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孩子平时好好的,怎么可能会突然自杀?父母做到这3点,赶紧预防悲剧发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2 09:35:32|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孩子平时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自杀?
为什么有些孩子平时看起来好好的,却突然自杀?!这背后的“凶手”往往是微笑型抑郁症!
在大众眼里,爱笑、阳光的人意味着心态良好,积极乐观,精神心理状态肯定好得不得了。而得了抑郁症的人肯定是愁眉苦脸,沉默寡言,说话特别悲观的。
但他们并未意识到,其实有的人可以在表面“爱笑”、“阳光”的同时,内心感到无比“抑郁”。这是“微笑型抑郁症”,也称为“阳光抑郁症”的典型特征!在网络时代,这种类型的“抑郁症”越来越多。
微笑型抑郁症患者表面看起来很正常,甚至活泼、开朗,但他们早已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他们只是强颜欢笑,刻意掩饰真实情绪,身边人难以察觉他们的异常。
如果他们一直深受负性情绪的折磨,很快会出现自杀念头。一旦他们下定决心,真的偷偷自杀,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甚至会引发社会舆论。
2021年,成都49中高中生小林突然在校内坠楼身亡,学校说是自杀,但其父母完全无法接受。因为小林没有被诊断过抑郁症,当天并无异常,还笑着跟母亲讨论暑假去哪玩。直到他们通过监控看到儿子自杀前曾疯狂自残,才逐渐接受了事实。
2022年10月,“胡鑫宇失踪事件”震动了全国,家属、校方、警方多次进行地毯式搜寻都找不到人。3个月后,胡鑫宇的尸体才被找到,警方经调查确定其为自缢身亡。但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个结果,始终认为胡鑫宇是被“谋杀”。
因为胡鑫宇虽然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但他尚能正常上课,能够跟同学聊天、社交。失踪当天,他还2次跟正在打篮球的同学打招呼,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胡鑫宇会自杀。
其实,小林、胡鑫宇都是“微笑型抑郁症”患者。我们曾经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们患病背后的心理根源,但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临床上根本就没有“微笑型抑郁症”这个病。
必须解释的是,“微笑型抑郁症”并非国内外主流精神科临床中的规范诊断,而是对具备了特定特征的抑郁症的俗称——患者的言行举止看起来很正常,社会功能也很正常,甚至显得性格上积极阳光,但内心其实非常压抑。
而且,“微笑型抑郁症”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患者虽然内心已经无比抑郁,但从没有到精神科就诊过,没接受过任何治疗,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也对此缺乏相关的意识。上面的小林和胡鑫宇就属于此类。
而另一类是患者到精神科就诊过,被明确地诊断为抑郁症,愿意接受治疗,其家人、亲朋好友可能也知道。
这部分患者一开始有着强烈的康复欲望,积极求医,但他们尝试了主流精神科治疗方式、甚至包括各种流派的心理咨询后,发现病情还是反反复复,最后陷入绝望,觉得此生没有任何能够康复的希望,只有无尽的痛苦。
当他们真正决定自杀时,为了不被人阻挠,他们会刻意表现得积极、乐观,让身边的人都误以为他病情好转了,甚至还能骗过主诊的精神科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
趁着身边的人都放松防备了,他们就会突然实施自杀,成功率极高。噩耗传来时,其家人、朋友错愕不已,主诊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更是震惊不已!
今年1月27号,广州青年诗人、音乐人牛涛因抑郁症发作,突然去世。
去年7月,一代歌后李玟自杀去世,李玟平常总是以乐观、开朗的形象示人,很多人都感到震惊不已。
还有,21年前跳楼自杀的“哥哥”张国荣,他们都属于这种类型,虽然明确被诊断为抑郁症,家人都知道,甚至有长期服药,但还是瞒着家人偷偷自杀。
现在,已经有一些精神科大夫、护士对“微笑型抑郁症”有所了解了,尤其是第二种类型。如果他们发现有的患者病情突然好转,反而会提高警惕,有些医生还会告知家属这些知识,防止发生悲剧。
不过,大部分精神心理卫生从业人员还是缺乏对微笑型抑郁症的深入认识,未能及时识别,更别说大众了。
近年来,微笑型抑郁症带走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后,才让不少精神心理从业人员,乃至大众才逐渐对微笑型抑郁症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图为AI生成
02、勇敢面对孩子的遗言,理性看清自杀的真相
孩子突然自杀后,父母肯定会非常悲痛,但是在悲痛过后,应该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尤其是家里还有其他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为父母留下了遗言,说明孩子对父母还有一丝眷恋,亲子关系未十分僵化。希望父母不要逃避,要把孩子的遗言读进心里去,了解孩子自杀背后的心理活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中的不足。
2017年,华裔女作家李翊云的大儿子文森特自杀身亡。李翊云随后写了一本书《理性终结之处》,书中记录了一个母亲想象自己与已经逝去的儿子的对话。
在书中,那名儿子的自杀原因是个谜,他的母亲并不知道儿子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儿子在自杀前留下了一个电子文档,他母亲却选择不打开它。
很多读者认为,李翊云在这本书里写的就是她和大儿子文森特。很有可能在现实中,文森特也留下了一些表达心声的文字,甚至可能是遗书,但李翊云也选择不去打开。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李翊云可能是不想触碰内心的伤口,自己想逃避,觉得要接受现实和宿命。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导致父母无法从悲剧中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孩子的话,很容易继续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今年2月,李翊云的小儿子詹姆斯被火车撞倒后身亡,年仅19岁。根据新闻报道,这极有可能也是自杀事件!李翊云再次承受丧子之痛!
所以,虽然我们都很同情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他们想逃避、不想面对孩子的自杀原因,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孩子或者想再次生育的话,这些父母一定要鼓起勇气,了解孩子自杀背后的真相。不要完全外归因,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当然,有的孩子未必会在遗言中表达对父母的不满,而是强烈控诉对自己造成过心理伤害的其他人,比如学校、老师、同学等等。
希望家长看到这些内容时要有意识地保持理性。客观上,孩子所述的这些人和事确实对他们造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是导致他们突然自杀的导火索和原因之一。但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不是全部的原因,更加不是最根源的原因。
2020年10月,江苏泰州第三中学的高二学生朱建写下遗书后,跳河自杀。据遗书显示,自从高一开始,朱建就遭到班主任焦某的针对,焦某总是当着全班的面对他冷嘲热讽,羞辱他的尊严,朱建一直忍受。
后来,朱建与一名女同学谈恋爱,被焦某发现。焦某又多次辱骂朱建,并要求女孩子不得与朱建交往。朱建恋爱受挫,受到重大打击,继而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如果朱建遗书里所说的属实,焦某不但应被剥夺教师资格,还应该接受相应的法律惩罚!朱建父母可以正确、理性地进行维权,为孩子讨回一个公道。
不过,他们不能将孩子自杀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老师,而应该深入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完全外归因模式,这是孩子自杀的更深层次根源。
如果他们能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遇到困难肯定愿意及时找父母求助,他们能更及时出面保护孩子,孩子也不容易出现所谓的“早恋”,遭受挫折时的逆商也会更强。
所以,朱建自杀背后的更主要原因,是他父母没有意识跟孩子建立起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并曾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很多心理伤害,孩子痛苦到想死也不愿告诉他们。
同样道理,有些青少年在遗言中会埋怨作业多、学习压力大,同学欺负自己等等,有的孩子甚至可能有深深的负罪感,觉得自己没有满足父母和老师的期待,说与其活着让父母失望,还不如自行消失。
希望父母要透过这些表面上的原因看清楚真相,别完全地外归因,青少年儿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自杀,都说明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肯定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根源。
03、孩子没有留下遗言,说明对父母非常绝望
有些孩子在自杀之前非常坚决,没给父母留下只言片语。这意味着孩子内心对父母是非常失望的,甚至可能对父母有仇恨情绪。
2021年11月,网红“经济学家”宋清辉的大儿子在自家小区内坠楼身亡,年仅12岁!事发前,宋清辉及其家人没有发现任何预兆,大儿子也没留下任何遗言。文章开头提到的小林和胡鑫宇,也都没有留下遗言。
其实,这部分家长是最需要深刻地自我反省的:我们父母到底在家庭教育中做错了什么,导致孩子离开人世时一句话也不跟我们说,甚至不会考虑到我们的感受?
今年,宋清辉喜得千金一枚,这是值得祝贺的事情。但同时,我们也非常担心,如果他一直缺乏深刻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他的二儿子、小女儿是否能够心身健康地成长,千万不要再次成为“微笑型抑郁症”患者或者人格障碍患者。
很多父母从小到大都非常优秀,在事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固然有骄傲、自豪的资本,但如果他们不及时自我觉察的话,很容易在家庭教育中变得自以为是,偏执固执,出现偏执型人格异常,认为自己一定是正确的,不断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心理伤害。
当孩子遭受了不少来自父母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出现情绪障碍后,往往会萌发自杀念头。但他们并不会马上实施行为,因为对死亡仍有恐惧,也希望父母能改变对待自己的方式。
可如果父母仍然缺乏自我反省的话,孩子会一次次地对父母感到失望。有些父母茶余饭后谈论青少年自杀的新闻事件时,可能会大声指责,“现在的孩子真是玻璃心”“父母辛苦把他们养大,他们却抛下父母,真是白眼狼”......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总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自杀的青少年,他们会更加笃定地认为父母是不会改变的。
当这些失望不断累积,孩子也越来越痛苦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真正实施自杀行为。不留遗书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万念俱灰,又或者是对父母的无声控诉。
希望这些父母要及时觉察到自己的人格异常,别将自己在学业和事业上的优秀泛化。
我曾经也是学霸,从山东青岛的农村一路拼搏,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硕士。在我刚工作的时候,我也自认为自己非常优秀,自以为是,一度有过偏执型人格改变。但我没有吃药、没有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成功扭转了我的人格异常。在以下视频中,我讲述了我的经历,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04、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预防自杀的最关键防线
如果家里的孩子没有表露出自杀念头,目前看起来还好好的,这是好事,但不代表父母可以放松警惕。父母要掌握相关高效知识,学会预防孩子自杀。
第一,父母要有意识地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建立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避免总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如果孩子愿意对父母打开心门,遇事及时求助,风险会大大降低。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预防孩子失去理性、走上自杀之路的最关键防线。即使孩子想过自杀,但一想到自己死后父母会非常痛苦,往往会于心不忍,打消自杀的念头。
如果亲子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了,父母一定要赶紧行动,利用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以及积极引导,争取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愿意讲出心里话,父母才更容易知道自己曾对孩子造成哪些心理创伤。父母知道具体事件后,要真诚地道歉,令亲子关系逐渐破冰。
第二,父母一定要掌握“微笑型抑郁症”的相关高效知识,懂得识别孩子是否有这种凶险的病症,防范悲剧的发生。
最直接的识别方法,是观察孩子身上是否有自残的痕迹。如果孩子平时活泼、开朗,但身上却常常有自残的痕迹,这说明孩子极有可能有微笑型抑郁症。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寻找适合孩子的康复路线图。
即使孩子身上没有自残的痕迹,父母可以稍微松口气,但也不宜掉以轻心。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动态变化的,现在没有问题,不代表以后也没有问题,父母需要持续观察孩子的状态。
第三,父母要引导孩子培养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而不是一味只注重学习成绩。
今年1月,美国硅谷发生“清华大学谷歌工程师陈立人暴力杀妻案”,轰动全网!陈立人的成绩和履历极其优秀,是“别人家的孩子”中的天花板,是父母“鸡娃”的模范作品,可谁曾想他竟会残忍杀妻!
其实,陈立人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他的父母却未意识到逆商的重要性,更未引导其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孩子处于儿童、青少年阶段时,是父母引导孩子增强抗压能力、塑造高逆商的最佳时期。
很多父母容易被周围的焦虑、内卷气氛影响,盲目鸡娃,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孩子成绩非常优异,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正因为缺乏高逆商,遇到挫折与困难时陷入了极端的灾难化思维,认为活着已经没有了意义,最后自杀。
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从孩子的一生来看,当下的学习成绩跟他们以后能不能获得真正成功和幸福的相关性其实是很小的。
相反,他们能不能在成长时期建立起坚强的意志、真正的自信、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高逆商和责任感,这才是他们以后能否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更关键因素。
如果孩子具备越挫越勇的高逆商,他们在逆境下虽然也会沮丧、失落,但他们很快能够调整思维和心态,积极面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提升,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412A024V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