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97|回复: 3

沈阳9岁男孩离家出走后身亡,孩子犯错,家长就不能批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1 17:09: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凝妈悟语
痛心!12月10日,失联两天的沈阳9岁男孩,在浑河水域中发现遗体,确认身亡。
男孩失联前,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老师将母亲叫到学校,当面批评教育后,母亲将孩子带回家,并再次进行批评,其中一句大意是“不好好读书,以后就要捡瓶子”

当时没看出任何异常,但是孩子后来离开家失联,2天后,和父母阴阳两隔。
有很多网友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犯了错还不能批评了,以前的孩子都经历了不少打骂,心理状态照样很好,看来是惯的。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的孩子不是以前的孩子,现在的环境也不是以前的环境,把以前的经验拿到现在来用,还真是行不通。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忍受不了批评
储殷教授说过,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在网络、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远离了这个年纪应该有的人际交往,和精神世界,所以精神世界出现问题也很正常。
说得很客观。
过去,孩子们在学校里,课间10分钟各种自由活动,玩到大汗淋漓,踩着点进教室,老师也不会嫌弃。现在的孩子,受场地限制,出于安全考虑,很少有这样的待遇。
过去,放学后,放一个胡同里、一个院子里有好多同龄或者近龄的伙伴,可以疯狂地玩耍,父母也不会限制。现在的孩子,大多躲在家里写作业、上兴趣班,有忙不完的任务。

过去,很少有孩子被要求考大学,都是随缘,喜欢上学就努力上,不喜欢上就回家务农或去打工。现在,好像不上大学就是人生失败,孩子没有退路可言,整体被要求好好学校,被压制的成分比较大,压力自然非常大
可以这么说,过去的孩子神经兴奋透了,压力小,还有情绪释放的出口,就很容易承受各种批评。
现在的孩子缺乏锻炼,压力大,大脑神经介质分泌物质不平衡,很容易引起情绪异常。再加上孩子思想比较前卫,要自由、要尊重,渴望被认同。如果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被批评时,就会放大情绪,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不爱自己,再次进行自我伤害。
这种伤害可能会引起一时的爆发,也可能会留下永久的阴影。像26岁摄影师鹿道森,9岁时在校园被霸凌,得不到父母关心,反而被否定,这种痛一直到26岁都没有走出来,最终走上绝路。

孩子犯错,家长就不能批评吗?
孩子犯错,当然要批评,但是要讲方法。简单粗暴的批评,不会起到教育作用,而是给孩子造成伤害,针对孩子的现状,应该要进行有策略的批评。
第一,理解孩子的感受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中特别提到了回应孩子感受的问题,当我们的感受总是获得父母的抚慰时,无论那是什么感受,我们长大以后都会乐观地看待它,未来也不容易陷入抑郁或焦虑。
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已经被老师批评,他肯定也没有那么厚脸皮,内心也是有些崩溃的,这时候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慰。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情绪,只是因为被老师批评没面子,恨铁不成钢,再次批评,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去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去询问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问题的根源。也许不是孩子有错在先,而是孩子被迫而为,上来一顿批评就是冤枉孩子了。

第二,用肯定代替否定
面对犯错的孩子,陶行知的做法真的太高明了,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一次,陶行知看到一个男孩用泥块砸同班同学,他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去校长室。男生乖乖照做,等待处罚。陶行知非但没有处罚,还奖励给他糖吃。
第一块糖奖励他守时;第二块糖奖励他立即停手,说明尊重校长;第三块糖奖励他正直善良,因为调查发现,男生是为女生打抱不平;第四块糖奖励他正确认识错误。
用肯定和赏识代替了否定和责罚,让孩子主动认错,改过自新,没有费什么周折。
批评孩子不是否定孩子,而是让孩子知错改错,像这样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孩子更容易接受,不会受伤害,而且印象更深刻。
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每一句话都很珍贵,如果能做到如此有影响力和渗透力,亲子关系更好,我的话也有分量。

第三,告诉孩子正确的解决方法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孩子犯错很正常,在学校里犯错,及时改正,以后到社会上就不会犯大错。孩子年龄小,常常是非不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拙劣,需要父母提供更多帮助。
比如和同学闹矛盾的事情,不同年龄的孩子多少都经历过。应该告诉孩子能协商就不吵架,更不能动手打人。
可以跟孩子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打人的时候,你也会疼,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半开玩笑地跟孩子解释,孩子很容易接受。
如果遭遇了语言暴力,或者别人拿了自己的东西,权益受到侵犯等等,要大胆地说“不”,不能忍气吞声,不打人,也不做软柿子。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善良中带点锋芒
如果我们耐心地和孩子分析问题,教给他正确解决办法,他的内心也是充盈而有力量的,不会害怕父母,也不会害怕去学校,对未来充满希望。

结语
孩子犯错,本身就处于痛苦之中,如果我们再用杀伤式的语言批评孩子,就是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让孩子感到没有停泊的港湾。家、学校,他生活的重心都没有温暖,他又能如何选择呢?所以,多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的难处,用正确批评方式对待孩子吧。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18:17:2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昐子成龙,你不是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21:09: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编的这篇文章分析的很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21:16: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说八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