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汽车天地] 6.1前这波大贬价,全产业链都别想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手里还攥着一台十来万的A级燃油车,看到比亚迪这波“智驾一口价”,大概该开始怀疑人生了。5.58万起的海鸥、7.78万的海豚、9.98万的宋PLUS DM-i,尚有那台13.68万指导价的海豹06 GT,直接砍到10.98万。这不是打折,这是对全行业发出的降维打击信号。

先看对谁最慌。不是别家电车,是合资燃油。比亚迪这一轮的价格穿刺,精准命中了轩逸、卡罗拉、朗逸等A级老将的腹地。一个海豹06 DM-i插混续航120km,7.68万就能落地,而你还在卖油耗6升的自吸,车里连L2都不舍得给配?消费者早已不吃那套“品质+合资光环”的套路,数据和价格才是实打实的选择。更何况比亚迪这波,带的是智驾上车的“全民套餐”,不是清库存,是量产未来。

再看对新能源偕行的影响。零跑、埃安这些靠性价比起家的二线品牌,原本还能和比亚迪周旋几招,现在直接被甩出价格带。10万以内,几乎所有比亚迪产品都带电池、带智驾、带品牌势能,留给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只剩下“非标”和“低价妥协”。你可以把壳做得时尚一点,但当用户发现多花两千能买到刀片电池和全套辅助驾驶的时间,潮流就不是你的遮羞布。

有人问:这么狠砍价,不亏钱吗?来看看成本。公开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乘用车平均单车收入约为12.3万元,毛利率约13.4%,单车毛利在1.6万左右。但留意,这包罗了高利润的腾势、仰望和高配汉EV。而像海鸥这种车,业内估算其整车BOM成本在4.5~5万元之间,也就是说,5.58万元的一口价是踩在盈亏线上的赌博。当所有人都以为比亚迪要卷对手的时间,它实在也在卷自己。

这就牵出了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产业链。比亚迪的成本控制建立在深度垂直整合之上,但不是所有供应商都能像弗迪一样“活得有利润”。在这场持续压价的战役中,二三线零部件企业将面临账期延长、压价采购的双重压力,现金流极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比亚迪在对外打价格战的同时,对内也在榨干每一滴成本服从,形成的,是一条绷紧到极限的产业神经链。

再看消费者。是时间破除一个幻想:这就是底价吗?很遗憾,可能不是。这波贬价持续到6月底,很显着是配合“618”节点打爆销量,为的是完成上半年470万辆的销售任务。但销量冲高后,比亚迪会不会像理想蓝山一样来一波“价格回调”?或者干脆推出一个更低阶的“青春版”?谁也说不好。所以聪明的消费者,可能也不会急着下单,除非比亚迪敢放出一句“买贵退差”的终极承诺,否则价格预期依旧没有锚定。

更复杂的是政策端。国家要新能源下乡,要智驾遍及,要产业升级,所有这统统都得在“卷价格”的大背景下推进。比亚迪一边是被政策推着往前跑的“新能源排头兵”,一边又是不得不在财报上交出高增长的上市公司。在这个双重身份下,能不拼命卷吗?卷对手、卷用户预期、卷供应链、卷时间——卷到末了,卷自己。

所以你问,这波比亚迪贬价,谁最慌?是合资?是友商?是供应商?还是你我?实在都是。
真正不慌的,是手握470万目标的比亚迪,它早已不靠一台车赚钱,它要的是全行业都得跟着它“玩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5A06MK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