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屠呦呦今年当选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后,现有中国籍的外籍院士又多了一位,但其实总数并不多,本文盘点了现有在中国大陆任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里面的中国籍院士(已故的院士本次没有统计)。我们先来介绍的几位是先以美国籍的身份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后又转为中国籍,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里面外籍(中国籍)院士。
①蒲慕明:1948年生,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恢复中国国籍后,2017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1970年本科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蒲慕明主要从事细胞膜生物物理、神经轴突导向机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突触可塑性的机制、神经环路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他曾获格鲁伯(Gruber)神经科学奖等荣誉。

②谢晓亮:1962年生,201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恢复中国国籍后,2023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谢晓亮主要从事包括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干系拉曼显微成像技术、单细胞基因组学及医学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他照旧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曾获阿尔伯尼奖(首位获奖华人)和腾冲科学大奖等荣誉。

③杨振宁:1922年生,196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恢复中国国籍后,2016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1942年本科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杨振宁主要从事统计力学和对称原理、粒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除了上述院士称号,杨振宁还拥有多个院士荣誉加身,在此就不详述了。他曾在1957年年仅35岁时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还有多个国际大奖荣誉。

④姚期智:1946年生,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恢复中国国籍后,2016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1967年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姚期智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他还拥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等院士称号。他曾在2000年时获得了计算机科技最高奖“图灵奖”(迄今唯一华人),另外还获得过京都奖等多个国际大奖。

除了以上4位为厥后转籍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还有以下以中国籍身份当选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统计的中国大陆的):
①白春礼:出生于1953年,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7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科学、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纳米结构表面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还曾任院长),照旧英国皇家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白俄罗斯科学院、丹麦皇家文理学院和德国工程院等的外籍院士。他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务。

②曹晓风:出生于1965年,202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她在北京大学取得学士与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她主要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作物分子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她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

③陈竺:出生于1953年,200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硕士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陈竺主要从事陈竺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人类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照旧法国国家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他还曾任卫生部部长和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

④高福:出生于1961年,201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83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高福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环球健康策略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照旧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德国科学院、巴西科学院等的外籍院士。他还曾任中国疾病防备控制中心主任等职务。

⑤康乐:出生于1959年,202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82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主要从事生态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照旧欧洲科学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和非洲科学院院士等的外籍院士。他还曾任河北大学校长等职务。

⑥李爱珍:出生于1936年,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首位中国籍女院士。她195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李爱珍主要从事电子器件、光电器件异质结半导体微结构的生长与特性等领域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李爱珍和屠呦呦一样,她至今仍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⑦李家洋:出生于1956年,201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81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8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家洋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照旧德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国际欧亚科学院等的外籍院士。他曾获国家天然科学一等奖和未来科学大奖,目前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

⑧欧阳志云:出生于1962年,202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83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评价与保护、城市生态、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欧阳志云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欧阳志云此前两届分别参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最终遗憾未能最终当选,他目前仍不是中国院士。

⑨施一公:出生于1967年,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还当选为了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他198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施一公主要从事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本领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他曾获爱明诺夫奖和未来科学大奖。他目前为西湖大学校长。

⑩颜宁:出生于1977年,201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年仅42岁)。她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等领域的研究。她同时照旧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她曾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等荣誉,她目前为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和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杨焕明:出生于1952年,201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78年本科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1982年硕士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杨焕明主要从事基因组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照旧德国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华大基因的联合首创人和理事长。

张杰:出生于1958年,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在内蒙古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杰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照旧德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曾获爱德华·泰勒奖和未来科学大奖等。

张启发:出生于1953年,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7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主要从事水稻基因组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曾获未来科学大奖等荣誉。

周忠和:出生于1965年,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8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8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院研究生院地学部。周忠和主要从事古鸟类学、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演化、生物地层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和巴西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和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

王贻芳:出生于1963年,202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王贻芳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等领域的研究。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照旧俄罗斯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曾获国家天然科学一等奖、科学突破奖和未来科学大奖等荣誉。

综上所述,算上今年当选的屠呦呦院士和转籍的4位院士,目前中国大陆现有2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国籍院士,其中北京大学校友占据4位,位列第一,清华大学校友3位,位列第二,南京大学校友2位,位列第三。另外当选领域中,植物学(农学)这个大领域占据5位最多。在这20位院士当中,有3位目前仍不是中国的两院院士,分别是屠呦呦、李爱珍和欧阳志云。当选时年龄最小的是颜宁院士,年仅42岁,最大的是屠呦呦院士,年近95岁。值得一提的是,施一公和颜宁这对师徒,两位目前均是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除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有数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此就不详述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5A041M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