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这3个迹象,说明你把孩子养得很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6:51:3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育出一个出色的、散发着光芒的孩子,是每一个家长最大的梦想。


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孩子常常会偏离了我们最初设定的轨道:他大概不爱学习,成绩不好,大概内向不善言谈,大概对峙自己的想法不妥协。


于是,我们开始感叹自己的教育的失败,也开始困惑: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真正优秀的孩子呢?


有这么一个孩子,他从小非常内向,家人甚至一度以为他是听不见。从宾大毕业后,到斯坦福读博士,没几天,就决定辍学。找工作时候,又因为太过害羞,口试失败。创业初期,屡战屡败,倍感艰辛。


但是,他最终取得了乐成,成为了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不到30岁资产过亿;


40岁时更是成为身家数百亿的顶级富豪;


同时还管理数家公司,玩汽车,造火箭,颠覆传统能源观念,最近还要把人类带到火星……


他就是传奇“钢铁侠”、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





谈及乐成,他说:“我们三个孩子都上大学的那段时间她过得很辛苦,但她从来不诉苦,每次见她都满脸笑容。这样的态度,是她给我们的最名贵的财产。可以说,我的乐成绝大部分归功于我的母亲。”


孩子的优秀,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但是,孩子的乐成,一定离不开妈妈的辛苦养育。


孩子有这三种体现,就阐明你把孩子养得很好。




好好说话

从孩子小时候的“无话不说”,到厥后的“不停争吵”,到现在的“无话可说”,我们的孩子越长越高,我们的亲子沟通,却越来越冷。


造成这个题目的根源,就在于很多家长不会说不能听。


他们总是说着自己以为对的话,做着自己以为正确的事,却忽视了站在沟通之桥另一端的孩子的感受。


《少年说》中,一个女孩说起她和妈妈的聊天方式,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共鸣。


她说,妈妈特殊能言善道,一件衣服没有叠好,妈妈就会说这点小事做不好,那学习不会好,就考不上大学,只能去打工,然后批评爸爸没有及时指出题目。





这样的聊天方式,妈妈压根读不懂她,让她觉得很累,从此不愿意和妈妈聊天了。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存在性焦虑”,就是指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一种不支持、不理解、不信托的态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


于是,亲子关系就会陷入“你说---我不回应---你不说---我也不说”的模式,原本两边向的亲子沟通,变成了单车道。


温暖的家庭,都会让孩子主导发言的内容,由孩子开始,问其所想,聊其想聊,妈妈认真谛听,耐心答复,洞察孩子的内心,知晓他们的心声。


看过一部韩国的五分钟的短片,是妈妈和8岁女儿的温情聊天。


对话由女儿向妈妈进行提问:妈妈最后悔的事变是什么?妈妈为了生下我,失去了什么?妈妈也有和朋侪吵架的时候吗?





每一个题目,妈妈都认真地答复。大概,很多答复,女儿并不明白,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感到了被理解、被信托。


平等的、双向的沟通,让情绪在母女之间自由的交换,让孩子,有话愿意对父母说,有快乐愿意和父母分享,有困难愿意向父母求助。


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是最阳光的。




好好吵架

很多孩子,都期待着和妈妈和睦相处,有说有笑的样子,内心深处,他们格外的惧怕吵架,觉得一旦吵架,关系就会破裂。


但,吵架,真的是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吗?


心理学上将吵架分为两种。


一种是破坏性的吵架,恶言恶语,伤害感情,隔断亲子联结。


另一种是建设性的吵架,互相知晓,化解矛盾,增进亲子关系。


好的吵架,不仅能重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成长。


弗吉尼亚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让150个13岁的孩子形貌他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研究表明,在家跟父母经常争吵但能保持冷静的孩子,更能轻松应对外界的意见和分歧。


好的吵架,一定是从讲情到讲理,是先有情再有理的。


一个网友说:小的时候,妈妈批评我,我不敢反驳,长大后,我开始和妈妈吵架,生气的时候,能吵得脸红脖子粗。每次吵完,我都特伤心,总觉得妈妈不爱我了。她恨恨地想:等我上了大学,我就永久不回家!


厥后,妈妈突发一场重病,她突然害怕了,常常一个人,在医院外面的树荫下恸哭,害怕妈妈会离开她,于是,她对峙每天在医院陪床。


这段日子,她和妈妈聊了很多,才突然发现,她们本应是最密切的母女,却被一次又一次不成熟的吵架拉开了距离。


妈妈出院后,她和妈妈的关系都改变了很多。她试着在每次争吵的时候,放下情绪,好好吵架。


从“破坏性的吵架”,到“建设性的吵架”,于她,是一次历练,也重新修复了她们之间的关系。


和父母好好吵架的孩子,能够及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境。


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是最健康的。




好好道歉

“我家这孩子,就像一块石头,又臭又硬,倔得很,犯了错,死不认错。认可个错误这么难吗?”


孩子小的时候,每次做错了事,总是会奶声奶气地说一声:妈妈,我错了。一句话,萌化了妈妈的心。


孩子长大后,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明明做错了,一批评他,孩子整个人会绷直了身体,仰着头,小脸上分明写着:我就是没错!


不认可错误,也就不改正错误。


于是,原本的一点点小错误,被逐步放大,变成了大错误,大概,不绝地触碰底线,犯更多的错误。


于是,妈妈深深地叹口气:这孩子,我真的管不了了,随他吧。


对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停试错、不停改正错误、不停修正自我的过程。


题目的本质,不在于孩子犯错,而是孩子要学会认错,学会道歉。


张歆艺的儿子小四坨就是这么一个会道歉的小暖男。


他不小心打碎了爸爸最爱的紫砂壶。爸爸发火时,他有些害怕,怯声说:爸爸,你说悄悄话,好吗?


爸爸说:这是爸爸最爱的紫砂壶,你给打碎了。


固然害怕,但他照旧勇敢地说:“爸爸,对不起。”





微博下面,众多的网友纷纷为这个会道歉的孩子点赞。


道歉是一种本领,背后一定有着健康与坚固的人格基础作为支撑。


会道歉的孩子,他们的心底是敞亮、踏实的,他们不惧怕自己的错误,他们可以大胆犯错,不停修正,更快成长。


而他们,从父母那里收获的爱,也一定是深远而厚重的。


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是最平和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投射效应”,是指孩子很多行为,正是家长的行为投射在孩子身上的反应。


要想孩子成为“三勤学生”,身为父母,我们起首要力争成为“三好家长”,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有了矛盾之后,好好吵架,争吵之后,好好道歉。


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家长最聪明的做法。


这三个“好”,支撑起了亲子关系最牢固的三角形,也搭建起了和孩子之间的心灵通道,让情绪,在彼此之间主动的活动。


这三个“好”,代表的是妈妈的温情,是爸爸的开明,是整个家庭的温暖。


这三个“好”,是孩子成长的养分,从一颗种子,到参天大树的快乐生长。


这三个“好”,是孩子优秀的基石,让他们在人群中,闪耀着光芒。


西尔斯的密切育儿法中有这么一个理论:


所有被密切育儿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一定比普通孩子要强,与人的密切度也高。


最后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做一个“三好家长”,养育出一个“三勤学生”,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孩子本来的样子,在阳光下开怀大笑,自由飞翔,成为飞的最高飞的最远的谁人孩子,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