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三伏天进入末伏即将结束,大范围高温却来了,分析:副高异常偏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末伏阶段闷热不减,夜温高得吓人

立秋刚过不久,很多人还在感叹喝到了秋日的第一杯奶茶,就以为盛夏的酷热要慢慢退场,毕竟已经进入三伏天的末伏阶段。然而,现实却和预想完全差异。今年的末伏阶段依旧闷热如常,甚至更胜往年一筹。8月9日晚至8月10日清晨,苏南、上海等地迎来了一场极端闷热的夜晚。


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热量和水汽,天空中布满的浓密云层像厚厚的被子,把地表白天积累的热量严严实实地困在近地面,无法散发出去,结果导致整夜温度居高不下。实测数据显示,上海徐家汇最低气温到达了32.2℃,宝山31℃,江苏昆山31.9℃,吴江31.1℃。加上超过70%的湿度,这种体感温度就像是进了一个全天候运转的桑拿房,让人从傍晚到清晨都浑身冒汗。


值得留意的是,徐家汇32.2℃的夜温并非寻常水平,如果这一最低气温能维持到当天结束,将会革新本站百年来的夜间最低气温最高纪录。这种高夜温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让人体在长时间的高热中难以恢复状态,尤其对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是不小的健康隐患。


二、副高持续发力,高温反扑南北方

从环流形势看,这种闷热是副热带高压的表现异常。往年进入末伏后,副高的强度通常会有减弱趋势,位置也会逐渐南退,让北方空气逐渐干燥、南边气温也有所回落。然而,今年的副高却没有按照常规走,而是呈现出持续偏强的态势。8月13日起副热带高压将再次明显西伸并北抬,其控制范围将覆盖长江流域、淮河道域、黄河道域,甚至权势直逼东北。这种格局意味着南北方都将进入新一轮的高温闷热过程。尤其是江南部门地区,高温可能一连维持5至8天,最高气温到达37~39℃。在副高的控制下,空气湿度也会保持在较高水平,闷热程度会比干热天气更令人难熬。


北方地区也难逃这一轮副高的影响。虽然部门北方城市的气温不一定会像江南那样突破高位,但湿度的回升会让体感温度明显增长。特别是在副高边缘区域,还可能出现局部性对流天气,比如短时强降雨、雷暴等,使得高温和湿热交替出现,增长了天气的不稳定性。


这种副高的强势反扑,实际上与今年西太平洋副高整体位置偏北、偏西的特征有关,同时热带海温偏高、南亚高压稳定等因素也在助力。换句话说,即便进入末伏,气温也不会轻易回落。对于在高温下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这意味着防暑工作要比往年持续更久。


三、出伏不等于凉快,防暑降温仍需坚持

按照传统习惯,人们常认为出伏后天气会逐渐转凉,但这只是基于多数年份的平均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年份。尤其是在副高异常偏强、北抬幅度大的年份,即便日历显示已经出伏,天气也可能继续维持高温模式。今年正是这种典型的年份。副高在将来一段时间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在控制范围和强度上继续增强。这就意味着,即便进入出伏阶段,江南、华南部门地区依旧会有一连的高温高湿天气,北方不少地方也会被闷热侵袭。这种气候形势下,高温中暑的风险依旧存在,不能掉以轻心。


从健康角度来看,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人体的散热效率会明显下降,导致中暑风险大幅增长。特别是对于户外作业职员、老人、儿童以及有慢性病的群体来说,高温天气对心脏和血管的负担是持续性的。此外,空调虽然能带来凉快,但长时间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与室外高温频繁切换,容易导致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




因此,在接下来的高温期内,防暑降温依旧是生活的重点。发起淘汰中午至下午两点之间的户外活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上留意清淡,增长富含电解质的食物摄入。同时,夜间闷热天气容易让人失眠,可以通过提前降温、使用风扇辅助空调等方法,让室内环境更相宜入睡。今年三伏天的末伏阶段并没有带来人们盼望中的凉快,反而在副高的强势控制下,让南北方都面临持续的高温闷热磨练。预计将来一周,高温天气还会不断发展,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即便出伏之后,防暑工作也必须持续到副高彻底减弱为止。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0A0628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