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食蚁兽头,海豚身体?男子钓获诡异怪鱼,网友:你要踩缝纫机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5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泉源于@海河日记,Su's Aquatic,fishbase。
男子钓获诡异怪鱼

男子对着镜头展示着一条怪模怪样的鱼,这鱼显然是已经死了,它任由男子随意地摆弄,展示着各处的细节。而我们看到这条鱼第一反应绝对就会被它离奇的头部给吸引,你看它的鱼嘴居然是管状的,而且朝下弯曲,鱼唇不太明显,可以发现下颌比上颌要突出很多;眼睛非常小。


这个头造型特像是食蚁兽的头。人家食蚁兽的头是特化过的,为的是更好的配合本身食蚁的特性,这样细长如锥的吻部方便它们探入蚁穴缝隙,并且能容纳超长的舌头,很轻松地从蚁窝中将蚂蚁舔进嘴里。


那这个鱼进化出这样的鱼嘴的目的是什么?后面再说。
再看其他的特征,其身体是暗青铜色的,腹部颜色浅淡,体覆有细鳞而头部无鳞;背鳍与臀鳍对称分布于体后部,整体外貌有点像是海豚。


这个视频是2025年6月28日由博主“@海河日记”发布的,我经常引用该博主发布的视频,该博主的视频泉源跟我一样都是转载,不过他都没有标凝视频的出处,所以我不确定该视频的拍摄地点和时间。不过好在这类的渔获视频没有什么时效性,无论是什么时候拍摄的,视频中出现的水生物种都可以来科普一下。
这鱼的身份是什么?偶然候网友真的有些离谱,我不知道他们是故意要吓唬人还是真的认错了,很多人都表示这鱼是二级保护动物,博主要因此去踩缝纫机了!也就是要坐牢的意思,还说博主如果不自首,他就要打电话报警了!最离谱的是,有人说这鱼是鯮鱼!是胭脂鱼!


你如果说认错以为是鯮鱼,我还比较能理解一点点,由于确实鯮鱼的头部也很奇特,它的头前半部细长,有点管状,然后吻端平扁似鸭嘴形;但是胭脂鱼跟这个鱼除了都是鱼之外,我压根看不出它们的外形能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其实是卡氏长颌鱼(Mormyrus kannume),并非国家级保护动物,甚至根本不是我国的物种。网友“@Rick幸福”去赞比亚北部的赞比西河垂钓的时候就曾钓到这种鱼,卡氏长颌鱼确实就是分布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及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淡水区域的鱼类,总之我国没有原生的该物种。


卡氏长颌鱼

卡氏长颌鱼是淡水鱼类,它们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水域中,最喜好的水体温度是22°C~26°C,生活在0~70米的水深中,但无论是哪种深度,它们总位于底层活动。其算是大型鱼类,成年个体的常规体长有60厘米,最大体长可达1米!


别看这鱼看起来有种憨憨的感觉,它们其实是公认的淡水观赏鱼种智商最高的,可以轻松跟人类互动,甚至可以做出“水中踢球”等行为!智慧再加上它们的体态有点像海豚,所以它们就获得了“淡水海豚”的俗称,而这个名号其实更多是鱼商的宣传手段。


是的,它们也是观赏鱼物种,只是豢养的难度太高了,所以很难变得多有名。起首它们的体型巨大,那就必须得有大型的水族箱,还得有合适的配套装备,光是这点就劝退大部分人了;另外它们的只吃活饵,拒绝人工饲料,其在野外以各种无脊椎动物、摇蚊幼虫和小鱼为食;然后它们还很容易跳缸,容易养得人心力交瘁。
据说它们也是有一定的食用价值的,只是我没怎么找到吃这种鱼的测评视频,所以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和口感。


这种鱼还拥有独特的电感应能力,它们的尾柄肌肉特化的发电器可释放每秒100~300次的微弱电脉冲,这能使得它们的周围出现稳固的电场,由此可以使得夜行性的它们能在漆黑的水中活动,不光能导航还能觅食和避险,类似生物雷达。
怎么长成这样?

无论如何,这种鱼最引人注目的肯定还是管状延长的吻部与向下突出的下颌,为啥要演化出这样的造型?


有颌类的上下颌由第一鳃弓演化而来。卡氏长颌鱼的下颌特化,正是这一原始蓝本的极度延伸,它们通过拉长角鳃骨衍生结构,最大化感觉功能。
它们的吻部及下颌密布感觉神经末梢的软突,能探测泥沙和石头缝隙中的各种猎物,还能跟刚才说的电感应能力能力协同,长长的吻部就是“信号接收天线”,能快速捕捉周围电场产生的畸变,在完全暗中的情况依然如履平地。


这样的设计使得它们的口腔像是吸管,能快速产生负压嘬食缝隙中的猎物,并避免猎物逃窜导致的泥沙干扰。特别的觅食方式让它们占据了独特的生态位,牺牲掉了撕咬能力,换取对潜伏微栖境的专一利用,就无需跟那些大型鱼类竞争。


所以别看这鱼造型看着怪模怪样,但其实这是它们得以繁衍百万年的生存策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3A03CT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