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国家金融监视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偿付能力保持充足。

东方IC
从各家险企披露的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来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呈向好态势,有3家公司退出偿付能力不达标行列。不过,仍有5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分别是华汇人寿和安华农险、华安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财险。
根据规定,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这三项监管要求的保险公司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当前超160家险企披露了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此中56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近百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
专家表示,部分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其在公司治理、操作风险、合规等方面存在问题,偿付能力充足率临近监管红线,叠加业务亏损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弱。
在不达标险企中,亚太财险为新增成员,其风险综合评级由2024年三季度的B类降至四季度的C类。亚太财险相关负责人称,主要受公司股东股权、公司治理方面的影响。华安保险、安华农险、前海财险也在不同时期存在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的情况,华汇人寿则已连续十余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业内人士表示,偿付能力不达标或对险企日常业务开展产生限制,相关险企需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多渠道补充资本等措施来改善偿付能力。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称,偿付能力不达标可能在多个方面影响险企日常经营,监管机构可能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还可能低落市场信心,增加险企发债、增资难度,引发消费者担忧。(陈十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7A03WYL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