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汽车天地 ]
零跑:走比亚迪的路,让新势力无路可走!
[ 理财 ]
湖南31个储能电站亏损2000万,揭开了储能
[ 理财 ]
突发!超10万人爆仓
[ 理财 ]
震惊!市值25亿公司财政造假近200亿,被
[ 电脑维修 ]
我被骗了这么多年!《泰坦尼克号》中的海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434
|
回复:
0
学者黄全愈:儿子从只会一句英语,到成为全美杰出律师,我总结出这些“教育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9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2-26 02:27:02
|
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看点
迈阿密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黄全愈,是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通过“参与观测”研究法,以儿子的求学和成长经历,作为观察美国基础教育的一扇窗口。儿子从只会说一句英语,到如今成为美国杰出律师,成功背后,黄全愈教授却也有另一层思考。
文丨周滢滢 编丨Jennifer
30多年前,刚满5岁的男孩矿矿,跟随求学的父母来到美国,在幼儿园里只会说一句英语“Where is the bathroom?(厕所在哪儿)”
成长中,他一路就读美国城郊的公立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就读于一所私立男校。大学期间才决定学习法律,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如今,这个男孩已成为世界知名律所最年轻的出庭律师与持股合伙人,平息了长达十年之久、数额达10.8亿美元的证券纠纷(纽约法院有史以来最大的合同损害赔偿裁决之一),还被选为全美值得关注的亚裔领袖之一。
而站在男孩身后的父亲,正是
著名教育学者、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
。
黄全愈和儿子在哥大法学院
作为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黄全愈教授一直通过“参与观测”研究法,
以儿子矿矿的求学和成长经历,作为观察美国基础教育的一扇窗口。
他撰写的
《素质教育在美国》
系列丛书,在中国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引发对“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最近,黄全愈教授又带来了新书
《教育的基础》
,继续抽丝剥茧,直抵教育背后的复杂问题。
如果用世俗标准来看,儿子从初来美国时不会英语,到成为美国杰出的诉讼律师,已然属于成功典范。
欣慰和骄傲之余,黄全愈教授却也以冷峻的眼光,剖析
这背后有哪些因素在助推孩子,同时又有哪些教育上的遗憾和反思。
他甚至在新书的自序里写到,
“(儿子)看起来挺成功,但都是赢在局内,是在人家设计好的法律框架和条文下玩游戏,从未想过到局外去当那顶尖的20%。”
他还补充说,这不是“凡尔赛”,真的是家庭教育给儿子带来的局限。
带着疑惑和诧异,外滩君远程采访了黄全愈教授。这位深谙美国素质教育的跨文化学者,既从教育学者、也从一位父亲的角度,畅谈了儿子的成长中那些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及他所理解的家庭教育的局限。
黄全愈教授
儿子被选入美国“天才班”
童年的矿矿,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先后在美国公立中小学和私立高中里,被选入“天才班”。
但是,这个“天才班”的选拔,却和国内很不一样。
美国天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发挥潜能,针对其特长进行教学,
因此它的选拔并非一种“竞争性”行为,也不是为了“拔苗助长”。
那么,如何选出“天赋儿童”?美国各州也有很多讨论和争议。
黄全愈介绍道,基本上,达到全美或各州统考成绩的98%以上,或智商130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参与选拔。此外,还有这样几条筛选原则:
1、要用多种衡量手段,去寻找不同才能、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而不是只用成绩、智商;
2、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天赋的显露和发展。
孩子如果某方面天赋表现得晚,可随时识别;后来跟不上的孩子,也随时退出,不搞“终身制”。
3、重视驱使孩子不断努力的内驱力。
在这些原则之下,有些学校会请家长、老师、以及同学填推荐表,这些表格上的评估维度五花八门,比如“是否好奇心强”“是否爱刨根问底”“独立性强不强”“能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等......基本和成绩无关。
家长推荐表,图源《教育的基础》
通过这样一套“软性”选拔机制,矿矿在美国中小学读书期间,都是“天才班”里的一员。
孩子入学之后,黄全愈发现,哪怕是被选拔出来的2%-5%的天才儿童,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也是妥妥的“素质教育”,并非如国内家长所传言,“美国上层也搞应试教育,中层才搞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教育?就是把
孩子的潜能、品行、特质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
;而且尊重儿童成长规律——
越是低幼阶段,竞争的压力和学习的分量就越小;随着年龄增长与核心能力不断增强,孩子通过进取和奋斗去获得成功的快乐则越来越多。
”
美国基础教育体系中虽没有“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却让黄全愈对这一概念,渐渐有了感性和清晰的认识。他以儿子的求学历程为蓝本,撰写了《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丛书,在国内掀起巨大讨论。
这其中,也有他走过的弯路,以及反思。
初来美国时,他嫌美国小学教育太小儿科,孩子整天乐呵呵地傻玩,于是给一年级的儿子私底下“加餐”。
他买了整整一套美国数学课本,这套课本编写得非常简单、易懂,他让儿子每天自学和做题。结果,儿子用了一学期时间,就自学完了六年级的数学。
黄全愈向学校提议,让儿子每星期跳级到三年级上一节数学(因为谦虚,他没好意思申请直接跳到六年级)。
没想到,老师在回信里婉拒了,还附上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解释说,“我们
更强调孩子对隐藏在数学后面的概念的理解
,而不是对算数的死记硬背。
我要把孩子培养成解决问题的能手,让孩子学会思考... ...”
尽管如此,黄全愈心里依然不服气。看着孩子已经遥遥领先班上的同学,他决定让孩子继续自学。
就这样,矿矿在小学二年级时,就自学到了八年级数学,把班上的美国孩子甩了七八十条街;在高中时学完了大学微积分;SAT考试数学几近满分,各类奖项更是拿到手软......
就在他以为孩子未来会在数学领域大展身手时,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上了大学后,孩子却谈“数”色变,对这门学科避之不及。
“没想到,这么多年后尝到了苦果。”
黄全愈感叹道,如今再看老师这封信,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对教育规律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人生是一场长跑马拉松,不尊重规律的超前学习,反而可能过度开发、透支孩子的兴趣
。
后来,当他看到美国各类统考数据,感触更深。
数据显示,美国孩子的成绩与年级成正比——
随着年龄增长,学习难度加大,各学科成绩反而越好。
全美学生成绩报告单
图片源自《教育的基础》
这个现象违背了很多人的常识。按理说,年级越高,学习难度越高,想拿高分会更难。比如,小学生计算3+5=8这类的题目,得100分很容易;到了高中,微积分想要拿100分就很难。
这样的成绩单并非是个别州特例,而是全美普遍现象。这也反映了美国教育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起步落后,却在终点领先。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
年幼阶段,孩子在心理、生理、情感上,尚未具备应对激烈竞争的条件,思维和行为都受到大脑阶段性发育的制约。
也因此,小学和初中阶段,很多孩子都是信马由缰,基本没有像样的家庭作业,也没有班级排名,等到了高中阶段,他们才开始真正发力。
反之,过早浸泡在题海中,反而容易磨灭孩子对某一门学科、乃至学习本身的兴趣。
“看起来赢在起点,其实是输在了终点”,在黄全愈看来,这段数学学习故事,可谓是家庭教育局限之一。
从孩童开始的研究性学习
“一栋大厦有多宏伟,能否高耸入云,取决于它的基础有多坚实,而不是它的屋顶有多拔尖。”
黄全愈发现,儿子的学校学习,
每天看起来傻呵呵的,其实在日复一日地打牢地基,比如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
这种对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从很小年龄段就开始了。
刚上二年级时,孩子有一天放学回家说,要写一篇关于蓝鲸的“科研论文”......黄全愈很诧异——一个8岁孩子,知道什么是研究吗?
那时的矿矿,刚能读稍厚一点儿的书,写出由几个长句子拼凑出来的文章。没想到,他真的从图书馆借来了十几本书,两周后捣鼓出一份关于蓝鲸的“论文”。
“其实,它根本不能称得上论文,不过是查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整理了下来。但
正是这种碎片化、非常幼稚的研究,给孩子埋下了一颗自主研究问题的种子。
”
换句话说,
“研究”是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是真正的目的。
当然,
小学阶段还只是侧重收集材料;
那么到了
中学阶段,就需要孩子提出问题后,去证实或证伪某个假设,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七年级时,自然科学的老师就要求学生自选课题,进行研究。两个月后,参加科学研究成果展。
选择的课题范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唯一的要求是不能重复前人的研究。矿矿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在教授爸爸看来异想天开的课题:测试小白鼠的决策能力。
为了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他还真的买来两只小白鼠,在笼子里装上不同的装置。整整两个月里,一放学就捣鼓实验,还有模有样地记录数据、绘制图表。
这一次,孩子的论文开始具备基本格式——有背景简介、提出假设观点、阐述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对信息做统计分析;最后还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校成果展上,和小白鼠报告一同展出来的研究论文,也都五花八门、脑洞大开,比如《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食物的色彩与消费者的心理》《狗靠什么来决定和选择玩具》......
类似这样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几乎贯穿了矿矿整个求学过程。
黄全愈发现,在美国中小学各科学习中,
“问题式学习”就像是一个鱼钩,知识掌握并非重点,关键是要用这个鱼钩,勾起孩子的研究兴趣、探索欲望。
这也是为什么,课堂上经常是“少教多悟”,更多时间交给孩子们提问和讨论。
然而,当黄全愈受邀回国听课时,他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全不见了。面对老师的提问,孩子们的答案永远不会“超纲”,一切都在围绕“课本和知识”进行。
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蟋蟀的住宅》,老师问孩子们,蟋蟀有什么特点。孩子们先后回答,“唱歌”!“做窝”!除了这两个课本上的答案,孩子们居然再没有其他答案了。而老师也心照不宣地转向下一个环节。
黄全愈表示不解:“蟋蟀的特点,好像不止这两个吧!上了这一课,孩子们竟然不知道蟋蟀最大的特点,还有打斗……”
这个场景,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教育,究竟应该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问题,还是把没问题的孩子教得有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促使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
答案不言自明。
那为什么,“素质教育”的落地依然很难?或许,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育者和家长对未来决定孩子“出路”的那场考核评价是否有信心。
孩子的未来不可预测
教育只能“静待花开”
说回矿矿的成长,黄全愈教授压根没想到,儿子毕业后会成为顶级律所最年轻的诉讼律师。
一个华裔青年,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律坛,和许多子承父业、甚至祖祖辈辈来自法律界的白人精英同台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说
孩子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最终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无法被规划和掌控;
父母和学校能做的,就是给予他破土、出芽、成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
黄全愈回忆,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爱好和天赋,曾一度是绘画。母亲作为启蒙老师,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积淀。
矿矿的艺术天赋,很早就开始显露。
三岁时画的水墨画竹子,差点让人以为出自美术教授之手;
中学时,他的插画被出版社看上;
到了高中,美术老师更是坚定表示,他的作品要超过学校美术班历史上最好的毕业生,美术就是他的天赋所在......
尽管如此,矿矿还是希望能充分尝试和探索,不限制未来的可能。
高中期间,他在美术和计算机二选一的选课纠结中,选择了计算机。(谁知16年后,他还真的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能,成功逆袭了一个赔偿金达7.5亿美元的官司。)
上大学后,矿矿又对巴西柔术产生狂热,师从著名世界冠军,竟获得最高黑带段位;
直到大二时,他才决定毕业后,专攻法律
……
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并不容易。他经常一宿一宿不睡觉地研究案子,往往一上庭就是七八个小时;在双方的攻防中,必须能随时随地调出任何案情的细节;有一次,光是ppt就有300多页。
要说孩子身上这些优秀律师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怎么来的,黄全愈认为,
它和中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扎实的人文训练,不无关系。
初中时,儿子的一位老师酷爱古希腊哲学,也喜欢《道德经》,崇尚思辨。在他的课堂上,儿子开始尝到演讲的乐趣,悟到逻辑的力量。
每天放学,他都要都带着课题与父母讨论,话题讨论从“美国的法律该不该禁枪”,再到“美国是否应从英联邦中独立出来”……在和父母的辩论中,他的表达愈发犀利,经常让父母败下阵来。
这位老师的上课方式也很有意思。有一次,他搬出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悬案,要求学生查阅很多历史书籍和资料,去寻找真相。几个星期后,居然在课堂上模拟了一场“历史的审判”,由孩子担任庭辩律师。
查阅资料、当庭辩论、陪审表决、法官宣判……一群初中学生把历史悬案,里里外外倒腾了几遍,却也有模有样地模拟了真实的庭辩过程。最终,老师为学生精彩的辩护,打了个超满分A+!
或许,孩子对庭辩的兴趣,就从那时起悄然埋下?
让黄全愈印象深刻的是,
学校在
引导孩子探索“职业兴趣”方面也很下功夫。
八年级时,学校曾举办了一个“职业兴趣分析”活动,把各行各业分成十五类:社会科学、文秘、医疗、农业、服务、艺术、科学、建筑、教育、法律、交通、销售、管理、手艺、机械。每一类下面,又有非常详细的职业。
每个孩子都回答了上百个看上去毫无内在关系的问题,最终心理学家给出一个测评结果。矿矿的测评显示,最高职业兴趣是法律,第二是医疗,第三是科学,第四是艺术……
当时不以为然,今天再看,
这个意料之外的职业测试结果,反衬了“职业兴趣分析”深远和潜在的意义。
有意思的是,孩子的学校,不是请名人、教授、作家、院士、企业家等“成功人士”做报告,而是请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是医生、护士、警察、消防员、拍卖师、牙医、汽车推售员、邮递员……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百态,以及普通人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成功”。
在校方看来,
社会名流无疑是成功的,但支撑社会的普罗大众也是成功的,这是社会的根基。
黄全愈深受启发。
“都说要推行‘素质教育’,但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我们应该大声、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
当你的潜能、品性、才能和特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你就成功了!
毕竟,
99.99%的孩子甚至没机会路过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的大门,但是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有机会在由普通人支撑的百业大厦里,获得自己的成功。
”
亚裔精英教育之困
回到前文,矿矿从一个不会英语的中国孩子,到成为美国杰出的诉讼律师,他的逆袭故事,令人艳羡。
然而在黄全愈看来,还称不上是“破局”,“看上去挺成功,都是在人家设计好的法律条文下玩游戏。”
何为“破局”?
曾经有一则新闻,轰动北美华裔群体。
3个毕业于斯坦福的华裔学生,在2013年创办了DoorDash外卖平台,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交易首日股价就暴涨了92%。疫情期间,这个外卖帝国更是造就了713亿美元的市值。
还有最近刷屏的哈佛女孩郭文景,创办Pika Labs公司,将AI引入视频生成领域,引发行业地震……
黄全愈教授指出,这些年轻人身上所展现的,正是“破局”的精神——
没有止步于“高考”,没有躺在名校光环下,而是冲破名校陷阱,用聪明才智寻找“社会空白”领域,最终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
类似这样的破局者,目前华裔群体还很少。
对此,黄全愈教授指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里,大约有20%是亚裔学生,但是在美国各行各业最顶尖的20%里,却少见亚裔学生的身影。
名校背景云集的亚裔,为什么没有在社会上取相对等的成就?
的确,想要培养出有“破局”能力的学生,并不容易,相比知识积累,它更需要发现和探究问题的热情、深度学习和思考、以及无法被“教”出来的创造力......
除此以外,他还观察发现,亚裔孩子身上经常存在
“不自信”
的问题:
不敢、也不善于自我肯定,常常要等别人来肯定自己。
亚裔的
家庭教育,恰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拿儿子矿矿来说,他在足球队里担任前锋,技术最拔尖。有一次在社区比赛中,为球队九次破门,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最后点球决定胜负的关头,各队需要选5名队员踢点球,矿矿没有像美国孩子一样自告奋勇,而是等着教练来选自己,结果这个队里的第一射手不在5个罚球手之中。
赛后,黄全愈很不解。教练反而很惊讶:“您儿子为什么没有主动要求点球?”
教练还说,“自己不主动,表明信心不足。既然自己都不认为能干好这件事,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呢?”
很多年过去,教练的这番话依然给黄全愈很大的冲击。他一直在想,儿子不敢站出来要求点球,背后又何尝不是患得患失、害怕承担责任的心态。
再回想自己一直以来,对待儿子在球场上的表现,都是
批评大于鼓励,更看重比赛结果,而非努力争取的过程。
而美国教育看重的,恰恰是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
。
学校里经常有一些“自我推荐”即可参加的比赛,职场上,“善于争取”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此外,许多家庭往往
将考上名校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而忽略了人生最根本的成功在于走向社会的“实践”。
“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的家庭教育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黄全愈感慨。
发现优质教育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5A00NA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时尚丽人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