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洞洞鞋竟是“真菌培养皿”?专家表示:夏日热销鞋暗藏健康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吴萍
夏天到了,洞洞鞋因其舒适、轻便、凉爽等特点成了很多人出行的选择。近日,社交平台上关于“洞洞鞋轻易引发脚气”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分享了自己穿洞洞鞋却患上脚气的经历。洞洞鞋为何会引发脚气?洞洞鞋存在哪些安全隐患?7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江城专家。
洞洞鞋透气吸汗,湿热易被真菌感染

网友评论截图

“穿洞洞鞋不到一周,脚趾缝又痒又脱皮!”“以为洞洞鞋透气就不会闷脚,结果脚气找上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网友表示:“原本以为洞洞鞋的镂空设计能保持脚部干爽,没想到连续穿着3天后,足部就出现瘙痒、脱皮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真菌感染引发的脚气。”
“洞洞鞋引发脚气的案例近期确实增多。”武汉市东湖医院皮肤科主任宋毓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脚气(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真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繁殖速度加快。洞洞鞋虽有透气孔设计,但多数采用塑料材质,这种材质吸水性差、排湿性差,脚部出汗后水分难以实时蒸发,反而形成“高湿环境”;洞洞鞋型对脚趾的包裹设计,导致鞋内氛围流畅不足。久而久之,鞋内便形成了高温高湿的环境,如同一个天然的“真菌培养皿”,为脚气的滋生创造了绝佳条件。
武汉市东湖医院综合外科副主任医师姚文龙也表示,夏季高温潮湿,无疑是真菌的“狂欢季”。当室外暑气蒸腾,洞洞鞋内温度很轻易攀升至35℃以上,加上脚部汗液大量分泌,鞋内湿度常超80%。在这样湿热的环境中,真菌仅需24小时就能大量繁殖。医学研究证实,连续穿洞洞鞋超过4小时,脚部感染真菌的风险将显著提高,进而诱发脚气。
同时,很多人穿洞洞鞋时习惯“光脚上阵”,殊不知这一举动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不穿袜子时,脚部皮肤直接与塑料材质摩擦,极易产生肉眼难察的微小破坏,成为真菌入侵的“突破口”。此外,袜子具有关键的吸汗功能,能有用降低脚部潮湿程度。
洞洞鞋还暗藏多重安全隐患
洞洞鞋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姚文龙表示,洞洞鞋的结构设计和材质特性,使其存在较高的崴脚风险。首先,洞洞鞋鞋底普遍较软且缺乏足底支撑,当人体行走或运动时,无法为足部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缓冲,尤其是在不平坦路面,脚部轻易失去平衡,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其次,洞洞鞋鞋头宽大、包裹性差,脚趾在鞋内活动空间过大,无法有用固定脚部,在快速行走、上下楼梯或进行跑跳动作时,脚部极易在鞋内滑动,进而引发崴脚。
除了轻易引发脚气和崴脚,洞洞鞋还存在其他安全风险。姚文龙先容,洞洞鞋的材质柔软,在乘坐自动扶梯时,极易被卷入扶梯缝隙;在一些机械作业环境中,洞洞鞋无法提供足够的足部防护,脚趾轻易被锋利物体刺伤或被重物砸伤。此外部门洞洞鞋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增塑剂等化学物质,部门人群打仗后可能引发打仗性皮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
“如果要穿的话,首先尽可能保证宽松;其次,可以穿吸水性好的袜子,一方面可以把脚汗吸到袜子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淘汰脚和鞋子的摩擦。”宋毓平建议。
姚文龙强调,这些人群穿洞洞鞋需格外警惕。如多汗体质者脚部潮湿、糖尿病患者足部含糖高且感知弱、免疫力低下人群皮肤防御差、儿童足部娇嫩易破坏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他们更易被真菌“盯上”。脚气初期症状多集中在脚趾缝,尤其是第4-5趾间,常见小水疱、脱皮、皮肤浸渍发白等体现,伴有稍微瘙痒或灼热感,若不实时处理,可能进一步恶化。
专家提示,喜爱穿洞洞鞋的人群应搭配一双纯棉袜并勤更换,避开雨天穿。选鞋时注意材质回弹性,拒绝异味产品;日常可用中性洗涤剂浸泡刷洗,配合消毒液擦拭或酒精喷洒,再暴晒4-6小时杀菌。若出现脚部瘙痒、脱皮等症状,切忌抓挠,需遵医嘱用药,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此外,夏季选鞋时优先考虑网面、真皮等透气材质,日常注重足部和鞋履的清洁干燥。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5A083Q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