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94岁的股神巴菲特,给我们最后10条忠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6 22:49:1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美国中部的奥马哈小镇,乌泱泱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因为,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又开始了。但这回,气氛有点“不一样”。因为,大会主角,那个94岁的“股神”沃伦·巴菲特,要退休了。
(图片来自互联网)不外,虽然老爷子要交班了,但这次大会,他一点没含糊。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逢问必答,什么都聊。从商业战、美元风险,聊到人工智能、给年轻人的建议……口若悬河,信息量巨大。一个人,能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里,把财富雪球滚得那么大,他看待世界、人生,看待钱的底层逻辑,肯定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以是今天,我就尽我所能,从5万字的现场实录和各种深度报告里,帮你提炼出10条,给普通人的、真正值钱的“大真话”。从哪里开始呢?就从最近,特别受关注的关税,开始吧。


商业战这把火,会烫到每个普通人说到“商业战”、“关税”,你是不是觉得,那都是新闻里,国家跟国家掰手腕的事儿,离咱们老百姓,好像挺远的?还真不肯定。这影响,马上就来。比如,海淘个东西,价格可能开始不太对劲了。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国内产品也开始涨价了。亲戚朋友的工厂,也抱怨订单减少了。关税大棒打下去,最终疼的是老百姓的钱包。它最终,会通过物价、饭碗、投资账户,实实在在地“烧”到我们每个普通人身上。以是这次,巴菲特也特别罕见地,直接批评了商业战:商业,不能被当成武器使用。国家之间,搞商业保护。看着,像是保护了自己家的一些产业。但这么搞,很可能会把全球多年形成的、高效合作的供应链给搅乱了。链条一乱,效率就低了,成本就高了,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而且,信任一旦没了,以后再想好好合作,可就难了。看得见的硝烟,是商业战。看不见的丧失,是每个企业的机会成本。除了商业战这种明面上的冲突,还有一个更潜伏的风险,在等候着我们:通货膨胀。




你手里的钱,可能正在被悄悄“稀释”大会上,一向对美国充满信心的巴菲特,罕见地表达了担忧:美国的财政问题,令我畏惧。巴菲特,在畏惧什么?他可能是在畏惧,美国政府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挣的赶不上花的,还欠了一屁股债。最后,只能印钱抵账,影响美元的信用和价值。如果一个经济体印出来的钱,长期超过了它能生产出来的东西,那钱就不那么“值钱”了。钱印多了,就像往汤里加水,汤味自然变淡,钱的购买力自然下降。这不是哪个国家独有的环境,而是基本的供需关系。你可能会觉得,这是美国的事情。跟我们,关系大吗?关系,肯定是有的。究竟美元,还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它的价值波动,会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通过商业、大宗商品价格等各种渠道,影响到全球经济,最终也可能波及到我们。全球经济这艘船,浪打过来时,没有搭客是安全的。以是,巴菲特对美元的担忧,可能启发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管理好自己财富、让它保值增值的意识。究竟,财富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能买到多少东西,而不是纸面上有多少零。守钱,守的也不是数字,是它能换回来的“柴米油盐”。




看不懂的东西,再热闹也不碰这世界,变化太快。今天AI大模型,明天Web3,各种新机会层出不穷,听着都让人心痒痒。可是,越是在这种不确定性猛烈的时候,越得给自己心里拉根“警戒线”。简单点说,就是:守住能力圈,不瞎折腾。比如,AI。AI这么火,很多人都想听听股神怎么看。结果呢?老爷子很实在:我不会把所有的东西绕着AI进行投资和发展...如果真要在业务里用AI,那也得让更懂行的伯克希尔副董事长阿吉特·贾恩来选。我自己,不瞎指挥。不懂装懂,是人生路上最贵的“学费”,没有之一。连巴菲特,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保持十二分的敬畏,不瞎掺和。这不是“老古董拒绝新事物”,而是没研究明白之前,绝不轻易掏钱下注。世界很大,机会很多,但属于你的机会,只需要那么几个就够了。道理,明白了。但光守着,也不行。究竟,还得发展,还得抓住机会。




耐心,不是夷由的借口一说起巴菲特,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可能就是:耐心。但耐心,绝不是心神不定。大会上,巴菲特讲了个故事。1966年,他接到一个陌生女士的电话,说愿意出售自己生意里的股份,开价600万。这生意,光资产就值200万,每年税前,能赚200万。年赚200万的买卖,600万就卖。这简直是“骨折价”甩卖。巴菲特的第一反应,就是:有这种功德?里面不会有诈吧?于是,他赶紧找查理商量。两个人非常紧张,想要研究一下,账到底怎么算?是不是再看看心理学的书,搞清晰她为什么卖?信息不充分、环境不清朗的时候,不轻易下决定,要花时间去搞清晰。但第二天,一个关键电话打进来,提供了更多关于这位女士的信息,打消了巴菲特的疑虑。他意识到:这个机会,必须抓住。于是,果断出手。在机碰面前,最大的敌人每每不是风险,而是你心田的夷由。有时候,当机会出现在面前,你可能只有5秒钟的时间,来下判断。这就要求,你对自己的领域足够了解,才不会错失机会。巴菲特说,当好机会出现时,你不应该耐心。对于实现的空谈,你也不应该耐心。你的耐心,应该去等候那些偶然出现的机会。耐心,是面临模糊的武器,不是面临清晰的借口。




慢慢变富,每每是最聪明的选择太多人,渴望一夜暴富。但巴菲特,不这么认为。大会上,他说:你只要富一次,就够了。这话的意思,就是:别冒太大风险。慢慢变富,远比“一夜暴富”然后“一夜回到解放前”强。因为,你但凡追求“快”,就每每意味着,要承担“死”的风险。那些能让你“一夜暴富”的机会,每每都伴随着极高的不确定性。赢了,可能一步登天,但输一次,可能再无翻身之日。以是,对于普通人,最稳妥的方向,可能是:时间+复利。找到那些真正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进入养老行业,市场总会一天比一天大。比如,做自媒体,随着时间增加,你总会在某个领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像滚雪球一样,虽然开始慢,但越滚越快。巴菲特一辈子坚持的,就是这种“慢”智慧。他宁愿错过很多看似热闹的机会,也要确保雪球,不会中途融化或摔碎。可是,普通人财富的起点,通常是工作。每天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都要扑在上面。工作,又该怎么选?




找到让你心甘甘心投入的事巴菲特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要太担心一开始的薪水是多少。只为钱工作,你可能只是在“出租”你的时间;为热爱工作,你才是在“投资”你的生命。巴菲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94岁了,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每天乐呵呵去办公室研究投资。以是,不是钱不重要,而是:别只盯着钱,多问问自己的心。什么事做起来,你会觉得时间飞快?什么事让你,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找到它,然后投入进去。哪怕开始赚得少点,但因为热爱,你会跑得更快、更远。钱是结果,不是目的;热爱,才是别人偷不走的竞争力。好的。可是,如果我一开始找不到自己的热爱怎么办?没关系。这时,或许你应该,找到那些你想成为的人,和他们交朋友。




靠近那些你想成为的人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巴菲特也建议,年轻人要跟有智慧的人在一起,一起学习。如果你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你也欠好意思太懒散;如果你和思维敏锐的人经常交换,你的认知程度,也会悄悄提高;如果你和正直善良的人做朋友,你也会更看重诚信。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就看你每天跟谁呆在一起。你交往最密切的五个人的平均程度,每每就决定了你的程度。选择朋友和同伴,某种程度上,就是在选择你未来的样子。




好奇心,是大脑的保鲜剂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信息。手机一划,各种资讯、观点扑面而来。但很多人好像懂得越多,反而越迷茫焦急。这可能,不是因为知道得太少,而是思考得太浅,问得太少。94岁的巴菲特,思维还那么敏捷。凭什么?大会上,他在回答一个13岁孩子提问时,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好奇心。对世界停止好奇的那一刻,就是你认知开始老化的第一天。光有好奇还不够,得行动起来,把好奇变成知识。怎么做?大概有三点。读书,请教,独立思考。他特别欣赏老搭档芒格。他说,查理要了解一项东西的时候,会切入主题,真正进行思考。阅读,是给大脑“喂饭”;思考,是把饭“消化”成营养。以是,或许你可以:1)多读点能让你慢下来思考的东西。少刷点哈哈一笑就忘的段子,多啃啃那些需要动头脑的“硬骨头”。2)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看到一个结论,别急着点头,多问几个“为什么?”“是真的吗?”“有没有反例?”3)鉴戒那些“喂到嘴边”的答案。独立思考的过程可能有点累,但只有经过你自己大脑验证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你认知的一部分。你的认知边界,决定了你的世界大小,也决定了财富的天花板。




幸福,来自于心态大会上,有人问巴菲特,怎么看待人生的低谷。巴菲特也很实在:坏的事情总会发生,多关注好的。老爷子这一辈子,烦心事肯定少不了。股市暴跌、投资失误、被人质疑……但他懂得,调整自己的“聚光灯”,关注已经拥有的。就比如,他在大会上乐呵呵地说,自己都94岁了,还能随时随地喝上喜欢的可乐,这就是挺美好的事。又比如,很多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但巴菲特会说,看看历史。你愿意生在什么时候?1500年、1000年,还是500年前,还是现在?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比,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幸运了。能用上电、坐上车,能自由学习、有机会创业,哪怕很难。这,本身就是天大的幸运。很多人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想要的太多。结果呢?越比越焦急,越看越失落。你的幸福感,可能取决于你把注意力放在哪。眼睛盯着缺口,看到的都是遗憾;心里装着拥有,感受到的才是富足。






名字,是你最贵的资产巴菲特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你最宝贵的资产,可能不是你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是你的“名字”。也就是,信誉和名声为什么这么说?钱没了,只要人还在,有能力、有机会,总还能再赚回来。可信任这东西,一旦失去,想要重建,难于登天。正如巴菲特当年所说:建立好名声需要20年,毁掉它只需要5分钟。为什么,伯克希尔总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好机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市场的信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金字招牌”,就是他们最焦点、最无法被复制的竞争力之一。而接棒人阿贝尔,在这次大会上也强调了这一点。伯克希尔,会永远优先考虑公司信誉。很多人常常觉得,聪明、能力强,就能无往不利。但商业世界也好,人生舞台也好,最终能走得远、赢得所有人尊重的,每每不是那些最会算计的人,而是那些守住了正直和诚信底线的人。能力决定你能走多快,但品德决定你能走多远。














从1942年,巴菲特11岁第一次买股票开始,到现在已经83年了。这83年,他经历过二战后的复苏,见证过互联网泡沫,熬过金融危机,也看到了数字化浪潮和AI革命……一个94岁的老人的建议,在2025年的今天,依然足以打动人心。这大概,是因为他抓住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贪婪、恐惧。信任、背叛。能力、品格……这,是任何时代都绕不开的主题。2025年的今天,也是一样。因为,时代在变,但人性不变;技术在变,但底层逻辑不变;工具在变,但价值创造的本质不变。而我们学习巴菲特的智慧,也不是为了成为下一个巴菲特。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与你共勉。
(图片来自互联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5A0439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