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245|回复: 1

看看这位“民国书法第一人”的书法心得,定能让你有所收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8 23:21:4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白蕉是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良好的帖学各人之一,其一生沉酣书艺,精研书论,拿沙孟海的话来说就是"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孟会祥以为《论书文稿》是白蕉一生中书法论著所浓缩而成的精品之作。是其一生学书的履历之谈,仅仅数百字,却囊括了对于书法中怎样学习书法,书法中的笔与墨,间架、章法、动静、虚实等。
本日我们也借白蕉《论书文稿》,摘其学书路径、结字之功、章法之妙、用墨之法四个部门,解密白蕉结字、章法、用墨之法。其中白蕉用墨之法的借鉴,让我获益良多。
(部门观点摘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林峰博士论文《白蕉书学研究》,在此表示感谢)

002219azzomzzntmt3qw1s.jpg

一、学书路径
访师百代,心许目媒。夫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炼才——《论书文稿》
《论书文稿》的开篇"宗师章"指出了书法的学习中怎样"入由一家",然后"转入转难",末了到达出帖时"有我不有人,韵味出乎手"。
与白蕉同时代的老辈教子弟学书都是教其学颜柳,讲'颜筋柳骨'。白蕉反对如此,"他们不复顾到学习者的个性近不近?对于颜柳字帖的兴趣有没有?"。他以为各家有各家的风格和格调。选帖要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差别人的个性差别即差别的"笔性",学谁应该由学习者自己去决定,这就是"心许目媒""因性以炼才"。鉴于初学者鉴赏方面有限,大部门学者定会出现"选择综合症",引导老师的作用在于指出哪些名家可以学,哪些碑帖可以入手,以及它们的优劣高低之别。
学习分三段工夫。初段功夫:是确立宗主立脚跟,这一阶段找准一家"要力图其似"。要心中只有此帖,不可掺入己意,即所谓无我,假如只凭己意,信手直书,而美其名曰"意临",其实是自欺欺人。形似还不是目的,做到形似后,还要追求神态上的惟妙惟肖,以求精熟笔法结构,相识笔势之往来,笔意之顾盼,血脉之相连。
中段功夫:这个阶段可泛涉喜欢的历代渊源相近的各家碑帖,将诸家之长,点滴归源。"揽笔众奇,游于多门。扩视野于南北,骋笔势之纵横",此为立定脚跟再博采众长,才气洞见古人精奥。
终段功夫:自我面目确立的阶段,"面目具我,风格非人"最终"智过其师,方名得髓者矣"。

002219pdh9dhozhgotdtxg.jpg

二、结字之功
间架则离合明而疏密显,纵横跌宕,唯变所适。——论书文稿
白蕉首先强调治法的学习,初学时要循规蹈矩。"先规楷正,后窥行草。握管无时,法脉求证"。
白蕉强调治法的同时,另外极其反对执死法与机器法。"是艺术上所言的法,其实是一般的规律,一种规矩的运用,以是还必须变革。"这一般规律的方法和原则去安排结构那是远远不够的。
结字受笔法和笔势影响,在誊写过程中加入了头脑感情与个性特性,结字就会相应地产生变革。白蕉特殊强调人的主观能动,如许才气用笔机动,结字天然,让书法具有动态之美。拿白蕉的原话便是"还不是和泥塑木雕无异?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正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

002220tb27xhq2b634fb6i.jpg

三、章法之妙
行列则断续分而起伏应,隔行悬合,宛转相承。团体以观,各式各样,万红而一春——《论书文稿》
白蕉的章法好坏常高明的,这里直接引用原话"讲点画,又讲' 分布',既要从有笔墨地方看,又要从无笔墨地方看;既要看实的地方,又要看虚的地方;既要看密的地方,又要看疏的地方"他强调字与字、行与行要有接洽,有呼应。鄙视章法上如拍团体照一样,个个正襟危坐、神态端严,则必了无生趣,没有任何感人的地方。
天然誊写是白蕉书法的一大特点,对于章法的要求也是一样。书法要在平常下大功夫,千锤百炼。但末了应用创作时必须要出之天然,而无雕琢刻意之感。以是白蕉特殊反对安排做作。
借用邱振中老师"轴线图"理论,我们拿同时期帖学各人沈尹默和白蕉对比,沈的章法行轴线变革和摆动水平明显要少,白蕉则更加丰富,更能体现魏晋人的潇洒和韵致。

002221tq999qx1ca14zkq9.jpg

用"轴线图"方法分析白蕉书法的章法
四、用墨之法
白蕉的本墨法用得好,最高明的还是水墨法,用得非常率意和自由
水墨法在中国画中使用广泛。由于水的大量使用使得墨色非常有层次感。我们以写给邓散木的《书法论稿》为例。"狗""能"二字水墨淋漓,出现明显涨墨效果。背面开始不再蘸水枯笔为之,直到"触藩自苦"再次蘸墨,枯而不燥,与前面的畅润形成了光显的对比。团体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层次、虚实、动静、缓急等变革便显得极为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拿他本人的话说就是"蘸着浓就浓点,蘸着淡就淡些,干就干些,写来有奇趣。善用墨,墨淡而不渗化,笔干而可以或许写下去"。墨法关键是团体上要温润调和。即便有"枯涩"之笔,也要服从"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原则,以秉持"违而不犯,和而差别"。
欢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8 23:53:3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佑任放哪?只能说很好,不至于就第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