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大范围牛舔型高温突降北方,多地破纪录气候乱套了吗?分析:暂时副高异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北方高温湿热组合登场,仿佛江南移植到华北

7月4日晚上,北京气温仍牢牢钉在31℃,而氛围湿度高达70%。别说白天了,这样的夜晚出门都像是被一只湿哒哒的牛狠狠舔了一下,连头发丝都能感受到水汽黏附。对于习惯了“干热”的北方人来说,这种既闷又湿的“桑拿天”体验着实不多见。通常来说,北京及其周边的京津冀地区,七月初虽有炎热气候,但闷热每每不明显,大多集中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正值主汛期的“七下八上”阶段。而现在,热得早、闷得快,甚至比往年更猛烈,意味着这个夏天的节奏已经被打乱。


从一连几天的气候演变来看,华北、黄淮、东北南部这条带状区域,仿佛突然被“移植”了江南湿热气候。不光是持续阴雨、阵雨、强对流和突如其来的暴雨轮替登场,地面湿度也急剧上升,仿佛整个氛围都被水汽撑满,连桌面、电梯内壁、地铁墙壁都开始出现类似“返潮”的水珠。有网友调侃:“京津冀跟江南互换气候,两广的回南天直接飞跃长江来到北方”。这种“反向回南天”现象也出现在内蒙古、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局部地区的夜间湿度甚至逼近95%,出现清晨起床被子“冒潮气”的稀有景象。潮湿、沉闷、无法蒸发的汗水,让人透不过气,热感指数远超实际气温自己。


很显然,关键因素在于,目前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出现了明显的“偏北偏强”特征,西侧高压脊不断增强,推动西南季风异常深入北上,为本应属于南方的湿热气团打开通道。同时,活跃的季风槽和台风丹娜丝的外围气流共同加速了水汽北输,使得北方迎来稀有的高温叠加高湿。



二、多地突破极值,山东江苏领跑全国高温榜

如果说湿热让人窒息,那么干热就是真正的“烤人”。从最新气温观测来看,北方多地高温已到达突破汗青极值的地步,尤其山东和江苏成为全国高温排行榜的“王者”。停止7月5日前后,仅山东和江苏两省已有15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7月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纪录。此中,山东昌邑与莱州分别报出41.5℃的极端高温,诸城也逼近41℃;而江苏的西连岛与响水也相继测得39.5℃和38.6℃,刷新了当地全年最高纪录。




更令人惊讶的是,湖南汨罗也不甘示弱,在高温潮湿的双重背景下跑出40.7℃的稀有高温,成为本年江南第一个突破40℃的都会,同时一举打破全年最高气温纪录。这种大范围高温破纪录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火炉”都会,而是扩展到内陆、沿海乃至黄河以北的多个省份。从河南、河北到辽宁西部,甚至内蒙古中东部,都出现了极端干热或湿热气候,有的地方在一两天内完成了从阵雨阴天到火焰山模式的切换。




与此同时,夜间最低气温居高不下,所谓“高温夜”现象频发,气温动辄维持在28℃以上,严重影响居民睡眠和都会运行负荷。从气象角度看,这种湿热“桑拿天”叠加极端干热并非广泛年景,而是由特定大气环流组合造成的短期气候异常,具备极强的地域广度和破坏力。


三、西风带波动+台风作用叠加,气候是否真的“乱套”?

面对眼下的极端高温与湿热,不少人不禁发问:气候是不是已经彻底“乱套”了?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一句“是”或“不是”就能回答清楚。

从目前的大气环流分析来看,这次极端湿热与高温的出现,主要是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北跳,以及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出现强烈波动的共同作用。副高偏强偏北,使得其控制范围提前“攻入”华北东北,而西风带的异常波列(即波动结构)为副高留出空档,进一步增强其强度和范围。台风丹娜丝的生成路径也并不寻常,它在副高引导下快速进入台湾海峡,再与大陆气候体系形成耦合效应,加速了南方水汽的北输。结果便是南方的湿气和热浪“撞进”了本不属于它们的北方地区,导致京津冀、华北、东北等地出现不合时节的回南天和桑拿天,令人体感极为不适。


从气候尺度上看,这属于中短期气候异常事件,其是否构发展期气候变化还需要继续观察。确实,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频繁、更剧烈,但就本次湿热事件自己而言,仍属于季节性副高异常叠加海气耦合的临时现象。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类“气候错位”事件未来大概率会更多出现。随着拉尼娜现象竣事,全球海洋能量重新分布,副热带体系大概更容易向中高纬度扩展,再叠加季风活跃期频繁的台风生成和路径变异,极端湿热与干旱交替的“过山车气候”将成为今后夏季的常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5A07R9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