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被唱衰是“汽车界诺基亚”,即将“明天倒闭”的丰田,全新销量居然又新高了。
这很抽象。
毕竟当环球车市陷入电动化转型焦急时,丰田却抛出一记“重磅炸弹”:2025年环球产量计划上调至约1000万台(含雷克萨斯),逼近2023年的汗青峰值。
而且丰田几乎是躺着赢利——客岁营业利润达 4.8 万亿日元(人民币 2337 亿),而中国 18 家上市乘用车企业中,13 家盈利企业在 2024 年的净利润总和仅为1226.77 亿元人民币 。
但这真的让不少人破防。
毕竟多年以来,丰田一直被视为反汽车电动化的最大吹鼓手,看上去是在逆汗青潮流而行。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丰田凭什么?

至少从当前情况看,丰田的销量的确有点牛逼。
2025年上半年环球销量达554.4万辆(含大发、日野),同比增长7.4%,稳居环球第一。
仅丰田与雷克萨斯品牌销量达515.9万辆,创同期新高。
而且丰田还多点开花。
美国市场7月销量暴涨19.9%;中国市场同比增长6.8%,混动车型贡献近一半销量。
这让人惊讶。
毕竟老美对丰田开出了关税账单,而中国电动车高歌猛进,处于中美夹缝的丰田,竟然还能照常卖车,一如既往坐地收钱。
不过仔细梳理起来,能看出丰田这个巨无霸,着实在面临危机时身段还是蛮灵活的。
好比就在最近,丰田居然开始引入中国供应链。
这是破天荒头一遭。
看来,外界或许有点低估丰田这个老咕噜棒子。

丰田的求生欲,是显而易见的。
这此中就包括向中国供应链“低头”。
这很明智。
毕竟面对中国电动车的环球攻势,丰田选择“打不过就加入”,甚至主动拆解自身供应链堡垒。
好比丰田泰国工厂,开始“叛变”日系阵营。
据称丰田亲自牵线中国芜湖跃飞与泰国Summit团体合资设厂,为首个由日企主导引入的中国零部件项目。
2028年丰田新电动车平台将接纳中国零件,目标成本直降30%,并推动日系供应商采购凯华模具、金发科技等中国产物。
别的,丰田还大搞中国市场“换心术”。
专为中国设计的电动车铂智3X,电池用宁德时代、智驾用Momenta、智能座舱交由中国科技企业,被戏称“丰田标,中国心”。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铂智3X在华销量逆势增长,成为成本控制范本。

种种迹象表明,丰田正在通过“多路径”生存法则,拒绝诺基亚式崩塌。
这种“反常识操作”背后,是一套对抗产业颠覆的精密策略。
成本魔术就不用说了,这是必然的。
无论是从“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到中国供应链,丰田随处都在省钱。
三河商法“吝啬精神”贯穿全链,通过零部件标准化(如车门把手从35种减至3种)五年省百亿美元。
别的就是中国供应链加持。
借助中国零件价格优势(比日系低20%-30%),复制广汽丰田模式——84%零件通用率让锋兰达定价杀入8.98万区间。
当然,丰田还是有点东西的,好比混动。
总结来说,丰田有一个混动护城河,同时在电动化方面选择了“冷启动”。
2600万混动车主数据支持,这是丰田的基本盘。
别的,电动化暂缓≠放弃。
丰田明后年电动车产量调至80万台(原计划100万),据说是等候固态电池量产与技术验证——避免盲目扩产成“电动炮灰”。
别的在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方面,丰田居然也有策略。
好比在东南亚“去日化”:泰国日系零件份额五年跌19%,中企数目暴增4倍;丰田借东盟自贸协定,将中国供应链“本土化”植入东南亚。
别的还有多地区产能布局:印尼投产电动车应对关税风险,美国需求集中释放抵消政策冲击。

搞了这么多动作,丰田展示了一个传统巨头的“反颠覆”逻辑。
丰田的突围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转型不是豪赌未来,而是平衡当下与明天的生存术。
这让其像一位老练的棋手,押注氢能源时留了混动的‘气眼’,强推电动时握紧成本底牌。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丰田依然是横亘在咱们中国车企面前的一座大山。
毕竟这个故乡伙演绎了汽车界的“反脆弱”样本。
为达目标,丰田甚至不惜拆解比亚迪。
这家巨头选择的路径是,不做颠覆者,但绝不被颠覆。
具体策略是,用利润养活未来,向对手借力打力,在激变中做最后一个倒下的巨人。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是个难题。
毕竟扳不倒丰田,就无法真正崛起。
拭目以待。
若想交流互联网话题,可关注以下权威账号,每日吃新瓜。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6A01O0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