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美食天地
›
家常菜谱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理财 ]
万达又被人“捅了一刀”
[ 理财 ]
温州“鞋王”18.51亿元转让上市公司控股
[ 电脑维修 ]
基孔肯雅热广东破四千,赶紧清算你家的花
[ 电脑维修 ]
美国3名科学家声称神秘星系的外星飞船,
[ 理财 ]
新央企中国雅江团体,领导班子亮相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634
|
回复:
3
千言万语,说不尽江南一碗面
[复制链接]
浙江全威门业
浙江全威门业
当前离线
积分
3821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8-29 08:57:39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吃面(其二)
文 | 高宇
来源 | 青蕴江南
01
吴地住得久了,也经了几个夏天,常常是连着两天大雨,江南一夜入秋。随之便是早起凉意袭人,于是吃苏南早面的勇气复起。吃面于我,将再次从北京模式切换到江南模式。
早面不独是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早上吃面条甚或早餐基本吃面条。对于“北面南米”这种固执的饮馔认识论,早面就是个自然的系统BUG。因为北方省份里,早间必来一碗面的执拗似乎只有兰州人当得;但在几大南方省份,如江浙沪加上部分皖、鄂,把早上一碗面当信奉的却大有人在。
当然,准确地说这只能算半个BUG。因为北方人民早上虽不大吃面条,但吃的也还多是油饼油条、包子烧麦、烧饼火烧等面食。而江南早饭除了面条之外,另几大金刚也依然是面食做主角米食做配。你看,小麦威武,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的早餐。
现在世风,舆图炮无所不在,想安安稳稳吃碗面,奈何炮弹在头上嗖嗖地飞。
陕西乡党捅一捅山西老西儿,一起对着江南面条撇扯大嘴:“那叫甚的面条?没嚼劲、没面香,里边居然还是生的”。
江南“面祖宗”一样对着北方面条双目圆瞪:“这好叫面?又干又噎怎么往下咽”。
此时的我,在炮弹之幕下苟且偷面,不论南北,入肚为安。
北方面条吃的是面本身,江南面条吃的是汤和浇头,都是面也都叫面,其实近乎两码事,也就莫论谁高谁低、谁真谁伪。就像京朝派的余叔岩和海派的周信芳,都是泰斗,但唱得就跟不是一起京剧似的,你说谁高谁低、谁真谁伪,您听哪个更舒服就多听哪个呗。本来两拨吃货也是各安其道好多年,不知到了网络时代怎么就打起这嘴仗,或如北京俗语:“我说前门楼子,你说大马猴子”。这炮弹飞得甚是无聊。
不打诳语,我虽是北方客,但早上如果要选择吃碗面,我还是倾向于在苏南之地,最好小雨霏霏地搞碗早面来吃吃。
江南多雨,但谁也不保证早上吃面的时候肯定有。不过我依然坚定地认为,此时有雨才好,就便无雨心中也应有之。这样,每一箸细面伴着鲜汤入口,才不枉了三吴烟水、满怀温软。宋人评词,说“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铜琵琶,唱大江东去。”吃面亦如是,南北不同调性。江南面吃的是半碗旖旎,一箸风月。
旖旎如美人,须半脱青涩半解风情才好。是以江南面一瓷碗间只见其半,其间真正的面又只其半。此面颇不入传统北方人法眼:它纤细,只如北方龙须面的直径;它不白,微黄间(碱水面)挑逗着北方人发出审美质疑;它涩滞,让崇尚面条要敢与牙齿大战几合的北方人频频摇头;它夹生,让第一次看到面心发白的北方人暗叹:“此地欺生啊,面都不给煮熟”。但一饮一啄有其定法,这面碰到它的另一半,便脱去蓝衫换紫袍,不容老饕不由之。
这面扔在滚开大锅里翻腾,少马爷相声《数来宝》里唱切面铺:“煮开菊花瓣”,这景在江南面馆很难看到——容不得它开成一朵菊花就已经开捞。所以在北人眼里,江南只能叫做涮面。但江南人捞面的手艺精致而高超:筷子配合着一个长把带筐的面抄子,抄起二两面,如大厨颠勺般,一下两下地手往怀里划着小弧线,面条在抄子里就齐齐整整地酿成个小拱桥,像极了当年西北婆姨梳理好的发髻。
但江南人叫它“鲫鱼背”,而后抄子一抖一送,这鱼背便游进让它生命开光的另一半——半碗汤中。此汤或红或白,皆清澈浓醇,兼有膏腴之鲜香扑鼻。宽汤窄面,面背微露如鱼蝶江中,再有二三根嫩青,数十点细葱,这一碗面便和江南自古的文化生活一般了:富足而不招摇;诗意而不厌世;精巧而不繁缛。
其实江南的汤和北方的汤一样有真“高”与假“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馔原则发源于圣人礼学之乡,北方宗鲁菜的以前无不以“奶汤”与“高级清汤”为手艺之本,若以之配面,其面自也不凡。可惜俱往矣,现在北方肯猪腿骨或鸡架子真材实料熬汤配面的,就已凤毛麟角,至于此汤既不打沫亦不萃糜更不微火,出来混沌腥臊也就顾不得了,至少它还是真“汤”。但面入其中,委实难堪。
江南就诚恳得多,即使到了现在,若说是真正熬制高汤配面,那还就循着老规矩,或猪骨、或蹄髈、或鸡、或鱼甚或再加上淋漓的黄鳝骨血,微火慢熬出高汤来。苏、锡所谓老式面,南京所谓老卤面,皆此。
设若无此真高汤而又欲为汤面,则江南碗中就碾压北方了。北方此时多半是葱姜(或加些许荤料)炝锅,然后加水下面,最终呈现一碗浑浊的汤面,不可说味道肯定差,至少观感欠佳,便如梁实秋评砂锅居“格调不高”。江南则如大道至简,碗底一勺灵魂猪油(当然猪油熬制之法另是江南名手艺)加酱油(现在大概率还要放味精,此为当代败笔,但世风云云徒呼奈何),然后提过一只暖瓶,简简单单注入开水,半碗红艳菁亮、油润浓香的汤水呈现,只待面来。此法所得之面,是江南所有汤面的基款和最廉者,称“光面”,又或有一个天下知的名字“阳春面”。
无锡坊间相传,民俗学者盖章认证,说“阳春面”得名自杨乃武开释回南时,其于拱北楼吃一碗光面,有所谓“今后当如这碗光面一样,阳春白雪,洁身自好”云。小食饮馔中,此类得名附会极多,又难考证又引纷争,人家愿意讲我们姑且听就是了。但无论如何,“阳春”二字当出文化滋润之地,非此难为一碗只有汤水为伴的光头面披此雅韵。
但这一碗面是当得此雅韵的,约莫能把猪油荤香用到既浓且醇而又毫无粗鄙感的,江南必居鳌头。江南文化,一向不重宏大叙事,喜于小灵巧处窥现局面。“阳春面”便有此感,我于当年初会之,观之品之颇倾倒,想起读《世说新语》有见:“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南人学问,清通简要”;“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立觉饮馔真文化之照影,一碗阳春面,印证千载地域文化性格。于兹与阳春面结缘,即使回京也四处寻之。原东四北大街孔乙己酒家老店,厥后进京的南京大牌档,所制阳春面都为隽品。不过亦是多年前事了,资本昌兴,物是人非,于今恐也不会是那么回事了。
02
苏南富足,吃早面的很少只食一碗光面,那就要浇头出场。比之底汤的低调,浇头的亮相恣意而热烈:傲岸者标榜“现炒”,一阵锅镬叮当、油火飞溅,一碟事实上的小炒放到面前,价高者如虾爆鳝、中等者如爆猪肝、平价者如青椒肉丝,或就面而食或直接倾入面中皆可;常见者以种类繁多取胜,料理台上十几二十种制成品排开,荤料居多,食客随心点之放入面中,任性者可放它个五、七、八种,直至碗中铺满不见面。我无此豪兴,每次专一,或大肉、或爆鱼而已。
苏南称以吃面为信奉,日食早面而嘴刁者为“面祖宗”。大喇喇的北方都不敢随意加封“祖宗”二字,以谦抑温婉著称的江南乃敢之,可见早面在其地的影响力。一大早,每一家名声在外的面店里大概率都有这样几尊神,店家大意不得,也就督着品质不至下降。像我这等外来吃货也不用太担心踩雷,可以放心做口腹考试。
以我的视角看,大肉、爆鱼两味是所有苏南面馆的考试品。爆鱼不消说,江南名馔,青鱼、草鱼皆可,我在北方家中也曾制备以为过年凉菜。其制无大学问,鱼块腌制后两入热油爆炸,趁热浸调好的酸甜汤汁,靠热差使其敏捷入味。但以凉爆鱼入江南早面,则是用反向热差再做味交换,也就给这碗面交换出不一样的体验。
爆鱼面畅行江南各地,难以一处专美,而大肉面则必冠之“苏式大肉面”来彰显身份。也确实,总是在源自苏州的面馆里,埋入底汤的大肉在酥、糯、醇三字上更为造诣出众。这大肉不是东坡肉式的大块方肉,是厚约一指的五花肉片。其用大块五花,卤烧若干小时,肉酥而不散,连瘦肉皆有糯感。重点是它的肥肉部分,“肥而不腻”对它已经是最低标准。将其凉切大片放入热汤面碗,不可遽食,须以面覆其上以待其受热变软,且再为整碗汤贡献肉香。待时间到,一筷子提起,肉已回魂,身段柔若无骨。然肥肉不化,这在老饕眼中才是可贵之处。毕竟著名的北京天福号酱肘子凉切后夹入热饼,是以那雪白的肥肉直接化成油著称的。苏州大肉若也云云,怕那一碗好汤便无人敢于下咽了。是以够酥够糯而肥肉不化,才是我眼中的大肉传奇,至于入口之醇香,已不需多言,此乃题中之义。我在江南,以北京酱肉之法稍加改变卤烧五花肉,凉后切片入面,居然也与苏式大肉有几分仿佛,但终究还要承认差之毫厘亦为壑。
我在江南吃早面,对面兴许就坐个“面祖宗”。我看他一碗面,两三品浇头,一小碟细姜丝,一小箸一小箸地逐步吃面。在北方我觉得着急,在此地我觉得理所当然。于是我还时不时看看外面兴许就有的清朝石桥,湿漉漉的,真是人家吃面我舒服。但我知道,人家看着对面这个三口吃完一碗面的北方家伙,不见得舒服,不定在心里诉苦我暴殄天物。我惭愧,但管不住自己,饮馔习惯如文化身份证,难改。
江南早面的底汤大概就是江南文人的底色,猛料调得偏偏还清澈可鉴,低调、温婉但实有真味,跟明清以降江南文人的学问、处世风格如出一辙。浇头则又像园林里的文人堂会,既要雅致还得叮叮咚咚。毕竟天下繁盛之处、文星聚所,富贵文人总要搞事变的,大率还是要从高雅处寻来一份热闹。当年魏良辅隐于太仓,十年打磨昆山腔,终以精雅绝伦的“水磨调”出于世。昆曲从此独守雅部,成士大夫文化生活一维,昆腔在苏式园林里咿呀不息,雅韵流传。那原理跟这一碗面又差多少呢。
“散装江苏”现在是名梗,被调侃的群像中C位是南京,躺枪的是镇江。南京被省内嘲为“徽京”,南京人也号称“大萝卜”。但我这个外来视角者看来:在江南省(江苏、安徽一体)的时代,南京地理位置就在一省中央,妥妥的历史C位;衣冠南渡,建康的朝廷上一直就是中州伧人碾压三吴豪强,南京人文化基因里北方样子更多些也毫不稀奇。以至于在南京吃面也能印证这些历史文化的特征。
南京并不以吃面著称,但事实上南京人很爱吃面。大概是因为“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太过著名,以至面条和汤包这两项我认为不亚于苏、锡、常的南京吃食不为外人道。
南京在吃面一事上尽显其曾经的古都政治风度:虽然北方基因更盛,但堂皇官家,还是要一碗水端平,所以南北两方吃面的调性都在南京融合、显现。
南京面条的名片是皮肚面,我初见便吓一跳:这家伙太像北方的一份烩全家福扣进一盆面条里了,特别是你看这一恍然巨盆,食材堆至口沿,我见犹惊,况苏南人士乎。面条通常是北方式的粗面,面里的皮肚、肉片、香肠、木耳诸物也是煌煌巨制,毫无江南纤巧陈迹。我承认我的第一次皮肚面之约过于托大,以至于给北方人丢了脸,我真的没有能力把它吃完。皮肚面是我深入了解南京文化属性的重要一课,它让我跌了跟头,也涨了学问。
但南京面条有两条腿,这一条是北方型的皮肚面,那一条就是江南型的老卤面。老卤面尽管有着“大萝卜”的某些行为特征,但总体还是严守江南汤面门户的。熬制高汤,红亮油润,就是浇头的心胸更为宏大,比如大肉就比之苏式要大上一号。总之,在南京吃面的体验还算让人满意,虽然面碗前总是理所当然的会出现一盘鸭子。但镇江的面就多少让我有些扫兴。
锅盖面名头响亮,故事出众,直攀乾隆。从扬州开始,直至江南,能跟这位农家乐审美的皇帝攀上关系的风物实在太多。各个城市的古镇、古街区里,你都能看到乾隆爷品鉴过、乾隆爷赐名号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听听就好。至于锅盖面,我依然不信任乾隆皇帝见到大锅里飘个小锅盖就能兴奋到云云程度。特别是我看不出经典锅盖面与北京肉丝汤面的根本区别,莫不成皇帝是因为一口面勾起了思乡之情才让锅盖面得享大名的。这好温馨,也好诡异。
锅盖面实在太像北方的面条了,它是半扁状的粗条手擀面。独步天下的噱头:大锅里放小锅盖,不过是压迫沸点让汤锅不大开以减少所谓“面气”。但尝了口感又跟北方锅挑出来过遍水的手擀面区别不大。酱油红汤看似苏南,但醇厚不足。炒肉丝和韭菜的加入,愈发让它和北方农家乐里的压桌汤面可以攀一攀亲戚。
我行走于镇江,连吃数处锅盖面馆,或景区、或酒店、或街边、或菜市,都一样。遂安心,知自己错了,何必抱着在江南吃面的想象苛责锅盖面。我转换思路,改成品尝家乡风味,果然大起思乡共鸣,好感涌现。我在想象中向乾隆爷伸出手,乾隆爷冲我抱了抱拳,好给体面。
晋元帝谋划东晋,在建康一称帝就在京口建侨,把南下世族置于镇江,设南徐州以抗衡三吴士族。所以南京还留着要平衡南北的首都心胸,镇江却实实在在地守着北来者的基因无需他顾。看来,历史永远会投射在饮馔上,口腹的记忆才是最难以磨灭的。一千多年后的一碗面再次教育了我。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海,叫我能猫!
江海,叫我能猫!
当前离线
积分
0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8-29 11:09:23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高才!以“面”入文。娓娓道来,这碗面也教育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百忍成金(19769苏州敢想
百忍成金(19769苏州敢想
当前离线
积分
0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8-29 11:24:14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面是一种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心~~飘然
心~~飘然
当前离线
积分
0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8-29 12:02:28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镇江面条酱油醇厚不足,看来有机会要去找一些醇厚的酱油喝喝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织里杂谈
育儿论坛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