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的第一个学期来了!
往年的这个时刻,大家要么都在庆贺“神兽归笼”,要么担心着孩子的分离焦虑、适应问题。
但本年开学,教诲部明确指示:要把落实“双减”工作摆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让我们期待之外,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安。

到底这次开学,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哪些新变化呢?身为家长的我们,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和大家一起来画个重点!
01
为孩子减负
中小学生作业多、补习多、睡眠时长不达标,一直是一个广泛且突出的问题。
所以,从这次新学期开始,出台的各种相关的政策步伐,都为学生减负。
⑴包管睡眠时间
早在本年4月,教诲部就出台了《教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此中明确的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做出了规定:
小学上午第一节课不得早于8点20,中学不得早于8点。
就寝时间小学生不得晚于9点20,初中生不得晚于10点。
这次“双减”政策中又强调:
校外机构不得在节假日、苏息日和寒假构造学科类的培训;
培训机构不得留作业,晚上的结束时间不得超过20点20分。
⑵减少书面作业
双减意见将“校内减负”具体到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部署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得当安排一些巩固练习;
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的均匀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而初中书面作业的均匀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
果断降服降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处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多出来的课余时间,重要让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行体育锻炼,以及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要留意的是:目前重要规定的书面作业的量,但非书面作业不在规定之内,例如做手工、背古诗文、阅读书籍等等。
⑶降低测验压力
据教诲部新闻发布会信息,为切实降低学生测验压力,教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诲学校测验管理的通知》,明确:
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
小学一二年级不举行纸笔测验,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构造一次期末测验;
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现实出发,可得当安排一次期中测验;
要合理控制测验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
要合理运用测验结果,学校期中期末测验实行等级评价,不得按测验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02
为家长减负
这次双减之后,很多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得到了办理。
比如:家长6点上班,孩子4点放学,孩子没人接怎么办?中间这2小时的断层怎么办?
老师部署的很多作业,现实上都是给家长部署的;并且要求家长自动检查和修正孩子作业。
以至于很多家庭,寻常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走……
天王刘德华,也扛不住“辅导作业就急眼”的魔咒
这次,步伐都来了!
⑴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
秋季开学后,教诲部要责备面实施“5+2”课后服务。
也就是说中小学每周要开展5天的课后服务,并且每次都不低于2小时。
下午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本地广泛的正常放工时间后半小时。
至于这两个小时孩子做什么?
国家也有了政策:以根本托管为主,个性化拓展活动为补充。
除提供看护、作业指导等根本托管服务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实利用活动场地和各功能室等校内资源,以及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但这里有条红线:严禁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
⑵严禁家长给孩子修正作业
之前一个特别广泛的情况,就是老师会把监督孩子写作业和修正作业的工作交给家长。
家长们虽然不满,但是为了孩子,只能选择配合老师。
但此次《意见》中再次明确强调:
严禁给家长部署或变相部署作业,严禁要求家长修正作业。
家长们要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对峙举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
不额外部署其他家庭作业。
03
面对新变化,家长能做些什么?
其实,从这次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或许清晰看出:
国家此举,既是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减负,也是为了让教诲回归学校本位,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诲公平。
但为此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
“学生是减负了,可高考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前提不改,家长们那里敢真的松劲儿呢?”
家长们固然不大概完全放手。但要做的不再是之前那样,铆足了劲把孩子往补习班送。
由于之前大家之所以都报补习班,一个重要的缘故原由是老师在校外兼职的多了,“校内不教校外教”,影响了校内的教学质量。

如今严打校外培训,着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在校内就能学透,也就没必要有太多的补习。
而且,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老师还会举行辅导和答疑。
其次,并不是补习班上地越多,孩子学习越好。
本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天下首个地区教诲质量康健体检报告》,全面梳理团队七年多来在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收罗到的地区教诲质量康健体检结果,此中包罗补习时间对学生结果的影响情况。
对结果良好的学生来说,参与校外补课反而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每周参与校外补课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结果不增反降,且内涵学习动机和主观幸福感越低。
太过补习,大概导致孩子厌学甚至产生生理问题。
在结果中等的学生群体中,也是如此。
而且,在校外培训中提前学、太过补,也会给孩子的正常学习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让学生对校内课堂失去兴趣,课内学习服从降落,对补习形成依赖,进而进一步加重学习负担。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发挥家庭教诲独特的功能。
国家教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教授将其归纳为了以下6点:
①宽容、善待。保护孩子正常的生活、身心的康健,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诲。
②等待。早期教诲不是提前教诲,3岁不会的事5岁做得很好,5岁不会背的东西6岁不成问题,各种速成的东西,归根结底满足的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
③解放。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能过多地限制管控,也不宜过早定向。
④人格养成。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商,使他成为一个大气、包容、尊重、为人正直、有爱心的人。这些其实才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
⑤与书为友,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对儿童而言,身体康健、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热爱阅读等等,是全天下通行的、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诲,比那些测验排名、比赛证书重要得多。
⑥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在家庭教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资助孩子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个性。
不要光盯着考分,而要观察和发现孩子独特的禀赋、潜质、爱好,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然后鼓励他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这大概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
但这才是教诲的真谛,让每个人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成为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