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提升新教员的业务能力、加强文职人员的身份认同,帮助新同志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融入军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采取理论授课、交流座谈、现地教学等多种方式,为34名新入职教员集中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岗前集训。
培训跨越上海、延安两城,在政治学院松江教学区、延安教学基地和华东师范大学先后展开,涵盖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和军事体能训练5个培训科目。
认识政院 梦想这里启航
知名高校的应届硕博士、地方院校的资深教师、地方名企的业务骨干……新招录的文职人员有着各式各样的经历背景。初来军队、初到政院的他们,对于绿色军营充满好奇,政治学院则用自己的方式,张开双臂热情迎接新战友。
 ▲岗前集训开学典礼
“把政院当家园,把教学当事业,把讲台当战位”,这是在开训动员中学院领导对新教员们的殷切勉励。院领导向大家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勉励大家珍惜宝贵的岗前集训机会,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不断提高,早日成为讲政治、懂教育、钻打仗的好教员,在强军兴军征程上书写精彩人生。
学院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的相关领导也先后走进教室,与新教员们亲切交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课题申报、学术活动,他们从实处讲起,耐心地为新教员们答疑解惑。
在大家的迎接下,新教员们逐步走进政院、了解政院,开始了从地方人员到军队人员的蜕变之旅。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梦想,将从这里启航。
赓续传统 牢筑思想根基
时空悠悠,唯有信仰永恒。在培训中,学院利用驻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现地教学,带领大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斗力量。
在中共一大会址,新教员们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搏——从“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过往,到“砥砺前行、光辉历程”的当下。新教员们在展品前驻足沉思,感受着文物背后那些鲜活的细节、动人的故事、高尚的灵魂。在革命圣地延安,新教员们仿佛打开了一本浸透信仰的书,他们踏着红军的脚印,走过延安的川川峁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通过实地学习三战三捷、直罗镇战役等战例,他们感受历史的呼吸,充分领略先辈们高超的指挥艺术;在王家坪,他们学习毛泽东勤于学习、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梁家河,他们感受习近平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心连心的为民情怀;在为人民服务纪念广场,他们诵读《为人民服务》的不朽篇章,深刻领悟我军矢志不渝的根本宗旨。与历史对话,与真理同行,新教员们在现地教学的过程中沐浴着信仰的光芒,锻造坚定立场,牢固初心使命。
以身立教 培塑师风师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尚的师风师德是铸魂育人的基础。为了传承师德师风,帮助新入职的教员更好地实现角色转变,尽快蜕变成长,学院举办了“老教授话传统”座谈会。“信仰是事业的力量源泉。”何怀远教授勉励新教员们要谨记教员身份,用工匠精神对待教学,精益求精、持久专注。
“讲课是技术,技术有规律;讲课是艺术,艺术无止境。”刘正斌教授强调终身学习知识、不断精进教学的优良师风,鼓励新教员们不断探索授课艺术。汤晓华、顾林元等资深教授通过为大家讲故事、话传统的方式,分享如何从具体工作上提高师德修养。听完老教授们的殷切指导,新教员们对师风师德有了新的感悟。文职人员陈蕾蕾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谨记教授们的教诲,爱岗敬业、以身立教,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潜心育人。”
立足本职 提升教学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实的业务能力是新教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培训最后阶段,地点移至华东师范大学。军地院校合作,针对教学设计、科研方法、师生沟通、课程建设、课件制作等多个模块对新教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新教员们学到了专业的教育理论、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模式。文职人员秦鑫敏感悟道:“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学无止境,作为新入职的助教,我一定会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努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培训的最后几天时间里,为了检验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学院专门组织了一场教学技能评比。各位新教员经过精心准备,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的授课试讲。经过评委评审,新教员杨宏祥、陈蕾蕾分别获博士和硕士组教学评比一等奖。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新入职的教员们接受了一次光荣与梦想的洗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师风师德,不断打磨教学技能,迅速进入军校教员的角色,为顺利开启在政治学院教书育人的军旅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
编辑:冀丽娜 主管|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
主办|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值班编辑:周帅邮 箱:gfdxwx@163.com[color=rgba(0, 0, 0, 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