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淡水天花板?贵州男子钓到“金钱鳜”,鱼身通透纹路像豹纹,网友:我出20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于@凯旋,中国水产品流畅网,中国经济鱼类志,feedtrade。
贵州男子钓到金钱鳜?

2025年8月1日,IP地址为贵州的博主“@凯旋”分布了一则短视频展示了自己的渔获,视频配文是:“浅滩地面系忽然爆口!来了个不速之客……”
他钓到的是一条鳜鱼,只是这条鳜鱼似乎显得非常特别。博主一开始就用近景拍摄,从其头部拍摄到尾部,然后再慢慢拉远镜头拍摄鱼的满身。

它的体侧扁而高,身上是以黄褐色为底色的,满身还密布着深褐色环形斑纹,有种豹纹的感觉,而且相当天然,相当通透,显然不是ai生成的;鱼头很大吻部很尖,口裂很宽,斜伸过眼后缘,嘴里有很多利齿,展示出了其肉食性鱼类的身份;其背鳍上有明显的尖锐硬棘,尾鳍是扇形的。

这显然是一条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但因为博主的拍摄伎俩和清晰的装备,将其拍得非常好看,我猜疑博主可能还加了什么滤镜,总之就显得这只斑鳜像是工艺品一般好看。

网友们也都在感叹这只斑鳜确实是太好看了,简直就是艺术品!

跟网友们一起讨论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表达了试图购买的想法,有些网友还直接具体地发出了报价,从1000报到了2000都有!甚至有个网友表示:“还不呼叫豆爸!”这个“豆爸”是钓鱼圈一位专门收变异鱼的大博主,视频卖点就是每次都以很高的代价收购其他钓友的鱼。由此可见,这个博主认为这条鱼是变异的个体。

确实有不少的网友也是这么猜疑的,有人称这只斑鳜为“金钱鳜”和“铜钱鳜”。

所谓的“金钱鳜”和“铜钱鳜”指的是体侧深褐色斑纹从普通斑鳜的不规则环状或断裂斑块,转变为闭合完备的圆形斑的个体,因为看起来斑纹像是铜钱,所以就有这样的外号了。
这种变异本质是体表色素细胞分布模式的改变,其调控色素沉积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体表的黑、黄色素细胞发生突变时,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或聚集模式异常,导致黑色素在特定区域过度富集,原本零散的斑纹边缘向内闭合,最终形成界限清晰、内部中空的圆斑。

这种变异肯定是非常罕见的,因此野生的个体价值很高,报价出几千确实很合理。不过现在这种变异在现代水产技能的控制之下,已经可以通过标记辅助锁定色素调控基因位点,选育出稳定的“铜钱鳜”个体了,所以倒也不是那么稀奇。
然而实际上博主这条斑鳜只是普通的斑鳜,博主自己也是清楚的,确实是博主太会拍了,给了那些网友这是变异鱼的错觉。

而且其实这条斑鳜不过1.6斤,这也是博主自己说的。

斑鳜天然产量稀疏、对水质要求高,其肉质丰腴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种种因素都让人们对斑鳜的看法很好,被称为“淡水天花板”,在国内外市场都备受追捧。斑鳜在过去甚至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如今国内宾馆和酒楼消费量也与日俱增,身价倍增。
野外捕捞满足不了市场,那肯定得靠人工养殖来解决了。事实上,斑鳜的人工养殖已经相对成熟了,但还不够稳定。

根据网上公开的数据和我自己去市场查看得到的情况可知,现在斑鳜市场代价出现了剧烈震荡,团体走势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重要是5月因存塘锐减、端午备货需求和近期的高温引发的脾肾坏死病频发都推动了其代价的高涨。2023年的时候,全国的斑鳜鱼代价一般都在27~30元一斤,但是现在在部分地区竟飙至40元/斤,而且说的就是养殖的个体。

如果是野生的,代价肯定会有所提升,但博主这条仅有1.6斤,估计也远远卖不到百元。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8A02DC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