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59|回复: 0

[购车优惠] 何小鹏,我们正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3 10:50:13|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潘磊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又有金句了。他说造车非常难。因为做一款车,不是想造立马就能造出来,而是3年后才能上市。这就难了。3年后人们的审美、需求、竞争环境,都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他开玩笑说,如果想“害”一个朋友,就鼓动他去创业造车。小鹏汽车当然已经杀出了一条血路。何小鹏自己也称,“我们正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这个形容很贴切。因为小鹏的销量的确抖起来了。11月,小鹏卖出20041台新车,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0.91%,基本上脱离了危险区。今年1-11月,小鹏汽车累计卖车12.15万台。当然这距离20万台的目标还有点远,但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事情正在变好就足够了。然后今天我们顺着何小鹏的话题聊一聊,跨界造车到底有多难?跨界造车堪称难比登天,看看特斯拉“死”过几次就知道了。为什么造车难?因为汽车堪称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工业文明之一,将其形容为“工业明珠”一点也不为过。仅仅是粗略统计,造车就涉及到机械、电子、橡胶、钢铁、冶金、陶瓷、工业设计、电化学等若干超大工业门类。这其中但凡缺了一环,造车就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能把车造好的,基本都是传统工业强国。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不是工业强国,你就没法玩汽车。但话说回来,不是说你费劲巴拉造出了汽车,就万事大吉。因为在车子造出来之后,你还得卖出去,并获得全国或者全球用户的认可,才算是成功。这就像是餐厅一样,餐厅不能依靠为自己的员工提供餐食而生存下去,必须通过持续提升菜品品质,迎合人们的口味变化,才能在市场上获得食客的青睐。所以你说造车难不难?跨界造车,更是难上加难。其中原因在于,传统汽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产业链,并逐渐固定为主机厂集成整车,而把零部件独立出去的相对高效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想造车的新玩家来说,非常不友好。因为汽车产业是讲究规模的,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比如一个轮胎,如果你只买100个,那么轮胎厂给出的单价可能是500元,但是如果你下了一个1万个的订单,单价很可能变成了300元。而且这些供应链企业的产能,一般都是根据车企的产销计划提前规划好的,这意味着生产计划实际上很难调整。对于新造车玩家来说,挑战就出现了——新玩家初期销量不高,汽车供应链企业实际上不愿意为这些新主机厂服务——一是订单小赚不到什么钱,二是新造车玩家动不动倒闭了,合作风险过大。新造车企业没法获得供应链企业的全力配合,产品力就难以保障,产品力不好,就卖不动,反过来又影响了资金回收,由此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倒闭的新造车企业非常多。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何小鹏说想坑朋友就让他造车,虽然有一点调侃,但却是实情。在商业竞争层面,走到小鹏汽车这一步,的确像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但有个现象很奇怪——造车这么难,为什么何小鹏们趋之如骛?因为利益真的太大了。汽车的价值非常高,光是零部件就有2、3万个,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中间的蛋糕有多大。而且汽车在智能化以后,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流量入口。流量入口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命根子。在上一波风潮中,智能手机成了流量入口,诞生了一大批巨无霸企业,比如小米、华为手机、OV等等。而依附于智能手机上的互联网企业,类似于美团这样的,也是流量入口变化的结果。再对照一下汽车,就会发现,下一轮巨无霸企业很可能就要诞生在汽车行业。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特斯拉能把丰田拉下马,成为全球第一市值车企,你就说眼红不眼红吧。这是第一个原因。当然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汽车恰好处于一个技术大变革的转折点,即由燃油车向智能电动车的转变。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对于新造车玩家来说,相当于一下子抹平了自己和传统车企巨头的技术和品牌鸿沟。因为电动车技术,传统燃油车巨头做的也不怎么样。这种技术上的“平权”,制造了让新玩家入局汽车的机会。而且这些互联网出身的新玩家,非常懂用户,他们抓住了用户,再逐渐去提升技术和品牌力,通过这种边打边走的形式,也能获得消费者认可。于是我们看到,“蔚小理”们就杀进来了。总结而言,就是全新的风口,拉低了汽车制造门槛,从而让造车成为显学。而何小鹏和他的小鹏汽车,显然也抓住了这个风口。基于此,虽然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但能看出来他挺开心。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1A083Y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