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汽车天地] 油车第一、电车第二、混动倒数,“老掉牙”的油车为什么从来都不缺销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油车的市场份额很难被撼动,买台稳定的油车,依然是这个消耗市场的主旋律。
4月份乘联会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零售量175.5万台,新能源车零售量90.5万台,其中纯电车零售55.9万,PHEV/REEV零售量34.6万。




新能源车渗透率51.5%,长期保持在50%左右的位置,和燃油车难以拉开直接差距,说明目前的市场消耗格局稳定,油车不会被新能源车继承冲击太多份额。
细分动力系统板块方面,油车份额为48.5%,纯电车为31.8%,混合动力车型为19.7%。
也就是说,当下消耗者选择油车的依然是大多数,其次是选择纯电车,混合动力车型的选择占比甚至不足20%。
这说明了一件事儿,电动化在发展了许多年之后,尤其是在各方面巨大补贴的推动下,依然很难从根本上撼动消耗者的传统心理。


纯电车的销量占比31.8%,也就意味着剩下78.2%的消耗者选择带有发动机的车型,说明他们更多消耗信任是在内燃机上。
有内燃机就意味着保留了一定的工具属性,长途、高强度出行时更有底气。
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消耗者选择的是油车,理由不难分析,油车有自己的代价优势,目前10万以内可以选择到不少良好的燃油车,包罗但不限于哈弗H6、长安CS75 PLUS、宝来、朗逸、轩逸等极其让人放心的家用车。
同时,油车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是优势,在工薪阶级面前更容易得到信任感。


纯电车之所以购买的人群更多,主要是两个原因。
1、纯电车更加纯粹,只充电,更多人只是市区代步,买电车的人已经自我屏蔽掉了长途需求,最长不过在两个临近城市之间穿梭,续航能包管300公里就够了。
2、电池本钱不断下调,且电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目前6万、7万、8万分别能买到不错的电车,动力、科技感、设计也都不错,入门电车的销量非常恐怖。
比如说海鸥、星愿这些电车,几款车型的累计单月销量轻松破10万,成为了市场的核心消耗方向之一,但电车的题目在于高端市场的被认可度极低。


换句话说,更多人会花更少的预算,买台入门代步电车,解决日常的通勤题目。
混合动力车型购买的比例最低,还是和技术路线、发展历史有关系,国内的混合动力系统发展路线起始点,其实就是以比亚迪DM-i落地为信号。
2021年混合动力车型大规模起色,这个时间点要比纯电车更晚。
所以在车型结构上,混合动力车型比纯电车更少,而且混合动力车型在10万以内市场结构的车型并不多,同时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题目。


比如说10万以内的混合动力车型根本上都是秦PLUS、银河L6这种大尺寸轿车,A0级产品因为尺寸题目没办法设计。
所以在结构、代价、产品规划上,混合动力车型无法下探到更低的代价区间,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消耗者。
市场份额少,不代表混动车型不具备向上穿刺的本领,反而在新能源期间,混合动力车型的向上穿刺本领非常强。


因为有油车的续航包管、有电池包带来的平顺性和电力支持,所以混合动力车型是30万以上市场中,更容易被消耗者接受的动力类型。
比如说理想、AITO这两大品牌车型,年销量预计今年突破100万,这是均价30万以上的车型,已经完成了一定意义上的超越。
长城的Hi4技术也在高端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高端价值,MPV板块根本上都是混合动力技术。


所以这很好的说明了一点,高端市场更需要的是“中庸”、“不焦急”、“强势感”,这三个需求,混合动力车型更容易给到。
其实我们之前说过一个观点,混合动力车型本质上也属于油车,只是带了电,摒弃了传统油车低速抖动、加速慢、油耗高、算力不足、原地热车、原地无法开冷风等题目,全面提升了体验感的同时,还降低了用车本钱。
所以,混动车型更容易往上走。


退返来聊最根本的话题,之所以还有许多人选择油车,是因为油车带来的“安心”价值,要远远超过纯电车给到的“经济性”。
国内市场依然有大量的消耗者第一次买车,他们要的不是经济性,而是要率先解决从无到有的根本题目,所以油车的代价只要降一降,用户的热情就会被一次次的引发出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9A031T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