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全国最小胎龄早产儿,成功救治!出生时不到一瓶水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5 00:38:23|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生时体重仅有450克

不到一瓶矿泉水的重量

全身皮肤透明呈胶冻状

大腿只有成人的手指一样粗

整个人还没有成人的巴掌大

救治难度极大



2023年10月22日18时56分

胎龄只有21周4天

超早产儿“肉肉”(化名)

提前129天来到这个世界

足月婴儿的标准妊娠期是40周(280天)





历经143天

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与精心照护下

3月13日

“肉肉”终于迎来回家的日子



出院时

“肉肉”纠正胎龄达41周

体重为8斤,是出生体重的9倍

不需要吸氧,自己吃奶良好

各项生命体征均稳定


这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

创造我国救治存活的

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纪录

接近世界上目前存活的

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纪录



怀孕困难,孕20周时发现宫颈缩短[color=rgba(0, 0, 0, 0.9)]
“肉肉”的妈妈黄女士(化名)婚后一直想要个宝宝,但一直不顺利,6年都没能如愿,无奈只能借助辅助生殖。


黄女士在怀孕前期还比较顺利,但在孕20周时下腹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宫颈缩短,同时合并感染。


情况危急之时,黄女士和家人经过反复比对、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产科予以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保胎治疗,仍然不能阻挡“肉肉”想提前探寻世界的脚步。



但若此时立即终止妊娠,由于胎龄过低,胎儿娩出后被救治存活的机会极低。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在严密监测保障母子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措施,尽可能延长孕周。

病情突变,孕21周4天产下“肉肉”
住院期间,黄女士被监测到感染指标升高,予以升级抗生素治疗,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2023年10月18日,宝妈宫颈口全开放,10月22日凌晨出现宫缩,胎心监测提示频繁胎心减速;自10月21日开始,新生儿团队就枕戈待旦,直到10月22日上午仍没有娩出。


正当大家稍微松一口气,以为虚惊一场的时候,10月22日晚上产科突然紧急呼叫,情况危急,即刻分娩……



此时已是下班时间,新生儿科复苏团队紧急启动救治预案,呼叫上级医师和在班人员提前到场,核查抢救物品,保暖保湿,启动呼吸机、超声机,抽取肺表面活性药、肾上腺素……为小“肉肉”生后“黄金1小时”的救治保驾护航。



经过产科医生紧张忙碌的操作后,小“肉肉”顺利出生,全身皮肤青紫呈胶冻状,眼裂都没有长开,大腿只有成人手指那么粗,整个人看上去仅仅比注射器长一点点,没有自主呼吸。

小“肉肉”被立即转移到预热好的复苏台,新生儿科医护复苏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温柔”操作——保暖、薄膜覆盖、戴帽、摆正体位、连接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药。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为后续的成功救治打下良好基础。复苏成功后,“肉肉”被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救治。


“肉肉”爸爸记得,“肉肉”出生那天,他紧张到不敢看,但“肉肉”能顺利出生转移到病房已是不易,活着就有希望,至于未来他不敢多想。



回想起当时场景,黄女士说,尽管产前也有预期,也检索过相关资料,咨询过很多专家,但面对21周的早产儿,和小猫咪一样小,她还是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没有任何语言能捕捉那一刻黄女士的心情。



步步惊心,宝宝随时有生命危险
安全转移到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后,医护团队在“肉肉”脐部成功置入“生命通道”,为“肉肉”提供营养和输注药物,并且方便采血,监测呼吸及内环境情况。


在医护团队的通力协作下,“肉肉”呼吸、循环、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在出生后黄金1小时内全部完成。


然而,最考验医护团队的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脑出血、脑损伤、败血症、液体失衡、体温失调、营养不良、内环境紊乱、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动脉导管开放、肠道穿孔、肠坏死等各个脏器的并发症。


“肉肉”的皮肤非常薄,几乎透明,角质层还没有发育,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全身败血症,随时有生命危险。

虽然团队已有不少22周超早产儿救治经验,但对于21周的宝宝仍缺乏成熟的经验。鉴于上述诸多难题,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宝宝制定了精细的诊疗计划,密切监测“肉肉”的细微变化,给予精细的呼吸、循环、营养等综合管理。


为了给“肉肉”营造一个舒适的模拟“子宫”环境,护理团队给“肉肉”制作了舒服柔软的“鸟巢”。



超早产儿出生早期容易出现颅内出血,任何一个细微操作都可能发生严重颅内出血,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脑瘫,要求任何一项治疗护理工作都要慎之又慎。


管理上,医院采取集束化操作,减少声、光刺激,让“肉肉”安安静静成长,最终没有发生任何形式的颅内出血。同时采用“发展性”照护理念,根据“肉肉”不同阶段发育特点,严密监测和评估,实施阶段性、个体化护理,促进其各个脏器正常发育,达到同龄人发育水平。




在NICU全体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肉肉”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跨过重重难关,最终可以回家了。



143天风雨闯关路,顺利出院
在历经提心吊胆的80天后,科室安排妈妈过来陪护。“肉肉”从不到一斤长成现在胖嘟嘟模样,黄女士不禁潸然泪下。她给“肉肉”起这个名字的初衷就是想让宝宝多长“肉肉”。


回想起“肉肉”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几个月,黄女士见不到他,但坚持挤乳汁让“肉肉”爸爸每天送到医院,为他提供母乳喂养。虽然历尽艰辛,但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3月13日,“肉肉”终于迎来和家人团圆的时刻,此时的他已经长成8斤的大“肉肉”,是出生体重的9倍。从开始的熬过1天、熬过1周、熬过1个月,不知不觉在医院度过了143个日日夜夜。

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小“肉肉”脸上时不时浮现着浅浅的微笑,希望他一直被这个世界爱着,幸福着……






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廖芸卿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14A07RJ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