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宁德时代再诉海辰储能:专利狙击战卡位港股IPO生死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2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港股IPO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海辰储能被宁德时代再次起诉。
诉由是“不正当竞争纠纷”。据了解,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6月25日立案,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这一时间节点精准卡在海辰储能港股IPO聆讯的关键窗口期。根据港股上市规则,海辰储能需在招股书中披露“重大未决诉讼”,并证明其不影响持续经营能力。若法院认定宁德时代胜诉概率较高,港交所可能触发“风险警示”,导致IPO进程受阻。
海辰储能此次计划募资80亿港元,但诉讼可能导致机构投资者压低估值。截至2024年底,海辰储能资产负债率高达73.1%,短期借款36.58亿元,而账面现金仅42.94亿元。业内人士以为,一旦败诉则需支付高额赔偿,未来公司流动性风险将会增加。
此前,海辰储能刚刚遭遇美国大客户Powin破产,并且财政情况也被外界质疑存在泡沫。三重绞杀下海辰储能的港股进程越发显得扑朔迷离。
吴祖钰的宁德烙印

海辰储能首创人吴祖钰的职业生涯与宁德时代密不可分。2011年加入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2016年转投宁德时代,担任储能电池研发工程师长达8年,主导多项核心专利研发。2019年,他带着“储能技术自主化”的理想去职创业,建立海辰储能。


海辰储能的招股书,核心管理层的履历赫然在列:董事长吴祖钰、执行董事易梓琦、执行董事庞文杰,三人均来自宁德时代。这种人员构成绝非巧合,而是公司创业初期的核心策略。吴祖钰在宁德时代工作长达8年,作为第一发明人署名67项专利,涉及储能领域的集流体、极片及电池等核心技术。2014年,他还被宁德市评为市级引进人才。2019年初去职后,他敏捷建立了海辰储能,并带走了多名宁德时代核心技术人员。
2023年9月,宁德时代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起诉吴祖钰,指控其去职后两年内建立海辰储能并挖角核心技术人员。仲裁结果显示,吴祖钰需支付违约金100万元,但赔偿款通过其妻林秀华账户支付,被业内视为“象征性履约”。而此次诉讼升级,宁德时代指控海辰储能系统性挖角超20名技术骨干,涉及电芯设计、热管理、系统集成等关键岗位,加速技术泄露与市场争取。
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的技术参数差异,实为“高本钱高性能”与“低本钱长寿命”路线之争。宁德时代587Ah电芯循环寿命达12,000次,而海辰储能同容量产品循环寿命为10,000次,但本钱降低15%。此次诉讼结果将影响第三代电芯技术标准订定权,进而决定行业话语权归属。


诉讼时点精准卡位

宁德时代选择在港交所聆讯前启动诉讼,意图利用《上市规则》第8.04条,迫使海辰储能证明“诉讼不影响持续经营”。若法院认定风险重大,IPO可能耽误或制止。此前,中创新航因雷同纠纷向宁德时代支付5.18亿元和解金,而此次涉及市占率核心竞争,和解可能性微乎其微。
今年3月25日,海辰储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登陆港交所主板。在短短五年时间内,海辰储能成为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的储能企业。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储能电池出货量以167%的年复合增长率实现快速增长。
海辰储能2024年储能电池有效年产能已达49.7GWh,设计年产能已达62.0GWh。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及重庆市,并正在山东省菏泽市建立第三个生产基地。同时,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也布局了生产基地,是第一家在美国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公司。
此次港股IPO,海辰储能募资将主要用于提升储能电池产能、研发、搭建全球贩卖与服务网络、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政府补贴难掩毛利率滑坡

海辰储能在报告期内的成绩单可以说非常耀眼。营收从2022年的36.1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2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更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实现了2.88亿元的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却有泡沫嫌疑。2024年,海辰储能净利润2.88亿元,但其中4.14亿元来自政府补助,扣除补贴后实际亏损1.26亿元。公司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12.5%下滑至9%,而国内业务毛利率更是低至8.1%,远低于行业健康水平。漂亮的业绩被挤出泡沫后竟是亏损,也暴露了海辰储能业务模式的脆弱性。
代价内卷是导致海辰储能盈利能力低的主要原因。2022-2024年间,储能电芯代价从0.8元/Wh暴跌至0.3元/Wh,跌幅高达62.5%。不但如此,海辰储能的国内业务毛利率也仅剩8.1%。
大客户破产后的多米诺现象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2.23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83.15亿元,周转天数从11.8天延长至185.7天。也就是说,海辰储能每卖出1元产品,就有0.7元被客户占用,且回款周期超过半年。更危险的是,其应收账款中,美国客户占比超过60%,而Powin的破产可能引发大规模坏账计提。


海辰储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储能巨头Powin Energy的订单。2024年,Powin以22.39亿元收入成为海辰第一大客户,贡献了其海外营收的55%。然而,这家曾在美国储能市场排名第三的企业,却在2025年6月突然申请破产,留下海辰储能15亿元的未交付订单悬而未决。
海辰储能的国际化蓝图正因美国储能巨头Powin Energy的破产遭遇重创。2024年,这家中国储能新贵海外收入达3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28.6%,其中美国市场贡献超八成(80%)。然而,随着Powin于2025年6月申请破产,海辰储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在建的10GWh储能系统工厂瞬间陷入订单荒,产能利用率或从当前的73.3%骤降至50%以下。
更严肃的是,海辰储能2024年第一大客户贡献收入22.39亿元,占海外营收的55%。业内广泛以为,该客户极可能为已破产的Powin。若最终确认Powin无法履约,海辰储能将面临15亿元订单坏账风险,直接导致其海外业务毛利率从42.3%暴跌至负值。


截至2024年底,海辰储能资产负债率高达73.1%,短期借款36.58亿元,而账面现金仅42.94亿元。若美国客户团体违约,其流动性或在三个月内枯竭。更危险的是,其财政本钱从2022年的6473万元增至3.36亿元,相当于每年吞噬2.6%的营收。
尽管公司计划2026年产能突破100GWh,但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需求仅173GWh(累计约480GWh),行业产能过剩率已达40%。海辰储能厦门、重庆基地产能利用率已从2022年的99%降至2024年的72.1%和73.3%,叠加美国得州工厂(设计产能10GWh)投产在即,若无法消化新增产能,资产减值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在三重绞杀的致命夹击下,海辰储能的港股IPO能否闯关成功?这不但关乎企业个体的存亡较量,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标准权争取。(储能研究院·CNESRI)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6A06THJ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