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24|回复: 0

三年级滑坡、初中成绩跳水、高中衔接断层……背后原因找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4 11:49:1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来源于申怡读书
【寒假21天共读计划】
第二天


如何摆脱教育圈“三大噩耗”?
大家好,我是申怡。
要说教育圈流传最广的“三大噩耗”,那就是:
三年级滑坡;
初中成绩大跳水;
高中衔接断层。
看到这三件事情,我们会很焦虑,但我们必须搞清楚它们背后的原因:
首先,为什么三年级有大滑坡?
滑坡意味着他想往上走,但是却走不动,这是因为他该有的学习能力都没有落实。
小学的时候,要是不把基础阅读做好,不把该练的点练到位,反而一味地把小学五六年级的内容“灌”给孩子的话(比如说把押着孩子做题),三年级他肯定滑坡。
其次,为什么上初中会大跳水?
主要是学习的思维没有上去,上了初中,如果学习的底层思维没有练好,最容易催生一种假的好成绩,这种成绩往往是靠比别的孩子花更多时间、更辛苦的记忆背诵换来的。但其实,如果学习思维换一下,事半功倍。
为什么上高中有大断层?
高中的这个问题,最关键是眼界没有打开。都上高中了,如果还是只盯着眼前的课本、试卷,那高中肯定是后劲极度不足的。
那怎么提升小学需要的能力?
怎么锻炼初中需要的思维?
怎么打开高中需要的眼界?
作为一个快有30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了解学生,我也知道学生在各个年级的特点,如果想要在上面三个方面不受罪,我们需要在下面五个层次一步步来提升自己。


第一个学习层次,基础阅读。
什么是基础阅读呢,比如我们从小带孩子听故事、看绘本,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快乐读书吧」,寒假布置的阅读任务,这些都是基础阅读。
把这个基础打好了,才有能力去进入第二层。
第二个学习层次,是单文本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单文本阅读,同时我们上课时学的每一篇课文,你考试时做的每一道阅读题的阅读文本,这些也单文本阅读。


上面这两层(基础阅读+单文本阅读),都是基本功。
如果只是做完这两个,考试能够成功呢?
有,但是少。
而且前面说到的滑坡、跳水、断层的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你只有基础阅读、只有单文本阅读的话,你的能力不能锻炼出来,你的思维不会激活,你的眼界也不会打开。
那能力思维眼界断层了怎么办?
当你发现这块走不过去,这桥断了,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想办法锻炼孩子蹦跳的能力指望他能够跳过去;而是去——搭桥
有经验的老师、有师德的老师,负责任的家长、理性的家长,我们做的不是去练蹦跳,孩子本来人家就在底层,人家够不着,人家就着急,我们还让他反复地练,这不是把孩子整抑郁了么。
所以我们是帮助他搭这个桥,让他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上来。


那么如何搭桥、铺路呢?靠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包括了概括、总结和迁移。比如你读了这么多的基础阅读、做了那么多的单文本练习,那就可以把它们按照主题、写作方法、表现特点、背景知识等等,将它们进行整合、分析和迁移,这个本事,在考试实践中尤其需要。
第四层次,要有一个综合实践。
什么是综合实践呢?就是研究性学习,包括我们最近在直播间玩的各种有意思互动、活动,比如给自己起名字、给自己班起名字,这些都是实践之一;又比如我们这两天上线的博物馆里的语文课之——【中国国家博物馆】篇,也是纯正的研究性学习。


这几年我们发明的很多词,什么内卷、鸡娃,这些都不是好词、是坏词,我们不如为孩子做一个踏踏实实铺路的老师和家长,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带着让孩子成功的5个层次,我们来聊一下【寒假21天共读计划】第二天,我们重点讲什么。
申怡读书
寒假21天共读计划·第二天
学习内容回顾
昨天我们进行了开营仪式,今天就算是正式上课,老师今天教你第一句话:
我就是我,
不一样的烟火。
你一定做一个在人群当中第一眼能看见你的人,如果老师只是在人群当中看了你一眼,就忘不了你,那你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今天就讲想要学好语文的第一件事,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作文怎么才能写好?


如何写好作文?
首先,我们作文的目标,是让阅卷老师的视线多停留半分钟,这时候“独特”就是关键。
所以大朋友和老朋友,不要用您的规矩、爱、思路,去限制我们独一无二的小朋友小宝贝,也许他会远远超过您。
我觉得我们可以相信的是,后来的孩子,会远远超过我们自己的认知。
所以作文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如下:


首先,考虑作文的「立意」,你是怎么思考的。
其次「选材」:我到底选择什么来写。
再次「构思」:我该用什么形式去写。
再有就是「结构」,不管是写记叙文、议论文,都一定要梳理结构。
最后就是「语言」,我们如何把意思表达清楚,在信息清楚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让文笔优美,这也是不容易的。
而这个【寒假21天共读计划】,我会带着大家,咱们从立意到选材、构思,一点一点地帮你把该练的能力练到位。
那么我们进一步说,如何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今天,给大家一个非常具体的方法——「反差」
这种反差,也可以说是对比、映衬。


给你出一个题:如何表现一个君王的伟大?怎么选材去证明这君王伟大、非常成功?
要是我的话,我就会选,比如说他打了多少次胜仗;任用了多少的明臣贤士;怎么样地去为百姓付出爱、不滥杀无辜……开疆拓土、治理国家、文治武功等等。
这一个星期在直播间,我们学了历史人物——商汤。
《史记》是怎么写商汤伟大的?他用了一件很小、很细节和细腻的事,就是——网开一面。
这个选材就形成了一个反差。
本来我们人人想的都是各种宏大叙事,什么文治武功、治理百姓,功绩给他罗列一大堆。
这时候有一个人,轻飘飘地讲了一个“网开一面”的故事,看商汤居然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是不是瞬间就形成大对小的“反差”了?瞬间就不一样了?
商汤这个“网开一面”的故事,比起他的功绩,反而更容易让更多人记住了他。


所以大家想,我们平时看到了什么内容,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呢?
当别人的期待值都向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们朝另一个方向走。
比如大家都写“大”,那我写他很“小”的一点点;大家都期待“他很硬很坚强”,那我们就写他特别特别柔软的一点。这就叫形成了一个反差。
比如我给大家举例几个新闻:


第一个新闻,“女贪官贪污黄金”,如果标题这样写,这个新闻它上不了榜,贪污的人有、贪污黄金的都是有的,这个标题不独特;但是把“女贪官贪污黄金”换成“女贪官将黄金熔炼重铸,藏跑步机里”,这个事情干的人少对吧。
包括上图中剩下的几个新闻也是如此。
所以大家看到没有,怎么构成反差?——不同的物品、不同的地方、意外的情况、与人物身份不符合的表现,这些都能形成反差。


布置任务+课后优秀作业展示
申怡老师最后给不同学段同学们布置的任务如下:


部分优秀作业展示如下
名字:
1班北京许诺一字千金吗
完成作品:


名字:
1班武汉射箭百发百中
完成作品:


名字:
9班海南诚邀霸王别姬来踏浪
完成作品:


名字:
9班5级炳焜
完成作品:




名字:
9班重庆发誓约法三章哦
完成作品:


名字:
9班小甜妞
完成作品:


本文来源:公众号--读人申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02A04X4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