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云南哀牢山发现的“威氏王天牛”,原来不是“天牛”!最新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表示,自己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50米海拔高度发现了“威氏王天牛”。红星新闻对此进行报道后,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该昆虫学名不叫“天牛”,而是“三栉牛”。
对此,赵力担当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最新表示,此前说法确实有误,向大家表示歉意。


赵力发现的哀牢山天牛实为三栉牛 受访者供图
赵力表示,“威氏王天牛”正式的中文名称叫威氏王三栉牛,属于三栉牛科,我国境内分布有5种,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科;而常见的天牛属于天牛科,全球超2万种,中国约有2000余种。因其外观和天牛相似,有网友也叫它“云南王天牛”。
赵力对此前担当采访时将“威氏王三栉牛”认定为“威氏王天牛”的说法给读者造成困扰表示歉意,同时感谢网友的质疑精神和对科普的较真。他表示,作为科普人士,应该更严格要求自己、亮相更严谨,力求将来做到零质疑;力求在保证学术准确性的基础上,为大家提供喜闻乐见的科普内容。


三栉牛标本 受访者供图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教授门秋雷博士向红星新闻记者先容,天牛科与三栉牛科长得很像,这种现象在演化上属于趋同演化。不同的生物,因为生活环境相似而独立演化出了相同的特征,比如鱼和海豚的流线型体型。天牛科和三栉牛科都有很长的触角,区别在于天牛科的触角末端三节一般与其他节形状相似,不呈现栉状;而三栉牛科的触角末端三节呈栉状,这是三栉牛科名字的由来。
“这个栉有梳子的意思,用在这里是指触角末端三节的形状像梳子。”门秋雷博士说,天牛科隶属于叶甲总科,三栉牛科隶属于鞘翅目拟步甲总科。据门秋雷先容,威氏王三栉牛(Autocrates vitalisi)在国内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就此物种而言,与天牛科物种最大的区别也是触角末三节的栉状特征。


黄条瘤天牛标本 受访者供图
在此,红星新闻谨就此前报道中出现的差错和疏漏向广大读者致歉,并感谢网友和读者的监督。红星新闻将在科普报道中进一步强化多方核实,为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红星新闻记者 罗敏
编辑 郭庄 责编 邓旆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8A097T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