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从百万元到万元:无人配送车价格7年暴跌98%?快递网点老板连夜下单!背后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经记者:赵雯琪 陈婷 王郁彪每经编辑:余婷婷
“一台车比去年便宜好几万元,值得一试。”观望一年后,云南保山快递网点老板赵在信终于下定决心,下单了三台无人配送车。
今年“618”大促期间,无人配送车的价格厮杀比传统电商更为激烈。九识智能率先将裸车价格拉低至1.98万元,菜鸟在6月18日当天祭出“王炸”——新款L4级无人驾驶快递车GT-Lite裸车仅售1.68万元。新石器则团结中通快递在直播间单场吸引超3000个中通网点观看,狂揽326台订单,创下行业直播销售纪录。
1万元出头就能拥有一辆无人配送车?这在几年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逐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2018年,一辆应用于末端配送的无人配送车包含服务费在内的价格约100万元;2019年至2021年,物流无人配送车包含服务费的价格则从百万高位降至20万至30万元。
转折出现在2022年,毫末智行推出12.9万元的“小魔驼2.0”,次年又将价格打至9万元内。2024年以来,降价潮愈演愈烈:九识Z2仅售3.98万元,新石器X3定价4万元。而在今年,无人配送车的裸车价格再创新低。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937亿件,日均近4亿票快递在流转。在庞大的物流网络中,末端“末了五公里”配送成本占比高达60%。随着无人配送车价格不断下探,末端物流的“降本革命”已至发作前夜。
不过,要想进一步大规模商用,无人车配送仍需翻越路权、成本、安全等多座“大山”。
部门区域,一台无人车每月工作量可节省“4个人工”
赵在信是云南地域最早一批购买无人配送车的网点老板,他的网点下面有80多个驿站需要配送,每天网点单量大约在6000单。
赵在信此次下单的是九识智能最新款车型E6,新购入的三台车将用于网点从分拨中心到驿站的末端配送。在此之前,九识智能为赵在信提供了旧车型的免费试用。
上路的第一天,保山突降大雨,无人配送车碰到不少问题。比如,为了规划最近的路线,无人配送车直接选择了一条极窄的乡下土路,这是一条平时司机运送货物时完全不会走的小路,虽然近了不少,但雨天非常泥泞,配送车走了两步就不幸“搁浅”。
不过,这些在赵在信看来都是小问题,“暴雨中配送已经算极限测试了,碰到的问题都已经反馈给厂家,他们调试后就会规避”。
记者根据赵在信提供的无人车价格和人力成本算了一笔经济账:九识E6裸车价格是1.98万元,每月FSD(完全自动驾驶)服务费用1800元,按照五年使用盘算总费用是12.78万元,平均一台九识E6每个月的成本约2130元。据赵在信表示,一台无人车每月工作量能抵得上4个员工,换句话说,可以节省4个员工,按每个员工月薪5000元盘算,每月人力成本直降约1.8万元。
他同时提到,无人配送车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机动调度,“人工司机不可能随时待命,需要装满车才能发货,而且一天只有固定几趟,但这台无人车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高频次配送”。
赵在信透露,无人配送车目前主要照旧用于城区路段配送,城区配送从网点至驿站使用平凡面包车的单票成本约0.17元/票,应用无人配送车后单票成本约0.1元/票,实现降本幅度到达40%以上,2024年,主要快递企业单票净利润大多在0.05元至0.30元之间,这对利润微薄的快递行业意义重大。
不过,从观望到最终决定下单,赵在信照旧观察犹豫了好几年,他的决策过程折射出多数网点的谨慎心态。
相比之下,中通快递武汉黄陂盘龙城网点相干负责人陈国庆,在去年3月下单的无人配送车显着“买贵了”。

陈国庆告诉记者,当时包含服务费一次性买断的价格在15万元到18万元。当时购买的那款车型已经换代,价格也降低了许多。不过本着“早用早享受”的想法,陈国庆觉得也不是很亏。他告诉记者,当初网点想要引入配送车的主要诉求是节省成本,在快件短驳方面的人工成本的确得以降低。
“买无人配送车就是为了改变快递员的工作方式!”陈国庆提到,在没有引入车辆之前,快递员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来仓库分拣、装包、再拖归去,“无人配送车分担了一部门工作,他们就有更多时间去收散件和服务客户。”陈国庆说。


各品牌“价格差距并不大” 规模化最大挑战照旧“路权”
无人配送车价格“跳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司为了扩大规模,大幅度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则是技术迭代。
据公开信息,早期无人配送车因采用昂贵激光雷达导致成本高企,如今技术路线已转向“视觉为主、激光雷达为辅”。
华研交运研报数据显示,新石器采用1颗旋转式激光雷达搭配12个相机,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单价从2021年的1万元降至2024年的2600元,降幅达74%。同时,动力电池价格近八年下跌68%,2024年跌幅高达20%。
与此同时,无人配送车的产能也在这两年显着提高。
新石器相干负责人在担当记者采访时表示,其自营工厂实现了10分钟下线一辆车的智造能力,客户从下单到用车最快只需7天。
而九识智能官网信息显示,其自贡生产基地在今年4月正式投产,计划产能为3000辆/年,五年内完建后,基地产能将陆续到达10万辆/年。2025年,新石器已获得了超1万辆客户订单,停止2024年底九识智能已累计了超万台在手订单。
在这些无人配送车企业中,谁已具备领先优势?影响网点老板们决策的关键指标又是什么?
赵在信告诉记者,从实际落地价格看,各家差距并不大,让他决定下单的关键原因——在于品牌在当地是否有服务商,一旦车辆碰到问题可以在当地直接更换零件。至于可否大规模使用,他目前最担心的照旧路权。
赵在信进一步表示,目前云南仅有昆明市区有明确的管理细则(2024年11月公布的《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细则(试行)》),而他的网点所在的保山地域较为偏远,昆明的管理细则无法覆盖。目前车辆是可以上路,但临时还没有明确的使用规定,这也成为他未来是否进一步扩大网点无人配送车规模的隐忧。
在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看来,当前无人配送车降价主要由于竞争激烈。他以为,和主流快递企业有深度捆绑的车型品牌相对领先一步,但行业整体存在技术迭代不显着和设计趋向同质化等情况,“还没有哪一家完全脱颖而出”。
中通快递业务创新部负责人王琪在担当《逐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各品牌未来在技术上会越来越趋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本质上关心的也不是技术。关心的是答应的服务能不能做到,故障率和异常率能保持在什么比例,异常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以及(无人配送车品牌)处置处罚这些后果响应的时间是多少。”
艾媒咨询CEO(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以为,“技术的成熟意味着生产成本在降低”。随着市场需求扩大,量产程度越来越高,对单台成本的下降有一定助力。他还提到,市场的竞争以及政策的支持,对车辆价格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新老玩家云集 暗藏派系图谱
价格战火热,无人配送车赛道热钱滚滚。
今年2月,新石器官宣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两个月后,九识智能宣布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5月,白犀牛也获得顺丰领投的2亿元B轮融资。短短几个月,仅三家头部公司就“进账”超30亿元。

图片来源:九识智能无人车Zelos公众号

记者注意到,多数无人配送车初创公司的“发作”,集中在2018年到2021年,而京东物流、菜鸟、美团等大厂则发力更早,在2016年前后悉数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大厂与初创公司云集的“热门项目”,都避免不了一些团队与投资的“交叉”。
公开资料显示,白犀牛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核心成员朱磊及夏添团结创立。毫末智行的前身是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分部,董事长张凯曾在长城汽车担任技术副总工程师,CEO顾维灏此前曾在百度智能汽车奇迹部任职。新石器首创人兼CEO余恩源也是一名物流老兵,第一代物流移动智能终端(PDA)、智能快递柜等项目的研发均有他及其团队的到场。
创业公司背后的资源加注也暗藏无人配送车赛道的“派系图谱”。
九识智能2024年的A轮融资中,美团战略投资部、BV百度风投等赫然在列;顺丰则在白犀牛今年的B轮融资中出手;行深智能曾在2017年获得京东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无人配送车公司背后亦多有汽车厂家“站台”。如与长城汽车深度绑定的毫末智行,其后续融资也出现了美团战略投资;理想汽车则多次加注新石器。
图谱背后,甚至发生了“派系之争”。
据公开报道,九识智能首创人孔旗于2018年9月入职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及自动驾驶部门,其公司首创团队成员庄立、朱伟铖也先后入职京东物流。2021年9月、10月,三人先后离职。
天眼查信息显示,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8月10日成立。据九识智能官方信息,2022年2月,公司第一批无人配送车开始在公开道路上正式运营。九识智能从公司成立到无人车落地,短短不到6个月,“员工离职一年内申请的发明创造是否侵权前公司”,也一度引发业内争议。
初创企业与大厂的竞合关系,无疑加速了赛道声量的提拔与格局的分化。但无论技术迭代怎样,产品商业化的快与慢,都要经历产业生态的持续“打磨”。千亿赛道背后的资源狂欢,也有无数“去与留”的残酷选择题。
行业尚处于“发作前夜”
无人配送车市场的前景的确值得期待。
在担当《逐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菜鸟集团CTO(首席技术官)兼菜鸟无人车总经理李强(混名:在宽)表示,中国的城市配送领域大概有超过1000万台车(如小卡、微卡、轻卡),每年还有100万台的增量市场。在他看来,无论是有替换需求的存量市场照旧增量市场,都是无人配送车的潜在市场,“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赵小敏也向记者表示,无人配送车行业还处于“发作的前夜”,“至少会诞生两到三家的上市或准上市企业”。他以为,这也是投资机构和相干行业下注的主要原因。
那么,无人配送车距离大规模普及还有多远?
“第一是车辆的安全智能技术的进步速度没有超出预期,第二是地方牌照和通行的问题,第三是无人配送车与快递企业融合的问题。”在赵小敏看来,谁能将这些问题同步解决,谁就能在行业占据相对更好的身位。而这场无人配送车竞逐战也远未到分胜负的时候。
逐日经济新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30A07I1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