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正遭遇“冰火两重天”。
四大行在二级市场划出了一道让投资人血压升高的上升曲线。但悲喜并不相通,不少家门口的中小银行正批量消散。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10家中小银行获批注销,数目已超2024年全年。消散银行数目占到了银行总量的5%左右。
银行消散倒不是因为倒闭,而是很多中小银行被兼并整合。
表面上看,中小银行被兼并整合是羁系引导,但根源要从谋划上找答案。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中小银行已是银行体系中最不稳定因素。以农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各类银行中最高,但其风险抵御能力最差,其拨备覆盖率大幅低于行业。
2、受业务结构拖累。大多数中小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一是地方国企、地方城投以及在当地搞房地产开发的房企。二是,地方中小企业。地产、经济下行期中,上述行业逾期风险最高。
3、国有行最值得押注。国有行有最强的光荣背书以及最好的业务资源,风险体现优于行业。同时,银行业的兼并整合,也让国有行有了更大的增长潜力。
/ 01 /
中小银行加速出清
如果你在下沉市场,大概会发现家门口的银行正在批量消散。
2022-2024年间,被撤并的中小银行数目分别是43家、77家和204家。
进入2025年,银行消散速度又踩了一脚油门。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10家中小银行获批注销,数目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消散银行数目已经占到了银行总量的5%左右。
分结构来看,消散的主要是定位下沉市场的中小银行,尤其以村镇银行居多。
以2024年注销银行的数据为例,消散银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光荣社、村镇银行,分别较上一年减少44家、41家、98家。
不过,用户不用过分担心,这些银行并不是倒闭,除了极少数银行直接解散外,大部分中小银行都是被大银行兼并整合。
最近几年,羁系多次引导银行整合重组。
比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5年羁系工作集会上明确提到:“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列为重点任务,要求“尽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管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顶层引导下,银行整合也在加快,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村改支”,既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发起吸取归并。比如,今年6月,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被工商银行收购后,就变成了工商银行的一个支行。
二是,地方对村镇银行、农商行举行归并重整,设立省级农商行或者农商联合银行。这也是中小银行批量消散的主要缘故原由。
例如,今年5月,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获批开业,作为统一法人模式下新成立的省级农商行,该行吸取归并了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光荣社联合社在内的120家机构。
设立省级农商行也是大势所趋,包括江苏农商联合银行,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新疆农商行等省级农商行都正在筹备中。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省级农商行的成立以及“村改支”计划的实验,中小银行还会批量消散。
不过,中小银行消散表面看是羁系引导,但根源还要从谋划上找答案。
/ 02 /
一切为了控制风险
银行利润在前,风险在后的谋划特征,决定了控制风险是这门生意良性运转的基础。而很多中小银行正受高风险之困。
以农商行、村镇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远高于行业均值。
根据国家金融羁系局数据,一季度,全国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2.86%,分别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高出1.64、1.63、1.07个百分点。

不良率本就高于行业,农商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尺度也最宽松。
通常发生逾期贷款后,银行会根据用户的履约能力来判定是否认定为不良贷款。逾期贷款/不良贷款比重越低,说明银行对不良资产认证越严格,反正则越放松。
一季度,上市农商行逾期/不良贷款占比为142.2%,比行业高出28.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相较行业,农商行还有更多的不良贷款会在未来释放。
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风险高于行业,既和内控不严有关也和业务结构有关。
部分中小银行股权结构混乱,内控不严,很容易产生腐败甚至成为股东提款机。例如,包商银行大股东占款累计高达1500亿元,每年利钱就多达百亿元。之后大股东因为投资、业务失败,无法按时还款,包商银行资金链断裂,成为第一家破产的商业银行。
除了管理问题,中小银行的业务结构也使其贷款风险较高。
大多数中小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一是地方国企、地方城投以及在当地搞房地产开发的房企。二是,地方中小企业。
例如,沪农商行对公贷款中,第一大贷款行业为房地产业,占对公比重26.6%,第二大贷款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面向地方城投),占比20.1%,第四大贷款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多为中小企业),占比8.4%。
而在地产和经济下行期,地产、地方城投以及中小企业正是贷款风险最大的领域。
从整个上市银行板块看,地产风险远高于行业。上市银行地产不良率高达3.47%,比上市银行对公不良率高出2.12个百分点。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由于部分上市城农商行没有披露相干数据,因此和上市银行平均不良率不具有可比性。但从已披露相干数据的银行看,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普遍高于各自银行的整体不良率。
例如,沪农商行的批发和零售不良率为2.46%,比其整体不良率高出1.49个百分点。
农商行顶着行业最高的逾期率,风险抵御能力却是行业最差的,其拨备覆盖率大幅低于其他银行。
根据金融羁系总局数据,一季度,全国农商行拨备率为152.64%,比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低了94.54个百分点、59.68个百分点、31.29个百分点。

在高不良率、低拨备覆盖率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已成为银行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因素。羁系引导其归并重组,也是化解风险的重要方式。
/ 03 /
银行分化加速了
以邻为镜,可以明得失。参照美国银行业发展,美国银行业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兼并整合阶段。
1984年,美国银行数目为14496家,随后从1985年开始40连降,停止目前只剩下3928家,减少幅度接近73%,期间诞生出了花旗等国际大行。
美国银行兼并整合,是因为美国羁系在行业危机时采取了“大而不倒”的策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同时碰到农业衰退、石油危机、地产泡泡,经济大幅衰退引发了银行破产潮。面临危机,美国羁系形成“抓大放小”的共识,通过政策、资金援助大行,并鼓励大行举行中小银行兼并。
回看我国,虽然银行危机远没有80年代的美国严重,但中小银行出清,以及大型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扩大优势是大势所趋。
风险是目前制约银行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国有行正是风险控制最好的银行。
一季度,上市国有行年化不良净生成率为0.51%,大幅领先股份行(0.97%)、城商行(0.79%)、农商行(0.66%)。
国有行不良率数据也含金量十足,国有行对不良认定最为严格,其逾期占比不良为100.3%,其他银行均为 130%+。
考虑到,国有行有最强的光荣背书以及最好的业务资源,其风险体现大概率会持续优于行业。
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也使国有行有了更强的扩张能力。2024年,上市国有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长7.6%,高出上市银行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而眼下的银行业兼并整合也为大型银行提供了很好的业务扩张机会。
国有行中,除邮储银行已经下沉到村镇一级,别的国有行网点仍较多会合布局在高线城市。如今,银行业的整合趋势,有望使国有行实现业务下沉,进而创造新业绩增量。
例如,上文提到的,羁系已同意工商银行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工商银行重庆璧山中央大街支行。除工商银行外,中国银行通过旗下中银富登也已持有一百多家村镇银行,村改支趋势下,中国银行有望把体外村镇银行资产吸取到体内。
以此来看,无论是投资人,照旧储户,押注国有行都是最确定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包管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8A0AYI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