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373|回复: 11

全球每年数百万儿童死于用药不当,儿童用药避免陷入六大“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6 16:23: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衣晓峰
<hr>用药错误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其发生率约为成人的三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有万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 死于用药不当。我国生齿基数大,儿科疾病占所有就诊人数的 20%,同时也是安全用药隐患的重灾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不合理用药占比为12-32%。早在20年前,著名的《美国医学杂志》就给出了“用药错误中高达19%的案例是可以预防的”结论,随着医院药学的不绝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日益进步,这个数据在持续向好,说明儿童用药的科学干预可以或许有用防范危险的发生。
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滕海龙告诉记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差异,其用药的合理性及服药方法亦有差异。因此,药师在儿童用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滕海龙先容,目前上市药物品种繁多,很多药品广告及说明书夸大治疗结果,副作用书写不详,常常造成不合理用药,甚至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环境家常便饭。如何正确指导患儿用药,制止踩坑,让患儿蒙受最小的用药风险,得到最大的疗效,以期到达安全、有用、经济、适当的合理用药要求,滕海龙主任认为,这个话题值得持久关注。

针对临床常见的儿童合理用药题目,滕海龙主任药师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提请广大家长给予重视——
一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淘汰抗生素的使用次数对孩子免疫能力的进步有很大帮助。滕海龙提示,作为感染最为多见的病因,区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往往至关重要,严重细菌性感染必须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否则大概使细菌感染加重,发展成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后果。要注意的是,极少会出现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的状况,绝大多数患儿不需要“抗生素+抗病毒药”同时并用。如确需接纳抗生素治疗,肯定要包管足够的时间,至少应用5-7天(如阿奇霉素具有特殊半衰期,可用3-5天,但因为这类药物故意脏毒性,尤其故意脏底子疾病的患儿要制止使用),把细菌彻底杀死,制止耐药细菌的产生。
滕主任告诫,不是越高级、越贵的抗生素越好用,如果怀疑细菌感染,可配合大夫进行血、尿或细菌敏感性检查来明确病因,针对差异细菌感染,选用药效相对较强的抗生素;同样,不管孩子的症状有多相似,如果没有大夫的建议,万万不要重新使用以前用过的抗生素。自作主张给孩子开药的风险是:毁掉好的细菌,甚至是对免疫系统有用的细菌,而让那些耐药菌趁机反叛,大举进犯。特殊是在儿内科,抗生素不提倡用作预防感染,因为如许做并不能取得任何疗效。
二是不可滥用抗病毒药物 滕海龙指出,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无需借助抗病毒药物医治普通感冒,过度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显着增高干系不良反应的概率。有些复方感冒制剂的组分中加入了金刚烷胺,此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克制结果,但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冠状病毒并无“影响力”。不少家长没弄懂复方感冒药成分,往往同时给患儿服用2种以上的复方感冒制剂,这会导致伪麻黄碱、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酮替芬等)等成分的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不光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容易增长药物不良反应,是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要隐患。滕主任说,治疗症状繁多的感冒,最好选择含单一成分的药物,这对于降低药物副作用是有益的。

三是要正确选择退热药 滕海龙告诫说,起首是否应用退热药需要专业医师的判断,盲目自行用药倒霉于疾病的控制。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一样寻常口服或直肠给药;布洛芬制剂(如安瑞克)与对乙酰氨基酚一样,副作用少,是儿童退热的一线用药。需要指出两点,二者只可选其一,瓜代选用上述两种药物,目前临床尚没有联合用药的有用性和安全性数据,药师不保举。别的,大部分感冒药中都含有退热药成分,如果没有医师或药师指导,不可随意接纳“感冒药+退热药”方案,以免酿成药源性肝损伤的严重恶果。
四是理性看待“灌肠治疗” 灌肠治疗在一些地区很流行,家长认为孩子灌肠比静脉输液少受罪、更安全,大夫说灌肠操纵简单、方便实用、结果好。药学研究证实,栓剂塞入距肛门口约2厘米处,可使给药总量50-75%的药物避开药物的“首过效应”。滕主任解释说,首过效应,亦称“首关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是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通过肠粘膜及肝脏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低、药效下降的效应。有些药物几乎无代谢作用发生,有些则在胃肠壁或肝脏内被广泛代谢、消除,发生首过效应。因给药途径差异而使药物效应产生差异的现象在治疗学上有重要意义,如直肠给药、注射、皮下或舌下给药可免去首过效应。
据有关文献报道,幼儿灌肠时的肛管插入深度,往往从3-4厘米到15-25厘米不等,滕主任认为,直肠给药的主要目标是免于肝脏首过效应,这种灌肠方式由于给药位置过深,并不能减轻药物大概带来的神经、血液、心脏、肝脏、肾脏等损害,虽然避开了药物对胃和小肠的刺激,但大概潜藏药物对直肠、结肠的伤害,存在安全隐患,应慎重选择。

五是正确服用治疗腹泻的药物 滕药师夸大说,用药与否不取决于患儿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而是需要确定腹泻的缘故原由,如果是细菌感染所致,起首要用抗菌药物;如果需要吸附类药物(蒙脱石)和微生态制剂(四联活菌等)联用,建议先服用蒙脱石散,以将胃肠道内的细菌、病毒和毒素吸附掉,对肠道彻底“清扫”后,再佐用微生态制剂,纠正菌群的紊乱,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两者用药隔断至少在2小时。若上述三类药物共用,应先用抗菌药物,再用蒙脱石散,最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其用药顺序和隔断时间决定临床结果,切不可自作主张,为所欲为。
六是注意牛奶和一些药物的相互干扰 滕海龙表示,大部分抗菌药物不宜与牛奶同服,如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不保举儿童服用)不易吸取,抗菌结果严重“打折”,致使药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但阿莫西林、头孢羟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米诺环素可与牛奶同服)。与此同时,牛奶中的蛋白质容易与乳酸钙、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常用的钙、锌制剂形成凝块,既破坏吸取,还会削弱血药峰浓度,且加重胃肠道负担。不仅如此,牛奶中的磷也易使铁剂沉淀,倒霉铁元素吸取,干扰疗效。
最后,滕海龙主任药师提醒广大家长,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是一门极其专业的学科,因为合适的剂量资料及用药指南始终在逐步完善的路上,家长肯定要服从医师和药师的指导,切不可盲目服药,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发不良后果。再者,肯定要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剂型,不宜随便摄取成人用药物,一方面药物剂量不好折算,二是容易带来不良反应。
滕海龙主任药师简介

结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系,现为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执业药师。曾任原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质量管理药学评委,牡丹江市医疗质量专家组药学评委,得到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国家、省级论文6篇,是牡丹江地区抗菌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9 03:41: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22:26:2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18:16: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13:37:5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21:46: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8 23:59: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31 07:48:1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30 05:26:5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31 11:09:5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