,真正的高楼可以由此建立。



[size=0.882em]本文作者:郝景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13年加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6年,小说《北京折叠》 获第74届雨果奖;2017年开办童行学院,给孩子打开视野、启发思索的通识教育。 责编,朗门。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武志红】。
(此处已添加小步伐,请到本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7:13: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情绪管理方式,更多的就是和父母学习的,所以孩子情绪处理的好不好,父母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9:49:3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父母真的是一场修行[捂脸][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9:53: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解决问题是关键吖,孩子拖拉,不听话,没有时间管理概念,这都是问题,大人遇到了怎么办才是关键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7:23: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说各的,现在会说话的都会做自媒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20:19: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非常差 永远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所有的坏情绪冲向家人已成为他的习惯 我和母亲都是他攻击的对象 我妈当他有病 我长期服抑郁症的药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7:01: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也没说怎么办呀,就接纳就完事儿了?让他接着看,接着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8:17:1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8:57:1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1 18:55:0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