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78|回复: 0

[购车优惠] 降价,降价,降价,特斯拉收割中国车企,直到40%车企淘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16:39:52|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嘹汽车/张轩墨
不到两个月时间,新一轮的价格战再起硝烟。 


近日,全球电车巨头特斯拉中国官宣了本年以来的第三次降价。自8月14日起,Model Y长续航起售价由31.39万元下调至29.99万元,再度刷新历史新低;Model Y高性能版两款车型均降价1.4万元,9月30日前提车Model 3后驱版的用户还能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高端车型Model S、Model X现车全系下调,下调幅度5.4万元-7万元不等。
特斯拉“点火”降价潮,多家车企跟进


得益于一体压铸化的天然优势,特斯拉自今年以来连续进行“掀桌式打折”,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程度,同行纷纷下场跟进。


今年2月,国内新能源巨头比亚迪率先举起“镰刀”,一台2023款比亚迪秦PLUS直接把电车门槛下调至十万以内,“电贵油廉”的局面不复存在。


3月,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七个汽车品牌,共计56款车型一同促销,最高降价9万,引起消费者哄抢。不少合资燃油车开始了降价潮,近40家车企携“骨折价”跟进回应。
而进入8月以来,这个场面则更加壮观。上汽大众、长城、奇瑞、蔚来、极氪、零跑、长城欧拉、阿维塔等多个品牌陆续出台降价措施。其中,上汽大众打折力度最大,旗下包括途昂2023款、全新途昂X、新途岳在内的9款SUV最高降6万元,阿维塔补贴后降幅也超5.5万元。


不同于去年的新能源降价潮,本次价格战中,燃油车的市场坏境也进一步恶化,开始陷入与新能源共同竞争存量客户,甚至友商自相残杀的境地。从价格到产品,从营销投入到铺货渠道,汽车市场来到了史无前例的“大洗牌时代”。
以价换量,谁能笑到最后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认为,价格战初期确实可以带来少量的销量增长,但随着愈演愈烈,这种刺激会不断下降。以我国第一季度零售消费5.8%的增速来看,汽车市场即便是在白热化价格策略的加持下仍然落后于市场,说明不少消费者选择了持币观望。


今年二季度,这个现象更加明显。大量概念性的产品创新以及竞争策略趋于同质化,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大幅下降。特斯拉市场份额在激增了12%后又陷入了瓶颈。


巨头尚且如此,二三线的车企则更加艰难。对于大部分新能源品牌来说,如果无法找到支撑持续降价的逻辑,那么这种无休止的烧钱游戏终将以连年亏损破产画上句号。
“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是靠专项技术,而智能电车时代靠的是链。”


长期来看,唯有打通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拥有足够的毛利去支撑降价。一位接近特斯拉的知情人士向知嘹汽车透露,上海超级工厂作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产能基地,建立了完善的闭环生产链。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仅需几十人就可以在40s内生产出一台车的雏形。目前,特斯拉26%毛利率已经超过大众(18.5%),成功晋级超一线。即便现在连续降价三轮,仍然留有不错的盈利空间。


相比之下,国内的新势力要惨很多。起步阶段利润率有限,短期内既无法效仿巨头形成规模降本,又不能对价格战坐视不管,只能硬着头皮去赔本赚吆喝,苟延残喘在存量市场中。


伴随这市场竞争压力加剧,车企之间的战斗还未出现停歇的迹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品牌加入其中。有汽车业内专家预测,40%的车企死掉后,车圈可能才会打开新的生存游戏。在此之前,降价挤占、无休止的内卷将成为常态。大家对此又是怎么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下你的看法。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905A066M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