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任正非欣赏的两个人,有怎样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1 19:44:5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对话任正非》,专访华为首席实行官任正非。采访围绕大众关心的一些热门话题展开,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个企业家“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的自信。
访谈中,任正非提及两位科学家——罗登义和黄大年,话语间可见任正非对他们的欣赏,也可窥任正非对科学创新的认识。


任正非(资料图)

抗日烽火中

发现刺梨营养代价的罗登义
问:对基础研究,人们大概一时难以明白,会问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能产生什么效益。
答:贵州有个农学家罗登义,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分析研究水果蔬菜营养因素的时候,发现一种维生素含量很高的野果子刺梨……经历了近百年,贵州把它做成了一种天然富含维生素的刺梨饮料,维生素饮料中的奢侈品,近百元一瓶,受到追捧,刺梨产业成为农夫脱贫致富的渠道。人们才真实认识了在抗日烽火时,在一张破桌旁的罗登义。
说起基础研究
任正非起首提到的是罗登义
罗登义是我国著名的
农业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
毕生致力于祖国农业与教育事业
他曾出国留学
面临国外良好条件,毅然返国
投身教育与科研
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贵州大学等
担任贵州农学院院长等职
上世纪40年代
罗登义团队初次发现
刺梨的营养代价并有效应用
缓解了抗战时
民众和将士的营养缺乏问题


罗登义(资料图)

当时,罗登义团队研究发现
山间不起眼的刺梨极富营养代价
维C、维P的含量十分丰富
厥后,罗登义积极呼吁民众和将士
每日食用刺梨鲜果或干果
以补充维生素C,增加健康
他还亲自领导学生采集野生刺梨
经过干制处理后送往抗日前线
如今,贵州利用刺梨做成了饮料
刺梨产业成为农夫脱贫致富的渠道
任正非评价道
“人们才真实认识了
在抗日烽火时
在一张破桌旁的罗登义”
从任正非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中
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理论科学家的尊重
以及对基础研究、战略耐心的推崇
“对理论科学家要尊重
社会要宽容,国家要支持”
以拼命三郎精神
叩开“地球之门”的黄大年
问:这是一种长期主义,听说华为就有个“黄大年茶思屋”。
答:黄大年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得到他家族的授权,利用他的名字,做了一个黄大年茶思屋非盈利的网络平台,免费让大家查阅世界的科技信息。同时,对基础研究开放喇叭口,和各大院校合作。这些都是战略性投入,不考核的。基础理论这一块,我们内部创建一个机制,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不知道,对科学家也不做要求。
访谈中,记者进一步提出
基础研究周期会很漫长
但企业是需要讲效益的
对此,任正非透露
华为一年的研发费用为1800亿元
其中约莫有600亿元
用于基础理论研究
且这些基础理论研究是“不考核”的
“没有理论就没有突破
我们就赶不上美国”
说到这,任正非又提到了一个人
黄大年
黄大年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
(现并入吉林大学)
后赴英国利兹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
2009年返国
担任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17年1月8日
为国家发展呕心沥血的黄大年
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黄大年 图源:新华社

任正非在访谈中说,海湾战争时

“美军在直升机下有一个吊舱
探测埋在戈壁里的武器
一开战就准确把它消灭了
再一找,才知道这吊舱是中国人做的
是黄大年在英国做的一个探矿吊舱
北约用来做武器用”
任正非所说的探矿吊舱
即“航空重力梯度仪”
它就像一个“透视眼”,给地球做CT
能洞穿地下每一个角落
但在这一产品和技术上
西方对中国实行
最为严格的禁运和封锁
“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装备
就必须突破装备与技术封锁”
黄大年深知
要想叩开“地球之门”
必须靠中国人自己
黄大年二话不说挑起重担
没日没夜地
带团队、赶进度、指导技术
跑遍了十几个相关科研院所
然后把自己关进办公室
彻夜达旦设计科研思路
黄大年团队险些从零开始
需自主攻克
从理论到工程化的全链条技术难题
同时,国内相关范畴人才匮乏
他还需要边研发边培养新人


黄大年与他率领团队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机的展示模型。

终极,团队凭借自主研发
成功开发出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航空重力梯度仪
这一仪器弥补了
我国深地探测的技术空缺
而且这一技术的军民两用特性
也显著提升了中国
在资源安全和战略范畴的自主能力
当年,黄大年用自己的钱
向学校要了一间40平米的房子
打造出一间小著名气的“茶思屋”
这是他专为学生开辟的“造梦空间”
学习累了,心情差了
大脑一时“短路”了
都可以到这里来喝喝下午茶
许多“脑洞”大概就轻松打开了
如今,华为也搭建了
“黄大年茶思屋”非盈利网络平台
免费供公众查阅世界的科技信息


任正非在访谈中提到,华为搭建的“黄大年茶思屋”非盈利网络平台,免费供公众查阅世界的科技信息。图源:“黄大年茶思屋”官网

究竟上
自主创新与基础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基础理论研究为自主创新
提供深厚的知识根基
自主创新则将理论研究成果
转化为实际应用
任正非指出
“基础理论这一块
我们内部创建一个机制
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不知道
对科学家也不做要求”
未来在中国
在被问“怎么看中国的未来?”时
任正非提到了
美国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观察文章
《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今年春季
弗里德曼观光完华为之后
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
刊登在《纽约时报》上
引发了外界的热烈讨论
任正非也认为,从实践层面看
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运用非常快
会诞生很多中国模型
在提到开放与发展的问题时
任正非说,非常看好中国的未来
“国家越来越开放
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
国家在党的领导下
行政上是统一的
政令是通达的
逐步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是大概的
一定会突破全部的封锁
实现伟大的复兴”
综合直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11A08W6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