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风眼结构清楚成形,丹娜丝即将爆发式增强
随着热带洋面海温维持在高位,以及大气层结稳定支持深厚对流的发展,2025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在7月5日白天呈现出加速加强的态势。卫星云图上,中央位置的对流云团爆发密集,云顶温度显著降落,风眼结构初步显现,外围螺旋雨带也渐渐缠绕组织,台风结构变得更加紧凑有力。
丹娜丝之以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结构进化,关键原因之一是其北侧高空环境正在变得更加有利。东北方向的TUTT(热带上层对流槽)正在西移靠近,为丹娜丝北侧提供更为通畅的高层出口气流。这种“抽气机效应”使得台风中央的上升气流更加旺盛,增强系统自我维持和强化的能力。
不止如此,预计未来24到48小时内,高空还可能形成极向急流,进一步改善丹娜丝北部出流条件。如果这一结构完全建立,那么台风将进入“快速加强窗口期”,在跨越台湾海峡过程中强度可能迅速跳升,迈入强台风门槛。目前,“丹娜丝”即将接近台湾地域海峡区域,其风雨影响已经开始铺展开来。从结构趋势看,岂论是否直接登陆台湾,其外围暴雨系统都将覆盖中北部和东部,局地强风、暴雨乃至局部海域巨浪已不可避免。而在越过海峡之后,它将在福建、浙江一带带来新一轮风雨冲击,登陆地点、强度变化均需持续关注。
二、路径将走稀有倒插门,浙闽台皆为重点影响区
此次台风路径的变动尤为复杂,正是受到了多重天气系统的“拉扯”。副热带高压目前正处于动态调整阶段,先是西侧减弱、东侧维持强度,这使得丹娜丝最初阶段呈现出一种“北偏东”的快速移动趋势,很可能从巴士海峡至台湾海峡一带切入,在其间不排除正面登陆台湾的可能。但这还不是尽头。随着台风向北推进,西侧副高将快速恢复乃至增强,代替东侧成为引导系统的主导力量。这种形势下,台风就会“西折”——从最初的东北偏北路径转为西北方向移动,因此从台湾到浙江、福建沿海构成一连性风雨影响链条。
在这种倒插门路径设定下,登陆浙闽沿海的时间点可能出现在7月8日前后,可能在午夜或白天时段。受影响的将不仅仅是登陆点附近地域,还包括整个东南沿海尤其是台州、福州、温州、厦门、宁德等市,强降雨、大风、大浪等综合性灾害风险较高。据模拟路径集合显示,不少模式趋向于认为丹娜丝将以强热带风暴或台风级别靠近福建沿海,登陆后仍旧保有较强风雨能量,可能深入内陆,向江西、浙江西部推进,进一步与大陆雨带形成耦合,造成强降雨连片暴发的格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次台风登陆可能叠加季风水汽北抬,带来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尤其在闽北、浙南山区,暴雨冲刷风险高,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明显提升,需要尽快做好防范准备。
三、广东成为“坏台风”副产区,高温持续拉响警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台风丹娜丝酝酿与加强的同时,地处其西南侧的广东却反而在遭受酷热炙烤。这正是“坏台风”现象的典范表现。当台风系统强大时,其外围不仅会有大范围雨带,也会在风眼西南侧带来一片下沉气流区。这个下沉区恰好覆盖广东大部。由于气流下沉过程中干燥加热、压缩升温,加之本地地表长时间阳光暴晒,导致地面气温持续飙升。像是一台“空调外机”,将所有热量推向陆地,形成晴热少雨、湿度低但气温高的极度天气。
在接下来的数天内,珠三角、粤西、粤东将普遍进入35℃以上的高温状态,部分区域可能突破38℃甚至局地达到40℃,高温红色预警不排除启动可能。与此同时,晴空辐射使得体感温度更高,配合较低湿度,极易引发中暑、脱水等康健问题,公众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和老幼体弱者需格外留意防暑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天气条件下,用电需求快速上升,广东地域电力负荷恐将一连攀升。同时,持续高温也可能带来局部干旱风险,尤其对正值关键农期的南部农业区影响明显。广东虽未受台风风雨直接影响,却因为“坏台风”机制处在另一个极度中,一边是台风暴雨倾泻,一边是高温烘烤炙烤,可谓“风火两重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5A07HK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