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177|回复: 20

徐莉|是孩子“越大越难管”,还是我们一开始就做错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5 11:35: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经常接受来自于父母和同行的教诲咨询,问的最多的都是相同的三个字——“怎么办”?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老是跟别人扯皮,老是发生冲突怎么办?
孩子不听我的话怎么办?
孩子老是跟那些行为不良的小朋友做好朋友怎么办?
在很多咨询"怎么办"的背后,我们看到老师和父母发现了孩子的行为和学习问题,相信世界上存在着某些绝招和妙招能够把孩子给搞定,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实际上是内心当中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他们才会四处寻找这个高级的策略。如果能够迅速搞定孩子,家长就会觉得特别有力量。所以十有八九是希望能想出一个怎么“惩罚”,让他不再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家长就会说,你觉得我能怎么做的,我骂也骂了,我打也打了,可是我打完了骂完了,他该咋地更咋地,乃至是行为比以前更加放肆。就说明他这不怕打也不怕骂,你还有什么好招能够让他“吃点教训”,下回不再做了。
我们跟家长说,或者是跟老师说——惩罚,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是有用地、迅速地制止那些你不盼望的行为——至少那一刻你征服了他,让他这个行为停止了,或者不敢再做了,但实际上惩罚在长期来看却有非常持续和隐蔽的副作用。
孩子会觉得委曲,他会找到很多理由,觉得“不是我一个人的过错”。这不是狡辩,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心理,所以他会觉得委曲。惩罚让他觉得,是你对他不敷理解、不敷公平的开始。还有他内内心的“报复”——这次你赢了,那只是因为我现在“弱”,那么下一次我肯定会“扳”回来的。
所以偶然候父母和老师就会觉得孩子“越大越坏”。我提醒他们不是越大越坏,而是他在小的时候,他对你的不满,就是我刚才说的反抗,他没有力量和没有机会去表达出来。但是他会积累在内心,等到他成长了,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站在你眼前去反抗的时候,他前面所有的委曲和不满都会通过对抗的方式站在你的眼前,让你一次性的去面临。那么接着还有一些“敌意”,对于父母正常的要求,一律也打入到父母“针对我”或者老师“针对我”的这样一个境地里面,你会发现你“说的对”他也不听,你“说的不那么有道理”他更不听。
惩罚所带来的长期关系的粉碎,就是这种委曲感,这种对立、敌意当中,还有一种更糟糕的状况,就是孩子的退缩和自我否定。
退缩是指他把你不盼望的行为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就完全失去了对他支持和帮助的机会——即使孩子面临风险,你也是最后或者你毫不知情的谁人人。
至于自我否定,他就会认为我就是个很差的人,我就是努力没有价值,我每次努力还是一塌糊涂的谁人人。
所以我们面临一个孩子,他很痛,他对我说“我就是个渣,你讲那么多有什么用,我任何的努力都不会带来改善的”。你“罗里吧嗦”说的毫无价值,其实我内心是感到痛心的。这是惩罚所带来的长期的结果,就是隐蔽的自我否定——我不愿意再努力了,因为我就是一个很糟糕,而且任何努力都不能拯救我的这样一个状态。
那么看到了惩罚或者是这种过度体罚的结果之后,我们再夸大一遍,不是说惩罚没有用,而是在我们用到惩罚的时候要提醒自己,惩罚有长期和隐蔽的副作用存在。
那么替代惩罚有哪些策略?
我们盼望父母,能够透过追寻应对技巧而回到一个医生的状态——孩子不好了我不是马上给他吃药,不是马上拖得手术室去做手术,而是说我要问一下病因。医生首先是找到病因才会开药,才会给你治疗策略。我们作为大人,首先也是了解他的原因在哪里——
来自于个人的特点。一个特别好动的孩子,在严格的学校的纪律要求之下容易出现纪律问题,其实这不是说他不好,而是说他的个人特点在这样的一个要求之下容易发生冲突,我们要更多帮助他,能够提高自己的管理本领,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个时间需要的比较长,不能指望他说一次就马上做到。
来自于家庭教养的支持。如果我们的亲子关系足够好,孩子就会把他真实的困难和内在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向我们表达,我们能够为他提供意见或者是力量,相信孩子能够渡过难关,通过成长来降服目前的困境。
来自于他对自己所处情境的辨别。这个是需要一个相称长的学习过程的。我意识到我善于做什么,我意识到我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然后当我遇到一个处境可能会触发我做出不良反应的时候,我自己的预警系统就会发出提醒,就告诉老师或者是告诉家长,“这个地方我可能很难做到了,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帮助”。我们其实是鼓励孩子向大人提要求的,不会觉得“就你事多”,我就觉得“好,你这个建议或者是你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想办法去解决”。
当我们不把问题归咎于孩子的主观故意,而是归咎于他个人的先天特质,归咎于他在亲子关系过程当中是否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以及他自我觉察是不是能够主动应对一些不良环境或者不良刺激的时候,我们做出调整和寻求外助,其实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摆脱简单的事后惩罚和批评,而更好地表现出我们所期待的行为。
惩罚是一个需要谨慎使用的教诲策略。如果我们通过惩罚让这些行为消失是一个目的的话,我们希望这些不良行为消失的同时,孩子仍然信任大人,相信大人是能够带给他留恋、安全感或者是说能够带给他们友谊和信任的存在。
作者 | 徐莉,湖北省武昌实行小学教师,国内知名课程设计师,学校和机构课程发展顾问。首届荆楚教诲名家,楚天卓越教师,第二届全人教诲奖提名奖获得者
来源: 教诲思想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5 14:13: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的孩子教育方法,我俩个儿子教育方法非常不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7 06:43: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不能太惯,也不能一味体罚,要有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9 19:19: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微风]给作者点赞[作揖][作揖]衷心感谢您关注关注我[作揖][作揖][呲牙][作揖][作揖][微风][微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10:38: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微风]给作者点赞[作揖][作揖]衷心感谢您关注关注我[作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5 14:54: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不能太惯,也不能一味体罚,要有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2 03:54: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8 04:42:2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5 14:15: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已经转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 10:49:2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教育是长期一贯的,尤其是孩子成长关键期3,7,14岁,如果家长积极引导,严格约束,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用正确的爱陪伴,孩子成长过程应该不会大起大落。作为家长,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孩子可以不是学霸,但一定做最好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