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96|回复: 0

被困住的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6 11:26:06|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一两年,大部分景区的日子都不好过,破产倒闭案例不胜枚举,债台高筑已成为常态,不要说转型升级了,连维持正常经营都困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景区该如何走出这些困境?
门票经济转型阵痛
2018年,为了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变化,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很多景区门票纷纷下降,此举本意是为了推动景区走出“舒服区”,通过餐饮、住宿等二消来增长景区综合收入,然而转型过程中让很多景区短期内经营压力骤增,无论是上市景区还是中小景区均是云云,虽然很多景区设有餐饮、旅店、购物等多种二消业务,但是这些板块收入尚不敷以支持景区团体收入,所以门票低落了以后,景区营收和净利润急剧下滑。
以丽江旅游为例,在门票下降的第一年,丽江旅游2019年上半年财报表现,公司三条索道共计接待游客210.17万人次,同比增长21.92%,印象演出收益增长2500万元,营收占比从14.83%的营提高到23.85%,然而门票和索道运输收入却下降5000万元。
团体来看,虽然门票下降推动了丽江旅游游客人数的增长,但是演出、旅店、餐饮等板块的营收并不敷以弥补门票及索道价格下调带来的影响。
新冠疫情反复冲击
当景区还未走出门票经济转型的阵痛时,疫情这座大山又牢牢地压在景区头上,为了吸引客流,多个省份景区实施免票政策,这一举措对度日艰巨的景区来说更是落井下石,部分中小景区因为现金流断裂不得不黯然离场。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表现,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
变与不变陷入僵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转型阵痛、疫情反复来袭等多重夹击之下,景区发展仿佛陷入了僵局。
为了转型升级,推动二次消费,很多景区一是加大住宿、餐饮等产物投资开发,延伸旅游消费链条;二是纷纷投资创建各类网红项目,例如玻璃栈道、网红秋千、蹦床等。然而这些所谓的“转型升级”现实却加快了景区的没落,住宿、餐饮等创建前期投资大、后期回报周期长,关键的一点在于即使景区创建了这些项目,游客并不会在此消费住宿,并且这些产物经营过程中的人力本钱开支大,让景区苦不堪言。

而投资的网红项目又因为市场同类型产物一窝蜂涌现,很快就让游客陷入了审美疲劳,并且有些网红产物,还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总结一句话就是,改变是找死,不改变是等死。
改变是必然之选
那景区到底应该是变还是不变?景区必须得改变,否则就像温水煮田鸡,最终会从僵局陷入到死局,其关键在于如何改变。
现阶段各个景区生存都不容易,所以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建议在已有的存量基础上举行调整,而不是大建特建各种重资产项目。
首先从餐饮、住宿等二消方面来说,为何游客来了不消费,因为有的景区娱乐项目少,一天时间嬉戏绰绰有余,并且晚上也没有其他游乐项目,游客没须要停顿住一晚,游客停顿时间短,自然没偶然间去举行餐饮、商业的消费。

景区可以增长当地特色的体验型项目或者小型特色类的旅游演艺产物,例如增长特产制作的体验环节,有茶山就增长采茶、做茶等体验环节,假如有其他农副产物均是雷同的发展思路,一能丰富游客体验,二能当做伴手礼送人;对于小型的特色表演体验项目,例如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贵州的高山流水酒等,每个地域都可以打造差别的特色产物,景区可以增设多样的雷同项目,这些项目投入相对较小,并且还能延长游客停顿时间,带动其他二次消费的营收。
其次从业务拓展来说,可以依托景区现有资源,根据市场需求所向来拓展新的业务,例如,“双减”政策以后,研学游市场一片火热,一些原本拥有房车营地的景区可以在承接现有业务的同时,也做研学游的户外拓展项目等。

末了是景区可以围绕康养、体育、乡村振兴等方向多元发展,例如时下最受年轻人接待的音乐节,山东省针对音乐节就推出了各种政策支持和补贴,有承载能力的景区可以依托政策来筹备筹谋这类运动,不但能推动景区营收增长,还能获得补贴。着实差别省份差别的主管部门都有各类政策补贴,景区应该关注政府各类补贴政策以及市场需求,将文旅与其他行业多元融合发展。

景区如今虽被现实窘境困住,但千万不要被发展头脑困住!坚持逆流而上必将会等来盼望的曙光。
注: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全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