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95|回复: 0

[本地新闻] 门都打不开!内蒙古通辽降雪46小时,破1951年以来纪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9 14:06: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全国首个寒潮黄色预警。从11月4日起,我国迎来入秋以来最强寒潮天气,多地“一夜入冬”。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国多地迎来初冬的第一场雪。然而,13日前后,我国还将迎来新一波降温过程。
内蒙古雪灾致1人死亡
据中国天气网9日消息,内蒙古通辽地域从7日10时以来,强降雪已经持续约46小时,累计降雪量到达81.3毫米。7日、8日连续两日出现特大暴雪,积雪深度冲破了1951年来记载。如今降雪焦点时段已过,但今天(11月9日)仍有小雪。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溶解,有可能引发白灾。
9日清晨,通辽积雪几乎要把房屋掩埋。 图源:中国天气(下同)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分析称,之以是此次降雪如此强,其首要缘故原由是今年下半年的这股最强冷空气,行进到东北时,在高空形成切断冷涡,在地面,黄渤海附近又生成地面气旋,将黄海和日本海大量强大的水汽输送至东北、内蒙古东南部一带,冷暖空气在东北上空产生激烈交汇,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地域出现极端性。
9日清晨,通辽积雪堵门,当地居民难以出行。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莲表现,寒潮是对畜生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性天气,与强寒潮伴随而来的风雪和剧烈降温对畜生有严重威胁,温度剧烈下降最易使畜生患感冒、气管炎等病症,而且容易造成“羊上垛”(天冷时羊互相压起来堆成一堆的现象),导致母畜流产,有时还会压死畜生,剧烈降温也会冻死畜生。
同时,这次寒潮过程降雪量较大,通辽市南部等地设施农业将受低温冷害影响。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溶解,将会形成严重“座冬雪”,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饲料储备是严峻的磨练,有可能引发白灾。
“白灾”也就是雪灾。牧区雪灾指由于积雪过厚、维持时间长,掩埋牧草,使畜生无法正常采食,导致牧区大量畜生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难。
专家发起,在降雪的区域做好设施农业的人工补光工作,增强作物在阴冷天气的抗性;对出现大风的区域要及时对设施布局进行加固,同时尽量选用防寒膜覆盖大棚。在牧区,棚圈和草料是抵抗自然灾难确保畜生安度冬春的物资根本,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棚顶上积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栏),积极做好畜生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发生畜生冻死冻伤。牧民要注意补给饲草料,除干草外,应喂少量黄豆、玉米精饲料,增强畜生抗寒本领,防止掉膘。
另据中国消息网消息,通辽雪灾已致5609人受灾,1人死亡。停止11月8日16时30分,雪灾导致8个旗县区,50个苏木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5609人,因灾死亡1人;死亡畜生176头(猪7头、牛56头、羊113只);受损棚舍2245座、草料库17座、大棚98座、仓房62座;受损工厂厂房1座、自行车车棚1座、游乐场棚顶1座,建安医院门诊大厅受损500平方米。雪灾造成直接经济丧失3446.53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气象局8日称,因遭遇特大暴雪,通辽市如今学校停课、机场关闭,辖区内G45、G2511、G25等高速公路实施临时管制。
1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据悉,内蒙古降雪仍在持续,且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据中央气象局消息,强降雪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域,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域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辽宁局地降雪量破70年来记载
受本轮寒潮过程影响,辽宁省气象灾难监测预警中心7日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沈阳市迎来“冻雨+暴雪”的罕见天气,据中国消息网援引专家的话称,东北和内蒙古地域之以是出现强降雪,总体来看,是多个天气体系迅猛发展,冷暖空气激烈交汇导致的。此次降雪过程中,水汽条件较好,气温相宜,因此积雪厚度也较深。
如今,辽宁西部地域的过程降雪量已经突破1951年以来有气象记载以来的汗青极值,中北部部分地域的降雪还在持续,也存在突破汗青极值的可能。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溶解,也会形成严重“座冬雪”,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饲料储备是严峻的磨练,有可能引发白灾。
此外,受东北冷涡和强烈发展的地面气旋影响,6日开始,辽宁鞍山市出现大风、暴雪、 雨雪冰冻、寒潮天气,停止8日早7点,鞍山地域降雪量已经超11月份汗青极值。
8日早上6时左右,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农贸市场发生坍塌,多台车辆被砸。据相识,辽宁多地积雪深度已经高出35厘米,各市应急部门发出提示,市民需注意彩钢板布局房屋发生坍塌的风险。
据鞍山远程客运总站消息,由于特殊天气缘故原由,为确保门路运输安全,鞍山远程客运总站11月8日全线停运。
9日,“鞍山公交通”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截止至如今,鞍山公交大部分线路首车运行受阻,后续班次暂未发出,仍处于停运状态;鞍山-桃仙机场线路因天气缘故原由,所有班次停运;辽宁省高速公路也因气象因素影响收费站口,现已全部关闭;同时,铁路部门也临时停运部分旅客列车。
沈阳教诲局发布通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8日停课一天,校车停运。全市校外培训机构11月8日制止一切培训运动。
另据“微鞍山”微信公众号消息,8日,鞍山持续的强降雪带来较厚积雪,给市民出行造成较大影响。当日,环卫工人、企事业单位、各市肆、社区志愿者积极除运雪,重点清理包括市场、学校、居民区的门路积雪,方便百姓出行。
8日一早,大雪纷飞中,社区志愿者们身穿红色马甲志愿除雪。 图源:“微鞍山”微信公众号(下同)
8日,铁西区环卫部门全体职工昼夜奋战在抗击狂风雪的第一线。据相识,铁西区环卫部门在7日晚出动环卫工人,配合近40辆大型机械化除运雪车辆对城区主次干道、桥涵、隧道桥等交通要道进行清理。
环卫工人抗击狂风雪
按照市扫雪指挥部有关要求,市直构造工委快速相应、有序部署,组织广大市直构造党员干部积极助力都会除雪工作,为在恶劣天气下及时规复都会交通、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贡献力量。
市直构造党员干部助力都会除雪
市直构造各单位以就近为原则,迅速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到单位附近、居住地所在社区等地进行扫雪除冰作业,在确保单位正常运转的根本上,为规复市民正常生活秩序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市直构造青工委组织4支由市直构造青年干部构成的除雪先锋队,分别到铁东区、高新区、湖南等四处交通重点区域开展除雪工作,为及时规复都会交通积极作为;市直构造广大党员干部在雪天主动采取步行方式出行上放工,为都会整体除雪工作提供创造条件。
全市各部门积极除雪应对暴雪天气
黑龙江雨雪相态复杂有冻雨
11月8日10时,黑龙江省绥化市气象台发布暴雪预报:预计8日午后绥化市肇东、北林、庆安、安达、兰西、望奎、青冈东部、明水南部、绥棱、海伦南部降雪量将达10mm以上,绥化市其他地域降雪量将达6mm以上。
7日,绥化市北林区教诲局发布通知,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明后天北林区将有大到暴雪,现全市已经启动重大气象灾难(暴雪)Ⅲ级应急相应,为确保北林区校园及师生人身安全,经综合分析研判,决定线下转为线上授课两天(11月8日周一、11月9日周二)。
另据黑龙江省气象局预报,9日,齐齐哈尔、绥化南部、大庆有大到暴雪,黑河、伊春、鹤岗西部、绥化北部有中雪,七台河、哈尔滨、牡丹江有阵雪,佳木斯东部、双鸭山东部有阵雨,佳木斯西部、双鸭山西部、鸡西有雨夹雪。
10日,黑河北部、伊春、鹤岗、 佳木斯中部、双鸭山、鸡西东部有中到大雪,其中双鸭山东部、鸡西东部局地有暴雪,其它大部地域有阵雪。
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表现,本次雨雪相态复杂有冻雨,西部地域以雪为主,降雪范围广、雪量大,风力大、气温低。
吉林长春市中小学停课
据中国消息网消息,吉林省气象台台长刘海峰介绍,停止8日5时,吉林省13个市县出现暴雪,3地出现大暴雪,1地出现特大暴雪。受此影响,长春至延吉西、长春至松原、包头至哈尔滨西等多个班次列车停运;京哈高速、长春绕城高速等14个高速入口因路面结冰关闭;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延吉向阳川国际机场等或关闭或调减航班。
长春市应急管理局7日发布关于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告急通知,8日,长春市城区任务教诲阶段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一天;除直接保障都会运行的构造和企事业单位外,构造、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长春市生产煤矿从8日零时至16时实施停产,危化生产企业属地应急局24小时驻企包保,企业主管领导、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管理职员三类职员24小时驻企;长春市班线客运和旅游包车客运全线停运。
由于8日夜间至9日,长春市仍有降雪,将出现门路结冰。长春市应急管理局表现,9日将继续实施上述措施,但生产煤矿于当日8时后可有序规复正常生产。
新一波降温过程即将到来
据央视消息9日报道,13日前后,我国还将迎来新一波降温过程。那么,下一波冷空气还会这么猛吗?极端天气气候变乱因何多发频发?《消息1+1》连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为你答疑解惑。
寒潮来袭,是否意味着今冬将会是冷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一次寒潮过程并不能说今年冬天就一定是冷冬。关于冷冬,我们有比力明白的国家的标准和严格定义。首先它是针对冬季三个月的均匀的气温而言,跟降温的幅度和范围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单站冷冬”“区域性冷”和“全国性冷冬”三个品级。其中只有全国50%以上的站点都出现了气温显着偏低的情况才能算“全国性冷冬”。以是说判断今年冬天是否为冷冬,我们需要等冬季三个月结束之后,根据降温的幅度和范围再来判断。
将到来的下一波冷空气,还会这么猛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到16日我国北方地域还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它影响的区域主要是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域,大部分地域的降温幅度可能有4到6摄氏度,并且伴随着4到6级的大风。跟刚刚过去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相比,它的降温的幅度和风力都是显着要弱的,同时在水汽条件上也是显着不如这次寒潮,以是说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的强降温的这可能性更小一些。
今年冬天会否出现雨雪冰冻灾难?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2008年我国南方地域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冰冻雨雪天气,它与中高纬度冷空气运动频繁,南方地域低纬度的水汽条件比力好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从我们今年的预报上来看,今年冬季冷空气运动依然会比力频繁,但是南方的水汽条件要显着差于2008年,也就是说今年出现像2008年那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不过我们考虑在西南地域东部、江南西部发生这种阶段性的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的可能性还是比力大的。
何为拉尼娜变乱?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拉尼娜主要是指中东平静洋海温持续偏低的一个现象,就是偏低高出0.5摄氏度,并且持续5个月以上,我们就可以定义为一次拉尼娜变乱。在大部分拉尼娜变乱到达盛期的冬季,冷空气运动相对是比力频繁的,是有利于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域的气温相对偏低一些,并且出现强降温过程的概率是比力高的。另一方面它也会使得西平静洋的高压削弱,造成我国南方的水汽输送条件变差,江南华南的地域水汽条件欠好,降水偏少的特征。
既然全球变暖,为何寒潮来袭?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全球变暖它不但仅表如今均匀温度的升高上,它还表如今我们天气变革的幅度显着增加上,也就是说在暖的时候会更暖,冷的时候会更冷,虽然均匀起来看是一个偏暖的特征。同时,这种变革还有很显着的区域性特点,根据许多相关的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域出现强降温变乱的次数是在显着增加的,以是这次出现寒潮来袭的强降温过程和全球变暖的趋势并不矛盾。
极端天气气候变乱因何多发频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当前极端天气气候变乱频发在一定程度上跟全球变暖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不同区域增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像在北极地域和我们高原地域增暖的速率是显着高于全球均匀程度,正是因为这样热力差别的变革,尤其是像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使得我们中高纬度的环流经向度显着加大,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显着加大,使得这种极端变乱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是一个显着增加的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