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99|回复: 0

“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这句话对娃的杀伤力,比你想的大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15:05:1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不给我手机,我就不去上学。”
“你不给我看动画片,我就不吃饭。”
“你不给我穿鞋子,我就不出门。”
……
当孩子开始用这种“你不给我什么,我就不做什么”句式来跟你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这场景很熟悉,因为以前,你也总是这样对他说:“你再不听话,就不给买玩具”,“你再不睡觉,我就不喜欢你了”。


你这样做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孩子按照你的指令去做,但当孩子在你的威胁中听话的同时,危险的种子已经埋下。
一、有条件的爱是一种伤害

如果父母用带有条件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这份爱是脆弱的,也是不稳定的。
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开始自我怀疑,质疑自己的价值和爱的可靠性。这样的负面情绪会逐渐侵蚀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心理问题的源头。
有位妈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她有点洁癖和强迫症,和她在一起的人要时刻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物品要摆放得很整齐,否则他会很难受,甚至会发脾气。
没有孩子之前,家里人都比较包容她,但是孩子一出生,一切都乱了套,这让她的洁癖和强迫症变得更加严重,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比如,她没有办法接受孩子在她的床上换尿布,只能到婴儿床上去换,而且每换一次尿布要把婴儿床的被单什么都换掉,要不然就会觉得上面很脏。
比如她不能接受孩子用过的纸尿裤放在家里,要求老公立即扔到楼下的垃圾桶,可孩子晚上换的纸尿裤来不及爹丢,她就唠叨不停,跟老公和婆婆吵了几次架。
她不能接受吃饭的时候把骨头放在桌子上,说看着恶心,可婆婆和公公一直生活在农村,很多习惯没法一下子改掉,公公受不了她的唠叨,一个人回了老家。
老公觉得她是得了产后抑郁症,要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其实她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说自小,每当她把家里弄乱或者改变物品的摆放位置,父亲就会严厉地批评她:“再让我看到你把家里弄乱,就把你丢出去喂狗吃。”这句话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直到成年后,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恐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部分父母很容易使用一些过度严厉的措辞,比如“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这种话语,虽然可能只是一时的愤怒发泄,但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连结。


二、孩子需要的是爱与尊重

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尊重之上,如果在家庭教育中频繁使用“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的话语,孩子就会觉得爱是有条件的,从而质疑自己的价值。
此外,这种语言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愤怒和反感,进而影响亲子关系,这是任何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
有两个小男孩去学打篮球。教练为了了解两个孩子的基础,便让两个孩子投十个篮试试。第一个孩子投中了九个球,他爸爸说:“才投进去九个,再这个德行,我就不来送你打篮球了。”
另一个孩子只投中了一个球。孩子妈妈说:“宝贝!你中了一个球啊!太厉害了,还没有学就能投进去。”
等期末考核的时候,当初能投中九个球的男孩,只投中了一个。而那个当初只投中一个球的男孩,居然投中了九个。
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于父母的肯定与尊重,父母说话时的语气和眼神,会让孩子更深刻的感受到自己是否被爱被认可。


三、我们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以及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呢?

可以借助积极的、正面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们贡献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比如在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么做不对,下次可以这样做”这样的语言来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错误行为的后果,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在饭点,孩子还在玩玩具,家长叫了好多次都无果,这时候如果家长说:“再不去吃饭,我就把你玩具扔了。”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内心因为害怕玩具被扔而去吃饭,产生恐惧感。
正确的做法是走到孩子旁边,看看孩子的玩具好玩在哪里?然后加入到他的游戏中,顺便说一句:“现在吃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去吃饭吧!吃饱了再来玩。”一般孩子也会选择配合。
如果孩子不配合,我们可以说:“到吃饭的时间不去吃饭,一会大家把饭吃完,没有你的份,你会饿肚子的。我们现在一起去吃饭,让自己的肚子不挨饿,一会再来玩玩具更有力气。”


描述事实+期望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与孩子沟通,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获得一定的尊重。这样对待孩子,会让孩子以后处理事情更正向积极,不会情绪化。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用真爱和尊重,能培养他们成为自信、独立的人。”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我们需要与他们建立基于尊重和理解的亲子关系,用温柔的话语和肯定的口吻来与他们沟通,让他们知道他们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无条件地爱他们。只有通过持久的、真挚的爱和尊重,我们才能帮助他们在自信与自尊中成长,成为人生的强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9A035K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