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质动能,作者 | 沐风,编辑 | 时楠
7月16日,黄仁勋现身北京链博会,脱下标志性皮衣,换上了一身中式唐装。
就在前一晚,英伟达股价大涨,市值一夜暴增1万亿人民币。黄仁勋本人超越LV老板,成了环球第六豪富豪。
原因很简单——英伟达拿到了H20芯片对华出口允许,还将推出RTX PRO系列新产品,专供中国。
如今,黄仁勋本年第三次来中国,在链博会演讲现场,他尝试用中文开场,“我在美国长大,学到了很多汉语。”然后他又自嘲中文不好,随即改用英文继续,但重点很明白:
他说,中国有DeepSeek、阿里、腾讯这样的世界级AI团队;
他说,AI是像电力一样的底子办法;他说,中国的AI产业活力十足。
他还说,美国公司必须扎根中国市场;
黄仁勋是一个聪明的生意人,他懂市场,更懂时机。唐装、中文、频繁到访,一系列举动背后开释的信号是:英伟达,要在中国继续做生意,而且要做得更漂亮。
规复对华贩卖芯片
这已经是黄仁勋本年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了。和前两次一样,他依旧是行程满满,精力旺盛。
就在两天前,一张他与小米CEO雷军的合影刷爆了网络。当时北京正值35度酷暑,他那身皮衣依旧焊在身上。
当被问到为啥这么“扛热”时,他的回答也很有老黄特色:“因为西装没来得及干洗,我只有一套,还有点穿坏了。希望我的皮夹克看起来还行。”
这个看似随意的玩笑,却展现了他轻松、自大的一面。
而能让老黄这么开心的,当然不但是见了朋友。真正的好消息,是一个足以撬动未来千亿生意的“大礼包”——英伟达刚刚拿到了“通行证”,被禁的H20芯片,终于获准规复对华贩卖。
你可能要问,H20是个什么?说白了,这是一款英伟达为了绕开美国的出口限制,专门为中国市场特供的AI芯片。
虽然性能上经过了“精准阉割”,无法满意万亿级大模型的训练,但对于大多数垂直领域的模型训练和推理来说,已经相当够用。
本年4月,美国政府一纸禁令,不让H20卖到中国。当时英伟达高管预测,这一下至少要损失135亿美元的收入,还可能错失高达500亿美元的中国算力市场。
现在禁令松动,老黄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亲自官宣:
“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出口允许,我们可以开始发货了……我非常等待能很快发货H20,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这真是个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他还顺带发布了另一款,针对盘算机图形和数字孪生的RTX Pro系列新显卡,同样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
你看,从皮衣到唐装,变的只是衣服,不变的是那份对中国市场的热忱,和背后实着实在的生意经。
见识中国的AI力量
在链博会的聚光灯下,黄仁勋一上台就尝试用中文开场。他说:“我在美国长大,学到了很多汉语。”
这个小小的举动,加上他略带自嘲的幽默感——说不想“折磨”听众而切换回英语——立刻赢得了满堂彩。
客套话说完,就全是干货了。
黄仁勋毫不吝啬对中国AI的赞美。他直言,像DeepSeek、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大模型,都是“世界一流的”,而且都在中国开发。在他看来,AI如今已经像电力一样,成了底子办法。
“中国AI模型是‘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为中国供应链创造新增长点。”
他预测,十年内,工厂将由AI驱动,指挥呆板人和人一起协作。从游戏到自动驾驶,从医疗到外卖,AI正在为腾讯微信、阿里淘宝、字节跳动抖音这些标志性的中国科技公司提供核心动能,并驱动着小米的汽车和手机、百度的搜索引擎、美团的外卖服务。
这番高调的“彩虹屁”,显然不是空穴来风。他是在向世界,尤其是向竖着耳朵听的华尔街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AI,你们必须认真对待。
当然,光说好话是不敷的,英伟达早就用行动证明了。
起步于1993年的英伟达,最早只是个做游戏芯片的小公司。20多年前,正是它的GPU芯片,打开了“加速盘算”的大门。而英伟达在中国的游戏合作伙伴,正是我们熟悉的腾讯、网易。
2016年,当OpenAI还名不见经传时,黄仁勋亲自把环球首款AI超级盘算机DGX交付给了这家小公司,才有了后来ChatGPT的横空出世。
如今,黄仁勋表示,从Hopper到Blackwell架构,英伟达通过芯片、系统和算法,已经将AI的盘算本领提升了100倍,这比摩尔定律的发展还要快1000倍。
在中国,有超过150万的开发者在英伟达的平台上进行开发。他还表示,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百度、MiniMax等公司都是环球一流的企业,并将开源的人工智能分享给环球。
黄仁勋强调,中国的开源AI是环球人工智能的“催化剂”,让每个国家和行业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这对于确保AI安全、创建行业标准至关重要。
离不开中国市场
2025年初的时候,英伟达也曾履历过低谷。因为 DeepSeek 引发的成本担忧,加上特朗普阵营重提关税风险,市场一度告急。英伟达的股价在 4 月跌到只有 86.61 美元。
但短暂低迷后,这家公司很快开始反攻。仅几个月时间,股价就反弹了快要 90%,如今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重新稳住了“环球科技一哥”的位置。
这轮爆发的底层逻辑很清晰:大客户还在源源不断地往 AI 上砸钱。
微软、Meta、亚马逊、Alphabet 四大科技巨头,预计未来每年会在 AI 相关领域投入约 3500 亿美元资本开支,远高于本财年的 3100 亿。这四家公司贡献了英伟达超过 40% 的营收,谁也不敢收手,自然也没人会断掉对英伟达的订单。
数据不会说谎。
英伟达 2025 财年的总营收到达了 1304.97 亿美元,同比大涨 114%;净利润更是冲到 728.8 亿美元,涨幅高达 145%。其中最亮眼的,是数据中心业务,营收高达 11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2%。
这背后,是整个行业对 AI 算力的极度渴求。
不管是微软 Azure、谷歌云、还是 AWS,几乎都在“满血采购”英伟达的加速芯片。不光是为了训练大模型,更是为了跑起来之后能稳定、高效地服务终端客户。很多传统行业也在快速数字化转型,AI 被当成底子本领来建设,带动了更大规模的盘算需求。
本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也延续了这个趋势:营收达 441 亿美元,同比涨了 69%,远超市场预期;净利润 187.75 亿美元,虽然略低于预期,但依旧高位;数据中心单项营收到达 3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73%。
即使个别数据稍有落差,团体市场依然给出积极反馈。
新加坡星展银行的分析师判断,AI 加速器的环球需求仍旧连续高位,预计英伟达在 2026 财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将到达约 450 亿美元。而Blackwell与Hopper两代芯片的供不应求状态,短期内看不到缓解。
说到底,英伟达的底气,来自它手上这套几乎没人能替代的 AI 核心供应链。
只要硅谷巨头们的 AI 项目还在加码,英伟达这家“算力印钞厂”,增速就不会停。
结语:
英伟达再强,也不敢无视中国。
毕竟,这是一个潜力高达 500 亿美元的市场,谁都没法说走就走,没人舍得放弃这么大一块蛋糕。
所以,黄仁勋这次穿唐装表态北京,真不是简单走走流程的访问,更像是一场精准拿捏的贸易“公关外交”。
从35度高温下的皮衣,到聚光灯下的唐装,黄仁勋的“变装秀”,无疑是一次精心盘算的示好。
毕竟,在4万亿美元的市值和白花花的银子眼前,没有什么生意是不能谈的。只是在这场大国博弈的牌桌上,老黄的这套“中国风”又能打多久呢?
更多出色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7A08ZS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