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81|回复: 0

一提起娃的牙齿,哪个妈妈说不上几个犯愁的标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7:31:1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康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龋齿率为70.9%。
也就是说在我国,每10个5岁孩子中,就有7个孩子有蛀牙。
有研究显示,我国达到牙齿康健标准的人不足1%,看牙难、看牙贵更是公认的究竟:
种一口牙的花费,相当于买了一辆宝马。
这形容真的是相当的贴切啊!


以是想要省辆宝马(牙齿好),必须从娃娃抓起。
怎奈娃总是不配合,给娃刷牙就像杀猪一样。
以是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摧残中逐渐佛系:不是让娃自己刷(因为有的时间自己刷反而反抗力度不是很大)就是大人趁其不备匆匆一刷完事儿。
但好多孩子自己刷牙都是糊弄事儿,说起来是刷了,其实都是无效刷牙。
前几天,我去看牙,顺带把CC这个老病号也带了去,检查检查。
牙医慎重而严肃地提醒了我一遍:“你们肯定要对峙给她刷牙。”
因为跟C爸相熟,还打趣道:“是不是有了老二顾不上老大了?CC这段时间牙齿可显着不好了。”
我真是一阵心虚,确实,CC7岁之后,刷牙这事儿基本放任自流了~
可转眼一想,我这不已经熬到法定解放年龄了吗?(7岁)
于是不甘心地厚着脸皮问:“她已经7岁了,我到底还得帮她刷几年啊?”
没想到牙医说:“标准不是年龄,而是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刷牙是个精细活儿,能力达不到,娃就算10岁也得继续帮着刷!!”
啊???
怎么知道娃能力行不行了呢?
许多牙医都发起,其实普通家庭可以参照手部精细动作的另一个外在展现标准——绘画能力
我听完觉得挺奇怪,也觉得挺实用,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用标准的刷牙方式来刷牙,需要动用手心上的17种肌肉+手臂上18种肌肉发力配合。
既要磨练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和机动程度,还需要肩膀和前臂的肌肉足够稳定!
想要刷干净牙齿,跟年龄没直接关系,而是需要手部精细动作和小肌肉群发展到肯定的程度。
绝对不是你想让娃刷(或者娃想自己刷),他就真的能刷的了的。
咱们就拿最常用的巴氏BASS刷牙手法来看。
巴氏BASS刷牙三部曲:
1、刷牙齿咬合面时,牙刷在牙齿上方程度运动。


手握牙刷并把牙刷放进嘴里,是需要肩膀带动整支手臂,借助大运动的力量来举行的。
光这个动作,就需要孩子花挺长一个阶段来掌握(一般1.5岁——2.5岁)。
娃可以或许做到手握牙刷,而且也会有模有样的借助大运动,把刷头杵进嘴里。
但,也就这样了。
一顿横冲直撞,也不过是通过整个手臂来移动,在牙齿表面锯来锯去
落实到更直观的绘画上——如果娃这个时期能准确有力地画出横平线、竖直线,那么他就可以拿着牙刷“横冲直撞”(刷咀嚼面)。
巴氏刷牙法“第一式”初见成型。
当然,牙齿形似正方体,有六个面,被刷到也就一个面,娃依然任重道远~
2、牙刷在牙面与牙龈上“打圈”。


要想完成这个动作,是需要娃的手臂移动时不僵硬,无需移动前臂,只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拿着牙刷在牙齿外表面打圈。
这个阶段一般会在2-4岁之间,落实到绘画程度上——如果这个阶段宝宝可以在纸上画出规则的圆形,那么基本他就能拿着牙刷在牙齿上划圈了。
如此,巴氏刷牙法“第二式”也就初见成型了。
3、刷牙齿反面时,刷毛与牙齿呈45-60度角。


要想举行牙齿内表面的探索,还需要手部运动的发展,腕关节和手指的机动度。
它决定了娃是否有能力转动手腕。
娃的腕部精细动作的发育,对刷干净牙齿内侧来说非常重要,当然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般需要5-6岁之后,落实到绘画程度上——如果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持笔作画,画出方形、圆形或者指定的任意形状,那么牙齿内表面,孩子应该也能自如刷到了。


如此,巴士刷牙法“第三式”也就成功了。
但,这些只是理论上分步能做到,想要全套做到位,还得继续修炼手部和肌肉群。
当我在网上输入“家长帮孩子刷牙”这个关键词后,几秒内就蹦出了2亿条搜刮结果。


我浏览了几页,从牙齿保健机构的科普文到牙科专家的论断,无一不给出一个发起:
在孩子8岁或10岁之前,父母应亲手为孩子刷牙。


鉴于能刷和刷干净还是两码事,以是儿科学会发起,尽量给孩子多刷几年,孩子7、8岁之后,才能具有用牙刷有效刷牙的技能。
而且为保证孩子们可以或许刷得彻底干净,即便孩子已经10岁或12岁了,父母还是应当在一旁查看孩子们的刷牙过程,不要放任不管。
根据经验,如果孩子可以流利地书写一篇看图写话,阐明在能力和耐性上都达标了。重要的是那个时间,孩子的心智已经成熟了,他们可以依靠自觉去做好这件事,就可以尝试放手了。
我掐指一算,那怎么也得小学3年级了吧?
嗯,我反正快熬出头了,7年我都熬了,我还怕2年?
另外,除了这点,大概大家伙心里另有一个疑问就是:
为什么我娃天天刷牙,也不吃糖,还是蛀牙呢?
真相是,如果孩子饮食风俗不好,刷牙大概也挡不住牙要蛀得脚步!
蛀牙的四要素是:牙齿、细菌、糖、时间。
整个蛀牙的过程其实就是:牙齿是本身,细菌是真凶,糖是帮凶,还需要足够的时间酝酿。
首先,要抚躬自问下,咱给娃刷牙刷到位了吗?
如果没有,上翻再看一遍。
如果你每天口腔清洁到位了,那就需要考虑糖和时间了。
首先是含糖的食品。
这里所说的“糖”并不单单指指糖果或者甜食,全部的碳水化合物也都是”糖“。
是的,包罗但不但限于,娃吃的面条、米饭、水果、酸奶、小饼干等。


明白了这点,再来看食品和牙齿的接触时间和频仍程度。
哪怕是一个从来不会吃糖果的娃,如果他正餐之外,有事儿没事儿来点水果、吃个饼干、喝个酸奶,一天嘴巴都不闲着,也有极大的大概会蛀牙!!
因为宝宝常吃的食品里大约90%都含有糖和淀粉(包罗谷物、水果),而任何含有糖或淀粉的食品在被细菌分解后,都会产生酸性物质侵害牙釉质,继而引起蛀牙。
食品和牙齿频仍接触,就会使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增加龋齿发生的几率。
相比起吃甜,食品和牙齿的接触时间和频仍程度,才是引起蛀牙最直接的缘故原由。
举两个极端的例子:
同样是一杯果汁,宝宝用奶瓶一口一口渐渐吸着喝了一上午,让果汁缓慢又连续地接触牙齿,要比用杯子一口气咚咚咚地喝完更易引起蛀牙。
而同样是5块糖,宝宝分散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吃,让糖果频仍地接触牙齿,要比一次性吃完更容易引起蛀牙。
以是,对牙齿最好的饮食方式,是一日三餐,最多上、下午会合来个加餐,而不要一!直!不!停!吃!


另有就是人们吃过于精细也会增加牙齿接触。
平时给孩子提供食品,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怕太硬娃咬不动,以是做的非常精细软烂。
但精细食品会减少食品对牙齿的摩擦、从而增加食品的附着力,这些残渣连续粘附在牙齿表面,就会被细菌分解继而引起蛀牙。
娃牙齿和口腔肌肉群发育不美满的时间,可以精细一些。
但随着娃的发育,肯定不能太过计划软烂好嚼,该硬要硬、该糙得糙,肯定要给娃适合牙齿咀嚼、啃咬、撕扯的食品。
否则,精细喂养的副作用太太太大了,可不但仅是蛀牙。
总之,牙齿这货,千万不能省着用!
好了,想要远离蛀牙,总结两个要点:牙齿刷到位!饮食吃到位!
盼望小朋友们的牙齿都能健康健康、整整齐齐、白白净净!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筹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大夫;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领导更多父母参加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