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65|回复: 2

[本地新闻] 不可逆转的历史历程——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期间厘革性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9 08:14:4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记者
汗青洪流奔涌向前,总是一浪高过一浪。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心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心政治局常委记者晤面时庄严宣示,新的壮阔征程就此动身——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天下各族人民,接过汗青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极奋斗”!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捐躯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誊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汗青上最恢宏的史诗。
在100年的史诗中,党的十八大以来这9年是怎样的一段华彩?!之于民族复兴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期间的9年——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驻足新的汗青方位,把握发展大势、引领期间潮水,团结带领全党天下各族人民取得一系列原创性头脑、变革性实践、标志性成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古迹进入新的汗青阶段。
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交汇的9年——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带领亿万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的,又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的进军。民族复兴按下“快进键”,跑出“加快度”。
这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9年——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团结带领全党天下各族人民取得新的重大成绩、积累了新的名贵履历,党心军心民气空前凝聚振奋,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巩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根本、更为自动的精力气力。

游人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9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九年风雷激荡,铸就世纪伟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将就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绩和汗青履历作出决定。在如许一个特殊的汗青时刻回望,百年党史革命、创建、改革的“豹尾”已经收官,全面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头”正在开启。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新期间中国领航人以亘古未有的勇毅和豪情向天下、向未来宣告: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汗青进程!”

锻造领航复兴领导力
2021年9月13日,正在陕西榆林观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心机关在这个小山沟进驻了120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40余篇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指挥天下解放战役。
随着电台的电波,“毛主席和党中心的声音”从陕北窑洞飞向大江南北,全党全军都无条件实行“嘀嗒、嘀嗒”的命令,摧枯拉朽、克敌制胜。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实发挥党统辖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焦点作用。”
沧桑巨变,大道如砥。
从战役年代确立“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到创建时期夸大“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再到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根本原则”,党的领导始终是党和国家古迹旺盛发达的“定海神针”。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份汗青昭示的清醒自信,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
2015年1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一个重要集会开了整整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会合会,听取天下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天下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5家党组的工作汇报。
今后每年年初,如许的汇报都会举行一次,成为坚持党中心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治国理政的最根本原则,一改一段时期党的领导淡化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
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性”载入党章和宪法;
在党中心组建一系列顶层机构,全面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财经、外事、国家安全、网信等重大工作的领导;
将党的领导贯彻和融入到意识形态、国有企业治理、高校领导体制、群团构造创建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之中……
一系列根本性、创制性、战略性办法,使党中心真正成为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全党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这正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气力。
全党有焦点,党中心才有权威,党和国家才有气力。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期间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假如没有如许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纵观百年党史,从长征途中的命悬一线到十年内乱?后的何去何从,每当紧迫形势、紧急关头、严峻考验,都会形成对“领导焦点”的迫切期待、猛烈共识,都会有“如许的人物”应运而生、力挽狂澜。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天下百年变局加快演变动荡,“四大考验”严峻复杂,“四种危险”尖锐深刻,党和国家古迹又到了一个兴衰成败的重要关口。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天下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辟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汗青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地成为党中心的焦点、全党的焦点。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心的焦点、全党的焦点地位。
成熟焦点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头脑理论的飞跃。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创建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联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期间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期间课题,创建了习近平新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焦点地位一同载入党章,写在党的旗帜上。
这是汗青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来袭更赖坚强砥柱。
曾记否,2020年2月23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场“史无前例”的集会——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集会召开。
通过电视电话会的情势,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给天下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开了两个小时会,从最高领导人到“一线总指挥”,将使命一竿子插到底,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力、构造力、动员力、实行力令世人惊叹。
从沉着岑寂,果断拍板武汉“封城”的关键抉择,到一声令下,三军齐发、全党行动、天下动员,再到科学统筹,高超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抗击疫情的“世纪大考”,再次雄辩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坚强成熟有力的领导焦点,有科学统一的指导头脑,这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最大底气。

医务人员在湖北省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搭档加油鼓劲(2020年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打最硬的铁,须是铁打的人。
面对一度越演越烈的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和决绝,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抉择。
誓言如铁、排山倒海!一场新中国汗青上、中国共产党汗青上,力度、广度、深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拉开大幕。
据统计,十八届党中心5年间,备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达440人,此中十八届中心委员、候补中心委员43人,占中心委员、候补中心委员总人数比例高出11%;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已有高出90万名党员被清除出党。
一手刮骨疗毒、猛药去疴,一手大刀阔斧,系统性重塑党的肌体和灵魂——
从以中心八项规定破题,擦亮作风创建金色手刺,到高举巡视利剑,健全党和国家监视体系;
从把政治创建作为根本性创建,确保全党做到“两个维护”,到坚持头脑建党,接续开展5次党内集中教育;
从排除“四唯”倾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到坚持制度治党,立起党内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党进行革命性锻造,对部队进行革命性重塑……
中国共产党更加纯洁清正、更加坚强有力、更加气愤勃勃,党同人民血肉相连,在新的汗青条件下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支持率高达95%,居天下各国之首。
强体魄于自我革命,开新局于社会革命。
一个风华正茂的天下最大执政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始终站在期间潮水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必将引领亿万人民在复兴征程上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重构经济发展新格局
长江、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中国经济大动脉。
治国先治水。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留下“高峡出平湖”夙愿。
几十年激流勇进,长江和黄河道域省份经济总量在天下占比高出七成。

船舶在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区水域行驶(2018年8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16年新年伊始,沿线地区热盼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许多参会人员感觉“似乎是泼了一盆冷水”。
走遍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先后破题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道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的“江河战略”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定位。

这是5月13日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天然保护区景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从大开辟到大保护,从高速增长到稳中求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拔,中国经济站在新的汗青出发点。
这是驻足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抉择——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创下新世纪以来最低值。面对外洋唱衰论调,习近平总书记不为所动:“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天下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支持条件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走到转轨关口。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全面阐述了速度变化、布局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性趋势。
顺应大势,方可乘势而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陈诉一锤定音。
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定力——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观察时走进太钢,拿起一片厚度仅0.02毫米的“手撕钢”,不禁称赞“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3年前,总书记第一次到太钢了解新产物研发时,夸大“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

在位于山西的太钢集团,员工展示用手撕开0.02毫米厚的超薄带状不锈钢(2019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从其时起,企业科研团队卧薪尝胆,颠末700多次试验,攻克400多项工艺难题,登顶天下领先水平。
钢铁产业在新中国艰难起步,改革开放后跻身最大产钢国,却一度陷入产能过剩困境,如今从传统钢论吨卖到尖端钢论克卖,越来越多钢铁企业富丽转身。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决定行动的高度。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照。
创新被提拔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焦点技能不能被“卡脖子”,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焦点位置;
把供给侧布局性改革作为主线,提高供给质量,重构中国经济布局体系;

这是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驻足万里山河,纵横捭阖,整合融通,谋定长江、黄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创建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培育新动力源,重构中国经济空间布局;
……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也是信号灯。
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捐躯环境调换经济增长念头时,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决:“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建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当经济环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仰面时,中国开放的大门却越开越大,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互利共赢。
当事关民生大事的房地产业出现调控放松苗头时,牢牢确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
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升级——
11月4日,第四届进博会拉开大幕,签约参展的天下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高出上届,中国市场的磁力更加强大;今年外贸保持两位数高增长,远超市场预期……

人们在第四届进博会上参观(1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从天下工厂到天下市场,从主要依赖外需到不断扩大内需,中国经济一方面同天下经济的接洽更加精密,一方面具备了流通内循环的必要条件。
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科学把握客观经济规律,作出重大决策,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是5月26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辟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加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乃至克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这是未雨绸缪,更显强大自信。
有了如许的自信,中国经济勇于迎难而上,不畏个别国家遏制打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敢于顶住压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0年3月24日,工人在湖北武汉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车间的流水线上作业。2020年3月下旬左右,武汉各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百年前,战乱频仍的中国经济一片凋敝,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有的资本家妄称“共产党军事一百分,经济只能得零分”。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一穷二白根本上起步,成为天下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创造了一个个东方古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领航中国超等经济巨轮乐成转向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构建新发展格局,面貌一新、气质一新、底色一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根本,乘风破浪驶向经济强国的彼岸。

再造“中国之治”新优势
“假如选择一项中国共产党最厉害的履历传输给我的国家,我认为是治理本领。”
金秋十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天下中国学论坛上,肯尼亚学者丹尼尔感慨于中国的疫情防控,“我想象不出任何一个国家能取得中国如许的成效”。
2020年,突如其来的抗疫斗争,全党天下上下同心风雨同舟,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
错综复杂的香港问题,处变不惊,迅速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迁移转变,掀开“东方之珠”新的一页……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制度进行着深刻思考。
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地盘上一经扎根,就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在实践探索中完善和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创建,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殷切盼望。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1992年,邓小平同志作出重大判断。
进入新期间,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深远,各类风险挑战交错叠加,更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亟待破解,人民对优美生存的更多向往亟待满足……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实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期间的重任,汗青性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肩上。
洞察时与势,融通“制”与“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宏阔格局中,刻下鲜明的制度印记——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汗青上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又一个划期间的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亘古未有的改革目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本领现代化。
亘古未有的改革力度:336项改革涵盖方方面面,以磅礴之势全面推进,打破利益的藩篱,促进各项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之治”的征途中,再次写下新的篇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本领现代化并作出决定。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覆盖13个方面的制度,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9年来,从“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始终驻足中国国情——
2021年3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天下人大四次集会。
习近平总书记和2000多名出席集会的人大代表,郑重按下表决器。集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天下人大构造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天下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
“只有扎根本国土壤、罗致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发人深省、指引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制度,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引发人民创造。
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根本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创新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制度……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一系列夯基垒台的长远制度不断完备。
9年来,从“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始终着眼长治久安——
实行最严酷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创建资源高效使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推动织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健全有利于更充实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康健水平的制度保障……一项项民生制度创新,透射殷殷深情。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心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统辖全局、协调各方。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领域实现汗青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各方面制度框架根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用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
9年来,从“中国之制”迈向“中国之治”,始终坚持公平正义——
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通过;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2021年10月23日,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
新期间砥砺奋进,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无不贯穿法治之力,无不践行法治之义。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创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联合,在习近平法治头脑引领下,全面依法治国新期间磅礴开启,将社会主义法治创建推向新的汗青阶段。
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更加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护航民族复兴行稳致远。
“我们已经走出了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乐成之路,只要我们沿着这条门路继续前进,就一定可以或许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本领现代化”。这是无比的坚定,更是深刻的自觉。

挺起新期间精力脊梁
2021年3月6日,北京,交情宾馆交情宫聚英厅,暖意融融,交流热烈。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天下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天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到场天下政协集会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这席话,打动无数国人心。
一语越百年。“平视天下”刷屏的背后,是对“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的汗青喟叹,是新期间中国人精力崛起的集中写照。
辉映新期间,中华民族的精力之光竞相闪烁——
撤侨告急关头,“在你背后有伟大祖国”见证国家代价;扶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彰显公平底色;孟晚舟回国现场,全场高唱《歌唱祖国》,一个个经典场景,展现中国精力的挺拔。

拼版照片: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的笑脸合集(2020年7月15日摄)。地处山区腹地的神山村曾是江西省井冈山市最偏远的贫苦村之一,贫苦发生率曾达30%以上。当地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和乡村旅游,村民收入显著增长,并在2017年2月正式脱贫。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从“最大留学潮”到“最大海归潮”,从“品牌就是外国好”到“国潮”成为新风潮,点滴变化,折射国人自信的回归。
人无精力则不立,国无精力则不强。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力上由被动转为自动。
历数沧桑,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经千辛而不败、越万难而不衰,就是因为不断觉醒、生长的伟大精力在支持、引领和推动。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力。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焦点的民族精力,以改革创新为焦点的期间精力。”习近平总书记夸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古迹取得汗青性成绩、发生汗青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自动的精力气力”。
这是更加厚实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是天下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履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中华民族5000多年汗青演进形成的灿烂文明,党领导人民百年来特殊是新期间以来奋斗实践的辉煌成绩和名贵履历,是中国自信的坚强基石。
这是更加坚强的骨气:
喀喇昆仑高原,加勒万河谷,河水滚滚,乱石嶙峋。
2020年6月,在这里,面对外军蓄意挑衅,“卫国戍边英雄”陈赤军和战友坚强奋战,用生命筑成祖国的界碑……
誓言,穿越时空:“现在中国人民已经构造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假如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面对美方霸凌威吓,始终有理有利有节,“中国已经做好准备欢迎任何挑战”。
“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猛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力。”近距离观察中国抗疫斗争,天下卫生构造赴中国观察专家组负责人深深感慨。
这是更加昂扬的志气:
“集中气力办好自己的事”“焦点技能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门路,用更宽阔的胸怀融入和影响天下——史诗般的征程中,贯穿的是奋发图强的志气,是自主自强的国风。
“精力是一个民族赖以恒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力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汗青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真谛。
“更为自动的精力气力”澎湃激荡,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古今的胸怀、远见卓识的视野、磅礴厚重的气度引领、推动和践行。
凝聚中国精力的灵魂和气力——
立根固本,必须补足精力之“钙”,找准胜利之“钥”。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力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对抱负信念高度器重。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气力。
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抱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捐躯、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精力谱系,首次阐释以伟大创造精力、伟大奋斗精力、伟大团结精力、伟大梦想精力为主要内在的伟大民族精力……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头脑新概括,点亮精力的天空。
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力、长征精力、抗美援朝精力,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精力、抗疫精力、脱贫攻坚精力……一座座精力丰碑,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固支持。
厚植中国精力的根脉和滋养——
2020年9月28日,考古,这门“高冷”的学问,进入中共中心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说。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门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019年9月21日,小朋友在湖南省长沙市“字在此中”汉字国潮艺术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重要集会,观察曲阜孔府、敦煌莫高窟等诸多文化场所,在各个国际场所阐释中国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亘古未有的高度,为民族复兴汇聚更根本、更深沉、更长期的气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弘扬中华良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辈文化,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新期间中国精力因此拥有不竭的泉源。
升华中国精力的期间特质和代价旨归——
人们难忘这一幕:2019年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身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党和人民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
人们也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探访一个个红色革命圣地,每逢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以亲力亲为引领崇尚英雄的期间风尚。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气力,根本上取决于其焦点代价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焦点代价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根本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全党天下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焦点代价观的参天大树正在长成。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建工程,深入整治网络乱象维护清朗空间,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
伟大古迹砥砺伟大精力,伟大精力引领伟大古迹。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期间已颠末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天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豪迈预言。
“我们要创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力上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昭示雄浑的中国精力生机无限,矢志复兴的中国气力奔驰浩大。

引领运气与共新纪元
2021年春天,一幅“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在互联网上刷屏。
1901-2021,从签订《辛丑条约》时的丧权辱国,到新期间国际舞台上的昂扬自信,人们感叹穿越两个甲子,中国同天下关系的天翻地覆。
今天的中国,是中国之中国,更是人类之中国、未来之中国。
2017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瑞士。这是一次承载天下目光的访问——环顾天下,“逆环球化”思潮涌动,“黑天鹅”“灰犀牛”变乱频频发生。陷入困顿和迷茫的人们,亟待拨开迷雾、通往未来的引领。
达沃斯——日内瓦,一路交流、一路倾听。“天下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整个天下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面对各国期待,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回顾百年,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早就作出的庄严答应。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如许希冀民族的未来:“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天下的和平和自由”。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如是展望21世纪的中国:“国家总的气力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
今天,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期间,天下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首脑的宏阔视野、汗青担当和博大胸怀,究天下之变,解期间之问,为创建更加优美的天下提供头脑指引——
从2013年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2017年的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阐释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理念,倡导创建长期和平、广泛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天下;
从2015年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到2021年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代价,在矛盾重重、纷争不断的天下,勾画逾越差异与分歧的代价同心圆……
“人类运气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代价”,共同的关键词是“人类”和“共同”。在“和而差别”中谋求“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方案引领天下的气力所在。
2019年5月,北京。一场名为“亚洲文明对话”的大会,吸引一位“欧洲文明摇篮之城”雅典的客人远道而来。在同习近平总书记的会晤中,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感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天下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
有人说,“大国注定创造伟大和永恒”。大国之大,就在于每当人类汗青行进到十字路口,总能以非凡的头脑聪明,指引人们沿着正确方向携手前行。
这是持之以恒引领各国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9年——
深切体察各国人民追求发展的猛烈愿望,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一石激起千层浪。8年间,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141个国家、32个国际构造同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累计开展高出2000个项目,一幅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壮美画卷全面铺展。
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天下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最受接待的环球公共产物。因为有了“一带一路”,不少地方的人们才第一次喝上干净的水、用上安全的电、乘坐现代交通工具走出家门……
这是矢志不渝引领各国平等交流合作,打造环球同伴关系网络的9年——
“志同道合是同伴,求同存异也是同伴”“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9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国家不分巨细、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旗帜鲜明倡导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同来华到场主场交际活动的每位外国领导人碰面;在国际集会上认真倾听每位与会者发言……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天下看到了“朋友应有的样子”。
这是一以贯之引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创建更加公正公道环球治理体系的9年——
从北京到杭州,从厦门到青岛,从上海到博鳌……9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身谋划部署,创新性开展一系列重大主场交际。发起成立亚投行,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携手制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率先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的……在环球治理的期间变革中,天下听到了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看到了更加进取的中国行动。
这照旧坚定不移引领各国团结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9年——
无论是面对经济环球化的“存废之争”,照旧面对多边主义的“何去何从”;无论是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照旧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牢牢把握期间潮水和天下大势,不畏浮云遮望眼,引领各国坚定站在汗青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走团联合作的人间正道。
我们生存的天下,布满希望,也布满挑战。
这就是哲人预言的“中国世纪”的曙光——9年来,天下记住了“给我们带来阳光”的达沃斯演讲;记住了一次次持续至深夜的“云交际”;记住了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记住了已向天下提供高出16亿剂的中国新冠疫苗……紧急关头、关键时刻,是中国作为、中国担当,让人们收获信心、勇气和希望。

“上海号”中欧班列从上海首发,驶向德国汉堡(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天下各国人民都生存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故里,应该是一家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而且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温暖而坚定的话语,展现着天下第一大执政党的天下情怀,传递出一个日益走近天下舞台中心大国的期间重任。
太阳天天刷新地球,从东到西,周而复始。过去3个世纪,人类见证了环球经济政治重心从地中海转向北大西洋,又转向平静洋。斗转星移,今天,整个天下都将目光更多投向中国。
人们满怀信心——实现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汗青进程的中华民族,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高贵古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启伟大复兴新篇章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的汗青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的,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的进军。”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十九大陈诉时郑重表现。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肩负的重大汗青使命和汗青责任。
这是对汗青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
锚定宏伟目的,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心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引领地位,推动“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锁定艰巨使命,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身上阵,全党上下五级书记共抓扶贫,25.5万个驻村工作队挺进一线,近200万名乡镇干部、数百万村干部倾力奋战,取得全面胜利。
中华大地上,9899万农村贫苦人口全部脱贫,准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苦问题汗青性地画上句号,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优美梦想成为现实。

2020年12月10日,河北省巨鹿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右一和右二)在巨鹿县西郭城镇柳洼村向村民了解扶贫政策落真相况。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颠末全党天下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的,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汗青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巍然矗立!
汗青性的抵达,意味着又一次伟大的出发。
这是立志千秋伟业的宏伟擘画——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的的战略安排,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调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对开启全面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的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和2035年远景目的,作出顶层计划。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积极。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的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接续奋斗的期间动员令。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调研,谋划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水网创建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进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两个月后,川藏铁路林芝至拉萨段上,总书记研究西部边疆铁路网创建时苦口婆心:“天下的交通舆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这是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市境内(6月16日摄)。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计划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胸怀国之大者,着眼国之大事。
从更加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到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实现高质量发展到创造高品质生存,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踏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第一步迈出了新气象,迈出了新成效。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此时此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汗青进程,没有任何气力可以或许拦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我们的坚强领导不可撼动,颠末淬炼的中国共产党犹如一块“整钢”,团结统一、结实强大亘古未有。
我们的物质根本积厚成势,中国经济动力更加强大,布局持续优化,空间不断拓展,积蓄了富足动能。
我们的制度保证更为巩固,“中国之制”充实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中国之治”。
我们的精力气力气势磅礴,中国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坚若磐石,引发起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的光明门路愈发宽阔,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条件升,时与势在我们这边。
循大道,至万里。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门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天下贡献——
到2035年,一个人口10多亿的东方大国进入现代化行列,彻底改写人类现代化的天下版图;
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根本实现现代化,将会闭幕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汗青标识,为整个人类现代化提供全新的选择。

这是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9月8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抚今追昔,饱含深情:“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古迹,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积极。”
穿越百年汗青烽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前赴后继,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向世人宣告:“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古迹。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可以或许达到。”
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愈发坚定而豪迈:“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天下各族人民的精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的一定可以或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可以或许实现!”

海报计划:潘红宇
新媒体编辑:聂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9 09:01: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祖国繁荣昌盛点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9 08:50:2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习主席点赞![赞][赞][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