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理财 ]
返还个人账户资金的公告
[ 汽车天地 ]
登顶之后,安徽能否坐稳“汽车第一省”?
[ 汽车天地 ]
理想车主被全网围攻,真是黑公关干的吗?
[ 房产资讯 ]
上海也有“鸟巢”了!两条地铁直达,打卡
[ 学习教育 ]
湖北产妇晒自己做月子餐,走红朋侪圈,网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506
|
回复:
0
女儿是吸收妈妈的情绪长大的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7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2-27 00:19:12
|
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妈妈处理自身情绪的方式里,藏着女儿未来的模样。
学习做情绪稳定的妈妈,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陪伴孩子收获快乐与幸福。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无意间看了一段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樊登的演讲视频。
视频中,他问台下的听众:
“女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是谁?”
有人答男人,还有人答婆婆,但都被樊登一一否定了,最后,他给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未曾想过的答案:
一个女人这辈子所受的最多的伤,其实是来自于自己的妈妈。
他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女儿这一生都在被妈妈伤害,哪怕女儿已经60多岁,妈妈也已然是80多岁的老人家时,母女关系中依旧充斥着无处不在的控制欲。
而妈妈控制女儿的方式,就是对女儿进行道德绑架。
这位妈妈总是把“你气死我了”、“你气得我胃疼”、“让我死了算了”之类的抱怨挂在嘴边,用内疚感操控着自己的女儿。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悲剧不是个例。
在《母爱的羁绊》一书中,从事心理治疗长达28年的卡瑞尔发现:
不少女性,从地位很高的总裁、专业人士,到待在家里的全职妈妈,她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曾被母亲的情绪所伤,从而变得敏感、自卑、焦虑,极度缺乏安全感。
女儿是妈妈的天生追随者,每个女孩都是吸收妈妈的情绪长大的。
那些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自身伤痛的女孩,大多背后都有一个情绪不好的妈。
那一年,女孩刚出生。
她天生就是一个小哭包:
冷了,哭;
困了,哭;
尿尿了,还是哭......
一开始,听到女儿哭泣,妈妈总会想方设法哄她。但时间久了,面对女儿的哭声,妈妈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
再加上周围人总是劝妈妈:
“没关系,小孩子哭一会儿自然就不哭了,你越哄越容易把她惯坏,以后有你累的。”
于是,妈妈开始对女儿的情绪置之不理。
当女儿大一点后,只要她一流泪,妈妈就会面无表情地威胁道:
“我数三个数,赶紧把眼泪收回去。”
“不准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女孩心里害怕,一边哭,一边张开双臂找妈妈要抱抱。
但妈妈却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既不看女儿,也不理会女儿的需求,任由女儿在一旁哭得涕泗横流。
渐渐地,女儿再也没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大哭大闹过。
哪怕有时难过到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也会尽力吸气、眨眼睛,控制着自己不让泪珠滚落下来。
看到女儿如此“懂事”,妈妈很是满意。
但她不知道:
这一刻,是自己亲手用冷漠,破坏了女儿的安全感。
那一年,女孩6岁,刚上小学。
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似乎出了问题,两个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于是,爸爸总是借工作之名,在外面打牌、喝酒,夜不归宿。
没办法,妈妈只能一个人扛起家庭的重担。
妈妈身体疲惫的同时,心里更是委屈不已。
无处发泄的她便总是在年幼的女孩面前抱怨、哭泣,一遍遍向她诉说爸爸如何没良心,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这个家。
妈妈以为女儿还小,什么都不懂。
却不知道,敏感的女儿早已将妈妈的委屈尽收眼底。
懂事的她想要治愈妈妈的坏情绪,让笑容重新回到妈妈的脸上。
于是,她什么事都尽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女儿努力读书,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哪怕受了委屈,也只会一味忍让,生怕让妈妈因自己的事再烦心;
在家里,她会主动做饭、打扫。时刻小心翼翼观察着妈妈的状态,想方设法逗妈妈笑......
可即便如此,妈妈还是不快乐。
妈妈的唉声叹气就像打落在女儿身上的雨水,让她幼小的心灵一直浸泡在阴暗、潮湿中,照不到一点阳光。
这一刻,是妈妈亲手用负能量,在女儿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悲伤”的种子。
那一年,女孩12岁,上小学六年级。
爸爸妈妈离婚后,女儿便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因为妈妈要上班,所以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外公外婆接女孩放学。
直到有一天,外婆无意间发现,孙女的脸上、身上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伤痕。
一开始,女孩不愿意说。
在外婆的再三追问下,女孩才含泪说出了实情:
原来,离婚后,妈妈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早早就给她定下了“考上全国前三或前五名大学”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妈妈时常会给她布置大量课外作业。
甚至让才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做大学英语四六级、成人高考的试卷。
一旦做不出,换来的就是妈妈严厉的惩罚和殴打。
有一回,因女儿背课文没达到要求,妈妈一气之下将书扔到了女儿的脸上,女孩的脸和额头瞬间红肿了起来。
外婆见到后,又心疼又生气,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报了警。
可即便是接到了派出所派出的家庭暴力告诫书,妈妈依旧我行我素。
只要女儿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大发雷霆。
妈妈的暴躁,让原本天真活泼的女儿每天都活在战战兢兢中。
最严重的一次,妈妈一边做饭,一边抽查给女儿布置的“提升作业”。
发现女儿没能完成后,怒火中烧的妈妈竟然举起手中烧热的锅铲,向女儿的小手和脸蛋上挥去......
妈妈的暴力,把原本温暖的家变成了女儿眼中的地狱。
这一刻,是妈妈亲手用暴躁和易怒,将女儿困在了恐惧和不安的噩梦里。
那一年,女孩16岁,刚上高中。
第一次期末考试后,女孩排名班级前三,连一直不擅长的数学都发挥得不错。
女儿很高兴,因为妈妈之前曾答应过她,如果能考进班级前五名,就带她去一直想去的游乐园。
可没想到,当女儿蹦蹦跳跳进入乐园后,妈妈突然说:
“来一趟这里,我辛辛苦苦三天的工资就没了。”
听到这句话,女儿停下了雀跃的脚步,上扬的嘴角也耷拉了下来,道了一声“哦”。
妈妈却丝毫没有察觉,全程不停地唠叨着:
“咱们家的条件你也知道,平时在学校不要总跟同学们比吃穿,要比就比学习,别一看见谁去游乐园你也吵着要去。”
“爸爸妈妈养你多不容易啊,你以后还要上大学,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这破游乐场消费也太高了,吃一顿都赶上咱们一星期的伙食费了,你自己吃吧,妈妈一会儿出去吃碗面就行了。”
......
在妈妈看来,自己抓住了一个教育女儿勤俭、不攀比的好机会。
但这些话落在女儿耳朵里,却是另外一番含义:
“我生来就是来讨债的,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因为我,家里这么穷也是因为我。
要是没有我的话,所有人都会过得轻松许多。”
于是,女儿变得越来越沉默,自责和内疚在她的心底不断蔓延。
最终,她逐渐长成了一个自卑、怯懦,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和温暖的大人。
很多时候,妈妈的牺牲感,对女儿来说不是教育,而是投毒。
那一年,女孩18岁,刚参加了高考。
填报高考志愿时,这个前18年都被困在湖北小城的女孩,迫切地想要去大连海事大学学习海商法。
但一贯强势的妈妈,却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妈妈觉得大连太远,光是路费就得几百块。更重要的是,万一女儿毕业了,再也不回来了怎么办?
于是,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女儿妥协了,去了家附近的武汉大学。
但妈妈却没有因此收回控制的双手:
大学期间,妈妈一直跟女儿挤在宿舍不足一米二的小床上;
毕业后,她更是对女儿找工作的事百般干涉,坚决不让女儿离开自己......
就这样,女孩一直蹉跎到30岁,才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的研究生。
这一回,妈妈依旧不愿松手,又一次跟着女儿去了上海,住进了女儿的宿舍。
只不过这一次,学校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是给女孩发了通知,让她带着妈妈从宿舍搬出去。
找房子的过程并不顺利,女孩感到压抑又疲惫,她回想起过去三十年妈妈那密不透风的控制欲,在日记里伤心地写道:
“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至今仍没能有所改变?”
随后,第二天一早,女孩就在宿舍的卫生间自缢了。
女儿去世后,妈妈四处找记者哭诉,要求学校赔偿,但她丝毫没有想过:
正是自己的控制欲,吞噬了女儿对生的渴望。
英国发展心理学家鲍勃曾提出过“依恋模式”理论,早期的依恋模式,创造了贯穿我们一生的关系原型。
特别是对妈妈和女儿而言。
在生命早期,女儿与妈妈的关系如何,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她日后与世界的关系。
提起张爱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才女、作家。
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还是个用尽一生来逃离母亲带给她的负面影响的女儿,在自传体小说《易经》中,张爱玲这样写道:
“爸爸从来没有伤过我的心,因为我从来没有爱过他。
可是母亲你不一样,你比他还过分。”
因为母亲的坏情绪,张爱玲始终被困在心理疾病的围城里,到了晚年,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敏感到有些神经质。
《养育女儿》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
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给她的一切,教给她的后代。”
想要女儿阳光开朗,妈妈首先要少一点冷漠、焦虑和抱怨;想要女儿自信快乐,妈妈首先要戒掉牺牲感和控制欲。
毕竟,养育女儿的过程,也是妈妈自我修行的旅途。
希望所有妈妈,都能记住这句话:
爱不是枷锁,而是彼此成全。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2A0A9K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