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39|回复: 19

“中国大众对美的认知无需他人来定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7 22:32:57|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知名拍照师陈漫为奢侈品牌DIOR拍摄的一幅名为《骄傲的矜持》的图片,被认为明显带有丑化亚裔或中国女性的意图,引发争议。一个国际知名奢侈品牌,一个国内知名拍照师,都是与美共生的从业者,却因为“不美”翻了车。这件事着实有点奇怪。
奢侈品就是因为好看才能让大家心甘情愿为它买单,而陈漫更是因为曾拍出中国众多明星独树一帜的美,而为大众所熟知并且身价暴涨。这说明在某些时刻他们对美的认知是和中国受众一致的,但当他们想谈艺术的时候就有了另外一套审美标准或是“滤镜”。看图片中的女子,穿着清朝护甲,眼神怪异,脸色暗沉,狭长的眯眯眼更是典型西方镜头下的中国女性形象,看不出“骄傲”,看不出“矜持”,更别提美了,扑面而来的都是阴暗、陈旧、落后。
有人会说,中西方审美不同,可是大家会发现,无论是在时尚圈还是影视圈,备受推崇的西方模特和明星在绝大数时刻总能得到东西方的一致认可。只有到了亚洲,甚至更进一步地到了中国,这种对美的定义就发生了巨大偏差。眯眯眼和扁平的雀斑脸成了西方时尚圈和影视圈为亚洲或是中国女性量身定制的“美”。即使在亚洲,某些国际品牌为日韩和中国推出的广告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标准。
其实,长成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是美的,只是这种“定制美”背后是上百年以来西方世界对亚裔及中国人的矮化、丑化。在众多西方的文学、影视、漫画、音乐作品中,这种形象从来也不是美的代表,比如为非作歹的大反派“傅满洲”。可是谁能想到,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奢侈品牌一方面舍不得中国的市场,一方面又把这种刻板印象当成“遗产”不放手,那就别怪大众不认可。在这个事件中,国际品牌的高高在上固然令人反感,而中国从业者的迎合,更是令人不适倍增。
单纯是美,但美不一定是单纯的。有时候谁来定义什么是美也是一种权力,在过去很长时间,至少在时尚圈这种权力掌握在西方设计师手中。但今天的中国作为时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市场,中国大众对美的认知也无需他人来定义。我们的时尚从业者何妨自大一点,在自己的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把真正的中国美传递出去。
(原标题:为中国量身定制的“美”可以休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春梅
流程编辑:u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0:57: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他这个广告图也没错,意思就是,必须长成这样,才能买他的包。我们都比这个美,理所当然看不起他这个品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09:30:0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摄影就是延续了长久以来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国人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0:01: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知名品牌居然对我国的殡葬行业发起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07:24:2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词:迪奥迪奥—鬼需要广告词:迪奥迪奥—鬼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3:01: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第一次看见这幅图~以为是恐怖片搞宣传![泪奔][打脸][打脸][打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05:28: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模特和作品只能代表摄影师自己的审美,不会因为模特的国籍就代表一个民族或者群体的。其次,“美”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唯一评判标准,甚至不是必要条件,广告片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0:21:1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迪奥的公关彻底成功了。因为中国人中能买得起这个产品的人不在乎买不买,国际上则可能提升流量,还顺道培育了未来消费者,等到时机成熟,发一组“正能量”的广告片,道个歉,潜在消费者就坐实了。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有没有道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1:12: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殡葬用品广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09:49: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关审美,是钱的问题。人家就是侮辱你,能拿他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