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房屋装修 ]
Casino 2025 :el mejor lugar para jugad
[ 房屋装修 ]
Casino con bono sin deposito —el mejo
[ 汽车天地 ]
《人民日报》头版“任正非”之后,为什么
[ 学习教育 ]
“饭桌围猎”征象正在蔓延:一个家庭,比
[ 理财 ]
左手增持右手质押,透视深圳前首富林立的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637
|
回复:
0
最新公布!上海结婚人数反弹,此前连续9年下跌,养育1个孩子成年要101万元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07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3-4 18:37:12
|
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上海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
2023年,上海有10.42万对新人登记结婚,这个数字相比2022年上涨了44.6%,而且还是
近十年来唯一一次结婚人数相比上一年上涨!
不仅是上海,多地2023年结婚登记数据都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回升”,引发热议。
数据变化背后
传递了什么信号?
结婚适龄人口并未上升
在2023年之前,上海并不是结婚人数连续下降的唯一城市。从全中国来看,
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也是连续9年下降。
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目前,全国2023年的结婚人数具体数字还未出来,但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万对,较前一年同期增加24.5万对,预测全年结婚人数将重新超过700万对大关。
为什么结婚人数突然反弹?难道是到龄结婚的人多了吗?
从出生率来看,倒也不是。按照25-29岁的结婚主力人群算,1994至1998年的出生人口并未增多,反而处于下降的状态。1994年全国的出生率为17.7‰,到了1998年,降至15.64‰。
每年的出生人数也不断下降,从1994年的2121万人,降至1998年的1991万人。
当然,结婚适龄人口地区间存在差异,例如上海的结婚年龄偏晚,根据市民政局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婚姻登记数据》,
2023年结婚登记的平均年龄在34、35岁左右,也就是出生在1988年前后。
而上海常住人口的出生率,在1986后进入一个小高峰,在1987上涨到15.3‰。
上海的出生人口在1987年达到峰值,为19.02万人,相比1985年增加了3.59万人。但进入1990年后,出生人口跌到10万人以下。这意味着,2023年确实是上海适龄结婚人群的数值高峰,之后结婚人数可能随着人口下降而变少。
不是结婚热,是“调”婚
造成
2023年成为“结婚大年”的主要原因,还是疫情的因素。
网友“智齿君”表示,原本计划在2022年领证结婚,但因为疫情推后,“当时不方便办酒席宴请,家人也陆续阳了,索性就再等等,又不着急。”
数据可以佐证。
2022年,上海结婚领证的新人共有7.2万对,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虽说近20年来,结婚人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但2022年的降幅不寻常,远超近十年平均水平(约为5%),相比2021年下降了约20%。
很多新人因为疫情的缘故被动推迟了婚期。用网友“智齿君”的话说,
“这不是结婚热,是调婚,前有南水北调,现在是22年的婚姻往23年调。”
其余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
例如江苏2023年结婚登记对数为45.38万对,相比2022年提高了10.1%。但在2020年和2022年,江苏省结婚对数的下降幅度也远高于近十年的平均水平(7.4%),2022年的同比降幅为13.5%,是近十年的峰值。
全国数据同样如此。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结婚人数同比降幅达到44.68%,此后三个季度,降幅均超过此前的平均值。
所以说,2023年大家扎堆结婚,部分是因为前几年的婚期被延后了。
晚婚依旧是趋势
“调婚”不仅包括被疫情推迟的结婚,还包括2024年婚期的提前。
在微博相关话题讨论中,因为龙年无“立春”节气,在民间被称为“无春年”,被认为对婚事不吉利。
相似的情况过去也曾发生过。2005年也是农历年没有立春,上海结婚对数同比下
降了17.8%,而在其前后的2004年与2006年的结婚人数,都比2005年多。
从整体来看,晚婚依旧是大趋势。
2010年,上海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83岁,而到了2023年,已推迟至30.6岁;女性也一样,从2010年的26.51岁,推迟到现在的29.2岁。
全国的平均初婚年龄要低于上海,但推迟的趋势也很明显:按照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010年的24.89岁推迟到了2020年的28.67岁。
年轻人为什么结婚越来越晚甚至不愿意结婚?
根据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下的调查,在超过4.4万张投票中,约60%的网友选择了“经济压力大”,包括购房、教育、生育等压力。
这其中尤其是生育的成本之高,让年轻人望而生畏。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养育一个孩子至18岁成年的成本约为53.8万元,若养到大学毕业,平均成本在68万元左右。
一线城市的成本则会更高。其中,
在北京、上海养育一个孩子成年,平均成本分别达到93.6万元、101万元。
以上海为例,养育孩子的开销约占家庭收入的20%。
中国初婚年龄相比发达国家仍算早
初婚年龄上升、及选择不结婚的人数上升,与我国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这在其他国家早有殷鉴。
早在2015年,英国单身人口比例就已过半。而美国1/3的人口是单身,在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大城市,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独居;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日本单身人数达总人口的30%……
同时,经济越发达、结婚年龄也越晚。根据OECD的统计,在2020年,欧盟26国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在33.8岁,女性为31.4岁。其中,瑞典是晚婚的极值,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纪已推迟到37.5岁,女性为34.8岁。
这其中的例外是以色列,有研究表明,当地早婚的传统根植于宗教观念和家族意识中,现代教育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已经在改变女性早婚的现状,但这种改变是有限度的。
在一定程度上,晚婚是社会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包括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单身、单亲等多样化家庭的出现,会引发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后续问题,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单身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社会如何面对这种趋势,需要系统性地思考,从顶层开始设计方案,
盲目地向年轻人催婚、催育解决不了问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连俊翔
实习生陈浚武对本文有贡献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24A03W1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营养美食
时尚丽人
织里杂谈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